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大的回忆【1】

(2008-08-06 16:29:16)
标签:

盖饭

食堂

勺子

热得快

开水房

鉴湖

杂谈

分类: 杂七杂八

工大的回

(本文来自天涯,作者为2002级武汉理工校友)

此强文垂武汉理工史册,可也!

引子

虽然在刚踏进工大的校园的时候觉得未来的五年肯定会无比的漫长,看着学长们比我们成熟的身影还以为我们一直是校园里最年轻的一代,直到自己一抬头才猛然发现这里所充满的早已是比我们更加青春的脸庞,每每看见我们自己都分不清的04,05,06级的校服和一卡通上的身份标志,自己才意识到02级早已不属于这个工大的校园了,甚至是早在一年前就应该离去,我们这个多么庞大的集体如今却只剩下了我们建筑学寥寥的81个人。依然清晰的记得2002年9月11日当自己第一脚踏进升升大门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这里最新的一届新生,对每一个学长心里都抱有点仰视的态度。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了,升升公寓除了我们81个人已经肯定是全部换血了,而我们,已经是升升公寓可以算古董级的“长者了”,或许E栋和B栋的兄弟姐妹们知道后还会惊呼:“我们楼还有02级的人?”

从上大学开始并没有怎么想过离开时会是什么感受,直到现在熬过了近乎一年的繁忙的考研后,闲暇下来才猛然发现离去就在眼前,心里不禁感到了许多的惆怅和不舍,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不产生感情是不可能的,工大留下了我人生最为宝贵的五年青春回忆,今后不管生活何去何从,工大的记忆肯定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对于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合,那些情景,都早已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了,虽然也留下了很多不愉快的回忆,但那些在未来的生活中都是可以一笑了之的。在工大生活的这五年可以说是比较纯净的,没有太大的忧虑的,快乐的,这种纯净的快乐也许在未来再也不会存在了。在工大交到的那么多真正的朋友,没有利益上的杂质,是因为朋友而朋友,也许这样的朋友在今后也是难以遇见了。不管未来自己还会在什么地方呆上多久,工大肯定永远会是自己除了家以外的另一个归宿,在工大的每一份友谊都是我最为珍视的。

等成绩的日子真是又烦躁的又无聊,现在不是流行博客这玩意么?我一向赶时髦都要比别人慢一拍,去年九月份才开了一个发表了几篇文章,然后就熄火了,整整将近半年没有更新,我想我这也能创一个小小的纪录吧。看看周围的同学好多几乎能够坚持每周一博甚至每周三博,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我想干脆就利用这半年时间写写着五年来的回忆吧!可惜自己自从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练过笔了,写来写去生硬的很,不知道该从何写起。自从现在开始流行网上写作后,我真的发现许多无名的人写的文章相当精彩,而且绝对比许多大作家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更为我们所乐读,他们的才华,真的很多时候被我们的体制所埋没了。我写的对工大的回忆,如果你也曾经在工大生活过,相信一定能够引起你的共鸣的。

第一章 永远的B

说到自己生活了那么多年的B栋,永远都是说不完的故事。

我们B栋是整个升升离大门最远的一栋,我们时常感叹就是从宿舍走到公寓门口就要5-10分钟,再加上走到鉴湖或者西院的时间,真是折腾死人,完全不象生活在大学校园的感觉。就这距离都不知道让我们多少美好的早晨少享受了几分钟美妙的睡眠。

但是B栋也有B栋自己的好处,B栋是离升升食堂,开水房,澡堂,医务室和心理咨询室“五大机构”最近的地方。当然还包括饱受骂名的升升公寓管理办公室,但那个机构除了和升升内部的一些学生干部有关以外,和大多数同学几年的生活都是沾不上边的,除了每位难友们被满带假笑的管理员“友好”的代为保管的热得快一定是存放在这里的某个办公室里。曾经有传言这里专门有个仓库用来存放收缴的热得快,已经存放了满满一屋子了,还有传言说升升公寓兼职热得快的批发工作,不知是真是假。

要说这五大机构,食堂那么近倒真是减少了许多麻烦,尤其是在冬天刮大风的天气,真是一步路也不想多跑,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在学校那边吃饭,所以在这边吃的也不多。至于开水房,呵呵,能够留给我的回忆只有是大一那一年自己每天晚上拎着两个开水壶下楼去打水的身影了。至于水价,2毛钱一壶的价格我在武汉的高校里怕是没有见过那么贵的了,在那个时候,同学之间开水票经常有着和现金差不多等同的流通价值,比方说我欠你两块钱,经常就是算了算了,给你十张开水票算了,往往对方也只能无奈接受,但是到了很多人都不再打开水的年代,恐怕手中的开水票也和90年代的卢布命运差不多了,再还给你等值的开水票,打死我也不干。几乎从大二开始,那个小小的开水房我好像就再也没有去过了,脱离了大一那个听话又纯真的年代,人的懒惰系数也开始直线加大,我们很多宿舍也开始自己烧水了,从此也进入了漫长的收缴与反收缴时代。好在我们用的电烧水壶,安全系数还是比较高的,所以管理员也没有管我们,不过几年来却不知用坏了多少个。用热得快烧水的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我们B栋“温柔漂亮的,屡次获奖的”管理员小姐具备在同学们上课时私自入室搜查的刑警大权,所以只要哪天自己的热得快用完后忘了锁进屉子里,那么你放心,你的热得快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流入市场,重新为中国创造GDP做出贡献了。当然每个宿舍生活的习惯不同,懒惰指数也不同,比如说我们对门的530,就好像一直坚持打了四年的开水,那个开水房留给他们的回忆应该更多吧。

至于澡堂,也没有什么好说的,3块钱的价格,里面的条件都还算是合理。医务室么,我相信基本每个人都去过的,谁能保证那么多年没一个小病小灾的,当然也相信对于部分同志来说也是这里的常客了。这里面的收费是绝对没有客观的依据的,基本上根据医生的意愿来定,当然都不会太贵,药物可能有个大概的价码。比方说你的病只耽误了他几分钟磕瓜子或者唠家常的时间,也没有要他付出什么体力代价,而且今天他的心情也比较好,可能就随口要你个5角一块完事。但是不管是谁的原因,如果他总是弄不好,还让你哇哇的叫疼,那么他就是要你个3块5块你也没得话说,不过我遇到的几次他们的态度都还是可以的。还有心理咨询室,很遗憾我五年来没有光临,所以在这上面没有什么发言权,开始无知的时候还以为来这里的人都是心里遭受重创,即将登上鉴主的19楼平台,准备来个高台跳水泥地的人呢!后来才知道这只是自己的无知,心理咨询在西方国家早已非常普遍了,这是人们调节自己的心态的一种很普通的办法,不一定要有什么大的压抑,说不定人家活的还比我们快乐多了。可惜了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利用好这么近的资源。咨询专家据说我们学校有个很出名的叫雷五鸣,没有机会见识到。

话扯远了。要说我们B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男女同楼,不是男下女上,而是男左女右,和以此引发的一系列荒唐。最大的荒唐就是在每层楼的挡板处自动演变成了“热线电话”,如果你每天不幸在每天晚上8:00左右的线路最繁忙的时候有事要“通话”,那您还是不要嫌麻烦下楼通话好了,因为此时除了热线上正在通话的聊的全然不知身边事的一对儿们,至少还有三对正处在待机状态中。由于我们的宿舍楼是U字形的,U字两边的男生女生们隔窗对望,因此对面的女生楼清一色的挂上了窗帘,绝对没有一个例外;男生楼基本上没有挂窗帘,很少例外。有传言男生楼这边备的有望远镜,可以偷睽,有乎?无乎?反正我没有见到过,反而不知道女生那边有没有。

宿舍楼下大门每晚十一点多关,不过那对于咱们人才辈出的B栋早已不算是什么了,从一楼的栏杆翻到二楼,这件事咱B栋是不分男女一起干的。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一些喝酒,上网和谈恋爱弄晚了的人从这里翻上去,日日翻声不绝于耳,也苦了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员阿姨们。

我们每层楼都有一间两人间的宿舍,是给辅导员住的,可是很遗憾,咱们亲爱的辅导员老师好像除了非典时候来过一次以外就四年来从来没有来过了,甚至不知道他还记得路不。但是说到这里我却不得不说说住在我们斜对面的材料学院的辅导员,我们都叫他老甘。关于这个老甘,可是个太有意思的人,他好像是就快要退休了,年纪挺大,山东日照人,在他的身上可算是把山东人的性格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了。他的凶绝对是在全材院闻名的,大一大二我们基本上每晚上都要听到他发怒的吼声,不是吼材院的人的就是吼我们,吼的非常凶,吼我们无非就是熄灯了还讲话或者不注意卫生之类的。很不幸的是他虽然是材院的辅导员却和我们住到了一起,因此他便理所当然的接管我们了。每天我们只要是卧谈会开久了,绝对马上就能听到老甘的敲门声,外加在门外吼上一句:“这么晚了还不睡!这群小坏蛋!”我们对他的日常用语做了总结,“这群小坏蛋”绝对是高居使用频率的榜首的。还有多次他路过我们门前,看到卫生不行,就会当场发脾气,看着我们打扫干净。他的性格耿直到了极点,对材院的同学的管理也是严格和负责到了极点,简直与管中学生无异。他几乎每天都在召集学生开会,教育;他每天早上都是一间一间宿舍的叫床,不让人睡懒觉;他每天晚上也都是在走廊上巡逻好久,不让大家熄灯了还讲话,他50多岁了有家有业,却是每天晚上都和学生住在一起,这连好多没有结婚的辅导员也做不到。不管我们在宿舍打牌,上网还是玩游戏,只要他看到了绝对要管,管多了有时也觉得他很烦,闲事管的太多了。

直到有一个初夏的下午,只有我一个人在宿舍,他突然敲门进来,让我觉得好奇怪。他手里提着一个白色的桶,进门就说:“我帮你们把厕所洗一下,这么脏你们根本都不知道怎么过夏天,不生病才怪!”然后他就二话不说,跑进厕所里,把他桶里的白粉撒在厕所池子里,然后挽起袖子趴在地上,用一块很硬的抹布在厕所池子上使劲的擦起来。我们平时都比较懒,厕所打扫的很少,现在那个池子上全是黄斑斑的锈迹,看了都让人觉得恶心,还散发出一大股臭味,我平时都不愿意在这里面呆,更别说在趴在厕所的地上,把手伸到池子里去擦洗了。他的动作又熟练又快,一会就搞完了,就接在水池里把抹布冲了一下,打了一声招呼就走了,我甚至只来得及说一声谢谢他就出去了。我再一看厕所的池子,洁白光新的就像新买来一样,还一个劲闪着刺眼的光,突然闪得我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们楼从5楼到7楼全是材院,再加上还有我们这些和他根本无关的宿舍,他还有多少厕所要擦洗?他已经快60岁了啊!

后来到了大三大四,大家也都不是刚进大学的“小朋友”了,每个人都有很多自己独立的事,老甘管的也明显变少了,再很少听到他吼人,他开会了。再到后来,他也不是每天都住在这里了,甚至都很少来这里住了。到了大四,他就基本上什么也不管了,材院有些人考研出去租房子,他也默许了,要是在以前,他是绝对不允许的。以后印象中很少再见到他了,听说他带了这一届以后就永远不带了,不知道是不是,时常还想起他,“你们这群小坏蛋!”

B栋最让人难忘的时候,是每年元旦时凌晨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围到走廊上使劲的吼了起来,一个比一个吼的响,往往是男生这边吼完了,女生那边又接过去吼,大家都在使劲发泄自己过去这一年所积累起来的压抑。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2006年的6月27号,我象往常一样出去的时候锁上了531的大门,不过这次锁上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进过531的大门了,整栋楼几乎都毕业了,我们也被换到了E栋。再后来还想在回去看看自己原来的宿舍,还有那张颤巍巍的铁床,不过那也不可能了,那里已经改为了女生宿舍,我们不让上去了。只是很多时候可以站在楼底下,向上瞄上两眼,回忆回忆那曾经多么熟悉的生活,还有那个大一大二天天等着来电,大三大四却被搁在一边,落满灰尘,再也很难听到铃声的电话号码:8729551*。

第二章 食堂趣闻

工大很大,因此工大的食堂也很多,但是我们算是西院编制的人,平常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会到东院食堂吃饭的,因此我们吃饭的食堂主要就集中在了西院大食堂,西六食堂,西七食堂,鉴湖专门经营小吃的花样食堂和升升食堂这五个食堂。对于大学食堂的种种评价,一般都离不了脏啊,分量少啊,贵啊,难吃啊,态度差啊这一类的,都是老生常谈了。当然,工大的食堂也没有丝毫的例外,大学食堂的这些普遍的问题全部占领了,没有一点良性的特殊地方。

如果要给这五个食堂一个总体的评价,当然只有一个大大的黑体字:差!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差。不过硬要在这五个食堂中分出个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来,还是可以做出一个小小的排名的,当然这是一个比差的排名,TOP1自然是最差的啦!

TOP5 升升食堂

升升食堂应该可以算是这五个食堂中相对最好的了,无论从饭菜质量还是从服务态度上来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约在我上大一的时候,一位打两元菜的大妈,那个两元的菜是一荤一素,因此那位大妈也有两个勺子,一个是打素菜用的深底的大圆铁勺,保管一勺子下去让你吃不饱也撑着。另外一个是专打荤菜用的袖珍型的平勺子,注意是平勺子,也就意味着这个勺子是没有凹底的,因此即使是使劲的打一勺子,最后能留在这个勺子上的也只有勺子面上的小小一点点,并且勺子就是表面积也只有大铁勺的三分之一。何况大妈怎么可能那么使劲呢?大妈只会轻轻的打一小勺,递到一个个眼睛瞪得鼓鼓的饿汉碗里,,而这时饿汉的眼睛就会目不转睛得盯着大妈手中的勺子,恐惧着勺子边上的肉滑下去。这个时候你就别担心了吧!善解人意的大妈早就替咱们想到啦!她一定会在递到你碗你前把勺子抖一抖,保证把勺子边上的肉都抖回盆里去的,至于剩下的,那更可以放心了,除非发生七级地震,否则那些肉是再也掉不了了。后来有一年没在升升食堂吃了,直到年前又去吃了几次,欣然又见到了大妈,只是这时候大妈已经被凋去打两块五的菜了,两块五的菜都是荤菜,大妈,您练就了一身的本事岂不没了用武之地?

我永远也不明白升升二楼为什么空出了那么多位置浪费,从大一到大五。而我们却每天为吃饭而苦苦排队。

升升二楼可以说是几经变迁,多少荣辱。

早期的时候这里每个柜台都是承包出去的,每个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地方风味,有的还挺诱人,只是他做的饭菜的内容和他招牌上所写的地方特色没有任何的关系,绝对没有!我现在还对其中几家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一家是5号:“鄂东小吃”,那个柜台上的MM绝对是二楼食堂最漂亮的,不过做的口味我就不敢恭维了。我经常去那里吃牛肉面,当时她肯定是认识我的,我们每次的对话也是模板性的:

 “一碗牛肉面。”

 “要不要辣?”

 “不要。”

我们之间的对话就结束了,之后再也不会说话,直到我把面端走。

还有一家的番茄鸡蛋面做的非常好吃,他是真正将面放到汤中去煮的,而不是把汤直接浇到面上去,并且是荷包蛋,可惜这家我记不得名字了。

那个二楼的食堂我平时每个柜台都不敢轻易靠近的,只要你稍一靠近他们的柜台,他们便会立即拼命的吆喝你到他那吃,每一家柜台上基本都是一个绝对的女高音在招呼门面生意,因此二楼吆喝声是日日不绝于耳,就是一个集贸市场。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只要听到这种冲着我吆喝的声音,就会赶紧逃的远远的,因此我每次在二楼吃饭都是站在场地的正中央,远远的选好要吃的位置,然后直接冲到目的地,绝对不在任何一家门前停留。我现在还记得一家门面的女高音,那声音啊!所以他们的门面你要想吃到东西永远要排很久的队。如果你是工大包括03级以前的,应该会对这时还有印象的。

后来有一天,学校突然流行起盖饭来了,这下二楼着实红火了一阵,基本上每家都主营盖饭,那时比现在大概普遍便宜一块钱,荤菜一般3块,素菜2块。这尤其方便了那些每天泡在网吧的同学,终于不用整日嚼那难以下咽的泡面了,从此他们开始以盖饭为生。

那一阵子吃盖饭真是吃疯了。

那事我们的口头禅基本上都是:

 “吃饭去不?”

“去啊!”

 “帮我带份川香回锅肉上来,四川风味那家,别带错了啊!”

直到有一天,传言吃盖饭没有营养,我也不知道这所谓的营养指的是什么。不过我们吃多了也是有些腻味了,又开始吃些别的东西了。再说这二楼的盖饭,也实在不知道还怎么能再差了,经常是一大块饭团子,咬都咬不动,还有里面的肉我们吃一口经常是臭的,不过就这样我们还是曾经为之疯狂。再到后来正如意料之中的一样,风云突变,升升管理中心明令禁止了二楼经营盖饭,理由是达不到做盖饭的卫生标准,只能经营别的小吃,同时一楼开始经营盖饭,满足同学的需求。我至今还是弄不明白做盖饭的卫生标准和别的小吃的卫生标准区别究竟在哪里,不过看看盖饭红火时期食堂一楼那冷清的场面,问题就迎韧而解了。

最后,在我一个暑假回来学校后,猛然发现二楼食堂空空如野,那么多家似乎都在瞬间全部撤走了,只留下一个个空空的门面。从此二楼的那一幕幕喧嚣而热闹的场面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后来二楼改为了公寓自己经营,应该说饭菜无论档次,口味还是卫生条件都提高了不少,不过反而生意再没有以前那么红火了

TOP4 西院大食堂

这个食堂吃的不多,主要都是每次上完课以后吃饭的地方。

这里我要申明,我指的是西院后来新建的又豪华又壮观的大食堂,而不是指原来那个老食堂,那个老食堂我早已记忆模糊了,仅留下的一点印象也很差,不提也罢。

不过放心,这个食堂外观虽然变的如此气派,但它的骨子里绝对是继承了老食堂的全部缺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个食堂是五个里面最贵的,不过口味实在好不到哪去。还有二楼,琳琅满目的自选菜看起来绝对高档,只不过大部分早都放凉了。用五颜六色的盘子来算钱让我想到了日本的廻转寿司,只不过那是为日本的贫民准备的,这是为中国的贫民准备的。至于价格,进了二楼消费很难低于四块,如果稍微有点胃口,七八块钱是掏定了。

每年冬天,一楼的锅仔却真的是很实惠,两个人吃一锅只要10块钱,里面的肉也挺多,尤其是那味道真的不错,现在想起还很怀念那三鲜和排骨的锅仔。

TOP3 西六食堂

这个食堂我来的最少的,这个食堂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阳光总不是那么明媚,总有一股比较阴森的感觉,还有它的二楼有一家餐厅,只去过一次,比较贵,饭菜这个食堂还可以,别的没什么感觉了。

TOP2 西七食堂

只要是在鉴湖上课或者上自习,基本上就是在这里吃饭,现在回想起来,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月,一日两餐都是在这个食堂度过的,至于这一个月给我的感受,只能是让我现在想到这个食堂就浑身犯恶心,浑身起鸡皮疙瘩。

永远是中午不到11:30饭菜就快打光了,永远是打饭时排不完的长队,永远看到那些菜都是又黑又暗,毫无色泽,打饭的阿姨永远会在每次给我打菜时把油溅到我手上,永远是我贴卡时您漫不经心一眼不看,我要走了您又充满怀疑的问我贴卡没,桌子上的人吃完饭了永远要过很久才会有人收。

TOP1 花样食堂

把它排到大名鼎鼎的第一位,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举几个活生生的事例。

这个食堂是露天的,它摆在外面的桌子如果不是有人在吃饭,我真的以为是学校扔掉不要的桌子。

这些桌子紧挨着一个露天垃圾堆,就在那个树林里,如果大家仔细看。另外那个垃圾堆旁边还有一个狗窝。

我曾经在这里买了一碗现煮的面条,但是没人招呼我,喊了半天才有一个人理我,但是他连我在什么地方贴卡都不告诉我。

最后我跑到好远的地方才刷到卡,但是那个刷完我卡的人居然不去告诉那个下面条的人说我已经刷卡了!

他的煮面的小锅有两个,等的人有四个,每煮熟一碗要20分钟。

那碗面我等了足足25分钟。

当我终于开始吃的时候,真的很难……

如果说要总的来说说我们学校食堂,菜的品种基本上五年没有什么变化,荤菜很难见到新鲜的肉,主要是些火腿肠,香肠一类的垃圾食品。但还是留下了一些感觉比较好吃的东西,比如说一块钱四个的珍珠园子,味道还是不错的,考研时经常会去刷一份,还有一块六的炸牛排,其实也不错,就是太小了点。我们食堂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咱们几乎没有什么素菜,只要大大一盆菜里沾上了哪怕一丝肉,也要按荤菜算,所以咱们真幸福,连一块二的菜都是荤菜,多实惠,虽然经常在两块的菜里也见不到一片肉。

也回想起来,每逢NBA或者球赛的时候,食堂里那弥漫的喧嚣而热闹的场面。

虽然食堂有种种不好,但是里面的打饭打菜的员工们都还是很辛苦的,他们没有什么很好的收入,干的都是很粗笨的体力活,站在他们的处境,多体谅体谅他们,即使他们平时有一些不是,我们还是不应该和他们计较,我们更多时候,还是应该说一声,他们都辛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喝牛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