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她在博客里,我也在博客里,就认识了。
说了几年话,我知道了她在很远的厦门。
说了很多,就成了朋友。
说很多的话,只说某个博客里提到的话题,关于个人经历,她不问我,我不问她。
所以,是熟悉的。
所以,是陌生的。
说了不知几年,我知道了她的名字。
两年前,她来南坞村,第一次见面,我们没有距离感,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但我还是习惯记住她的网名,总觉得她的名字是陌生的。
春节的时候,她陪着她的爱人和孩子又来南坞村。
离开南坞村,我看了她发在微信里的照片,她去了建业大食堂。
又一天,她发微信,说她走了。
我不知道说什么合适,看了微信,放下了手机。
第二天早上,想着她应该到了,就给她回了微信,祝福她在那边健康、如愿。

图二:傍晚,她发微信,说快到了。
接着是一张照片,照片里有福建人民欢迎您的字样,才知道,她才进入福建境内,离她的家还有几百里。
在她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山。
我说,我以为你们在山间穿梭,原来山不高,也有许多平地。想着那边都是原始森林,山高得吓人。

图三:她又发来一张照片,山区的村子第一次通过熟悉的人的手机里呈现出来。
在豫中大平原生活几十年,看惯了一马平川,关于山区总有种神秘感存在。
我说,村子很有意思,完全不同的感觉。有山有水有风声雨声,村子不错,要是交通方便的话就更好了。
她说,有机会给你拍盘山公路的视频,刺激惊险。

图四:我说,拍了多年照片,其实最喜欢看别人拍的原生态的照片,我认识不少的摄影家,交流过很多,但我始终不愿多看他们的照片,太“美”,我觉得没意思。
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开始,她拍下沿途的照片发过来,直至到家门口。许多的照片,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我说,应该谢谢你。

图五:我说了山不高,她就又发了几张山的照片,确实震撼到我。
在我的感觉里,福建、广西这些遥远的南方,都是美国电影《第一滴血》中东南亚热带雨林一般的到处布满原始森林、山涧溪水。看了照片,才发现福建的山也是那样气势磅礴,不像是一个水润的女子,而是同北方的山脉一样奇骏又充满沧桑和力感。

图六:这感觉,跟北方山区似乎完全相同。

图七:把这高速公路涂抹掉,就有点儿水墨山水的感觉了。

图八:我说,树叶真是四季常青,不知道福建人会不会偶尔羡慕北方清晰的四季变幻。
她说,他们就稀罕北方的雪。
她说,太多人一辈子没见过雪。
她说,她喜欢福建。
她说,福建相较于广东来讲,福建的美是内敛的,不张扬的美。福建的文化是比较传统的,甚至很多时候带着迷信的色彩,但不可否认,那种仪式感让人无形中也增强了幸福感。

图九:上涌、安溪、厦门——她的家在厦门。

图十:戴云山,名字很好听。

图十一:格仔隧道,带个仔字,就凸显了地域特色,2000年在广东中山打工,一个广西的工友叫彭四仔,觉得很奇怪的名字,记住就再没忘过。

图十二:想着福建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没想到也会有这种植被覆盖不到的地方。
山顶还有座灰白色的塔,是一处古建筑,还是一个景区?

图十三:潮头、龙岩、津平、安溪、厦门。
厦门不用说,无人不知的的厦门大学、鼓浪屿。
安溪好像很多卖茶的。
龙岩听说过,旅游?记不清了。

图十四:我说,看到这么多的山,有的看着还挺荒凉。突然想,要是将来我的女儿嫁到数千里之外,她返程的途中发给我这么多的图片……心里就开始发酸。既便幸福,心也五味杂陈。
她说,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果她选择远方,就让她去远方。

图十五:在厦十二年,十二年和之前的故事,她说是真实、狗血、励志、感人,甚至说比电视剧都离奇。
像一片叶,飘摇中终于尘埃落定于海边的某条街道的某栋楼里。
经历了风雨洗礼,她脸上更多的是淡淡的笑容,笑容里,我能看到平静、自信、从容。
老天是眷顾她的。
即便是有那种可以让人生出无处躲藏的恐惧感的十七级台风,她依旧深深地爱着在我看来遥远又陌生的那个他乡。

图十六:她来豫,嗓子哑了。
她说,只要来,就哑。
她生在中原大地,她爱着故土。
也爱着她的厦门。
在厦门,她有了让自己充实的事业。
在厦门,她有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她走了。
我觉得她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她说,你和嫂子来厦门玩儿。
我说,不去,太远。
厦门于我,是他乡。
厦门于她,已是故乡。
只是不知道,某个夜阑人静的时刻,她会不会有是故乡还是他乡的自问。
——她有自己的公司,忙碌之余,还玩播音,没想到还玩大了。最后给她做个广告,家里有孩子的,可以听听她讲的故事。
她叫春色如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