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征文获奖文章:阅读成就美丽 爱心镌刻灵魂

(2010-03-26 08:21:26)
标签:

女子学校

母亲素养工程

家庭教育

征文

获奖文章

教育

分类: 亲子话题

    越过而立,我仍历久不忘孩提时期的种种印象,如同新器皿一经染上气味,其味经久不变;纯白的羊毛一经染上颜色,其色久不能改。的确,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是人一生的财富。今天我想谈谈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的点滴体会。

    美国教育专家吉姆特里利斯认为阅读是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元素,一个人花在阅读的时间上时间越多,就越聪明。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开发人的智商、情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而家庭阅读直接影响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女儿芊芊三周岁零两个月,我在家很注重培养她的阅读习惯,现在她俨然是个“小书虫”了。

    一、不可思议的秘诀:为孩子朗读

    芊芊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地为她朗读,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甚至墙壁上张贴的国家首都名称,她都听得津津有味,愉悦身心的同时悄然培养了她原始的阅读兴趣。在芊芊刚过一周岁会叫“爸爸妈妈”的同时,她居然能流利地背“中国,北京;哥伦比亚,波哥大;古巴,哈瓦那;哥斯达黎加,圣何塞……”三四十个国家首都名称了。几个月后,挂纸掉下来,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央求我读给她听反面的内容。我想这就是朗读的力量吧。

    随着芊芊渐渐长大,我为她朗读的材料、方式方法都提高了层次。阅读图画书时连说带演,带着充满感情的声调、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与情绪,增进孩子对声音、情绪、人物角色辨别的能力。如果可能,还配合道具如布偶、玩具等使故事更生动,有时还和她一起来演故事。朗读的故事要考虑是否生动有趣并有启迪意义,创造一种引起孩子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的氛围。朗读完了,我就提出相关问题,让她思考,和我交流,养成在阅读中会思考,在阅读后能交流、体验的习惯等等。长期的朗读,最直接的收获就是积累了大量词汇。春天我们去公园,她会说“公园里桃红柳绿,好美啊!”看到别人牙齿很白,她会赞美道“你明眸皓齿”。被鞭炮声一惊,她就脱口而出“惊心动魄”。……而且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了,今年暑假芊芊会自己编好玩的故事,会做即兴的诗歌,如洗澡的时候,她会念道:洗澡洗澡真舒服,泡泡泡泡飞呀飞,我要和你一起飞。很有创造力呀,我还真有点惊讶。所以当孩子对文字有兴趣时,除了阅读之外,可以鼓励她自编歌谣故事,提升他的观察力、表达力,同时也让她体会到徜徉在文字世界里的快乐。

    为孩子朗读——这是吉姆特利里思一直致力宣扬的他认为当今最有效的教育秘诀。他劝告家长,不管多么忙碌也要抽空给孩子朗读,因为那是除搂抱亲吻以外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东西。研究人员表明,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的爱语。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把朗读看成是一种安宁和安全的声音,并把这种声音同得到爱护和美好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还可以亲密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二、让孩子在生活中阅读

    在孩子入学以前,认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重要的事。但是让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文字的孩子开始学习文字,如果不跟孩子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文字对孩子来说只能是再枯燥不过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能够巧妙地把文字引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她体验到文字给她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和带来方便,那么她就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

    每次我们外出,我总随时随地地引导芊芊认字,进行简单的阅读。在超市,我不会把全部的心思放在购物上,而是适时地对芊芊说:“宝贝,让我们一起看看包装盒上写的是什么?”这一类的话,所以她很快就认识了“巧克力”、“口香糖”等字。到公园去玩,我会指着门口的字问芊芊“宝贝,我们到了什么公园啊?”……经常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久而久之,芊芊会主动问我这个什么字,那个词什么意思。这时,学习阅读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就已经不再是一件枯燥、高深的事了,我在女儿身上看到了她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现在我们去花店,也许不认识花,但她会指着牌子上的字说:妈妈,今天我们买“百合花”吧。吃东西时,她也不会急着拆包装袋,而是先要读一读上面的字,而且每次能从密密麻麻的说明中找到“保质期”三个字,煞有介事地说“没有过期,可以吃啰”,令人忍俊不唆。

    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是他们学会阅读的最重要一步。我充分发挥“让墙壁说话”的教育功能,让孩子感受到文字无处不在,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字信息。我给家里重要的物品都贴上一些文字标签,在冰箱上贴上“冰箱”,在卫生间门上贴上“卫生间”等。另外,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有机的、自然的呈现相应文字,如要求芊芊睡午觉时,我要她到图书角的字卡袋中找到“睡午觉”的字卡,然后她会自己举着字卡跑到小床上睡觉;盥洗前,我会指着镜子上的“洗手”字卡让她读一读等等。让孩子了解文字可以代表事物,帮助他们将物品与文字做一联结,让孩子尽可能地置身在具有丰富文字的生活环境中,让孩子多一些机会阅读,多一些机会和阅读建立感情。我始终觉得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什么大难的事,在生活中多留一份心,不管是带孩子上街买东西,还是一起坐在家里看电视,只要出现适合孩子认读的文字,自然而然地指点孩子去阅读去学习,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提高孩子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敏感性。

    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将孩子对电视电脑的兴趣引向阅读,一定要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要做好耳濡目染,榜样诱导,因为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长,父母的行为举止最早、最长期地影响幼儿。父母的阅读习惯,家庭接收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家庭谈话的内容等,都影响到幼儿对于阅读的态度。所以父母要爱阅读,家中有许多书刊,有藏书丰富的书柜,父母经常在业余时间阅读,则幼儿更倾向于喜欢阅读,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或稍高于自己年龄阶段阅读水平的图书,易形成早期阅读习惯。如果父母阅读趣味比较低,或者根本没有阅读习惯,那么幼儿很难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难以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兴趣。

    尽管芊芊有自己的小房间小书柜,但我们仍在客厅为她开辟了一个“图书角”,方便她拿取和阅读。这里拥有芊芊近两百本图书、一个小报夹,以及供她涂鸦的纸和笔。夏天的时候,她就趴在地板上,把自己埋在书堆里,饶有兴趣地翻阅,自言自语;现在每天放学回家,她也最喜欢这里,坐在小椅子上听着轻音乐读书看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很多时候,我也会坐在孩子身旁或搂着她一起阅读,和她一起进入到书的世界,这不但可增近亲子间亲密的感情,更是奠定孩子喜爱阅读的开始。适当的时候,我会引导她阅读,精心设计游戏,如听读游戏、字图配对、走迷宫、与字宝宝捉迷藏等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对芊芊的表现及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并用五角星记录在墙上,强化其阅读行为,增强她乐于阅读的兴趣。“图书角”是芊芊最向往的地方,在这里她能找到一种归属感。

    其次,我们要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一些儿童读物,精心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早期阅读阶段我就选择有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而浅显易懂的文字的图书,给孩子提供一种更为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达到开拓孩子眼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表达力,启迪心智、促进智慧发展、形成终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这将使孩子一生收益。每个双休日我带芊芊必去一趟书店,感受书香,当然也经常带回“战利品”,她总是如获至宝。我给芊芊两周岁三周岁的生日礼物都是精美的图书,她爱不释手,而且逢人就会说:这是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我想我们应该为孩子留下这样一些经典瞬间,让她成年以后回忆起来有所感恩,感谢智慧的爸爸妈妈给了她珍珠一样的宝贵财富。

    根据幼儿教育专家的介绍和我的经验,我认为年轻的父母在为孩子花钱买书的同时,最好能从小就为孩子订一份报纸,而且越早越好。我为芊芊订了《 嘟嘟熊》,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报夹,让她从一开始就自己收藏自己的报纸,更增强“我有报纸啦”这样一种拥有感和自豪感。现在晚饭后,我们读我们的报纸,芊芊读自己的报纸,花费一顿肯德基的钱,就能换来一幅温馨的“全家读报图”,这其中的天伦之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又岂是上千元一台游戏机,几百元一个蛋糕所能换来?!

    当然,早期阅读不是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我们要注重的是阅读这一过程,即父母借助图书和孩子交往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仅对孩子传递着社会经验,也传递着爱的信息。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和扩展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观察、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是的,亲爱的父母朋友,每天为你的孩子朗读几分钟,每天和你的孩子一起阅读片刻,让你的孩子也爱上阅读。因为阅读可以成就她的美丽人生,因为你的爱心可以镌刻她幼小的心灵。

                                           (慈溪市博爱幼儿园陈芊羽家长  陆群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