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起床,看到一场小雪后墙外瓦屋上的一层白。吃几片药,到小屋里值班,这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午吃饭时,瓦上的一层薄雪已悄然化去,一碗素饺子,几片药,睡一觉,下午很快过去,晚上来了。
坐下来,翻看年前拍的照片,发出来,写几行文字,算是今年的开始。
二月九日,在屋子里觉得闷。
我说,老彭,你守着屋子,我到村外走走。
天依旧冷,记得是把袄上的帽子戴上了。
斜跨相机包,沿着这条徘徊了无数遍的小路,又走了一遍。
野外空旷阴冷,少见人迹,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乡邻是唯一拍的一个人影。

图二:走到头儿,没路了。
好些年前曾经来过这个位置,某个夏天的傍晚,沿着沟边,我和刘老师曾经穿越这片麦田。

图三:那时,这里是长得很旺的棉花,现在,除了麦面有些柔弱的绿意,伴着呼呼风声的,是一片萧杀。

图四:南坞镇彭庄村,雾霭包裹,更多的是清冷。

图五:秋天时的彭庄村更养眼一些。

图六:想起十来年前的一些往事。那时农田水利工程比现在热闹,不是某个公司经过招投标自己施工再由县级主管单位验收,那时镇政府所有干部职工都守着工地,各村支部书记带着各村的劳力机械、人工齐动手,每天从天明忙到天黑,一天三顿饭都在地头吃。地里的空旷处用帆布搭建一个棚子,摆几张桌子就算是指挥部,指挥部旁边再搭个小点儿的棚子,镇政府的机关餐厅师傅就在小棚子里扎火做大锅饭。从大热天一直在野外忙到下雪才停工,从晒得无处站到最后冷得直哆嗦。有苦也有乐,厨房师傅在地里睡两个多月,常常会在早上五点多起床做饭时或是晚上放工后在工地指挥部的大喇叭上不妨《刘全哭妻》,弄得附近村里的乡亲都会忍不住四处打听“哪庄殡人哩”。
某天,看着一条新开挖的一眼望不到头的排水沟,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同事问一位在现场的上级领导:领导,请教一个问题,挖了这么深的沟,群众收麦时怎么进地?领导没有想到会有人这么一问,愣在了现场,周围都是人,很是尴尬。
事后,有人说同事的鲁莽和不谙人事。
不问,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潜规则吧!
答案很简单:先挖沟,再建桥。
看似很简单,但我清楚,我工作的头几年,也有过这个疑问。
只是,我没敢问。

图七:数年前曾有两年种地,头年淹,二年旱。淹那年,从地里引出一条很长的沟儿,但小尖椒还是淹死了半亩。旱那年,除了潜水泵,其它机械都抽不出水,一次次看着深的让人心口发紧的井水,心里总要涌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冬天下了几场雪,雨水充足,看看浅浅井水,心里感觉踏实许多。希望老天今年会有一次风调雨顺的恩惠。

图八:秸秆丢弃到排水沟里,到了雨季,涵洞堵了,沟渠不通,庄稼毁了,就会有乡亲跑到镇政府,恨铁不成钢地投诉镇干部村干部的种种不作为。

图九:今天读明末孙传庭的跌宕人生,很是感慨。孙传庭二十多岁就中进士,却一生为武,激战李自成,又无奈于崇祯帝的不能完全信任。打打杀杀的一生,成败间终于马革裹尸。
打仗时,孙传庭常会为粮草的事而遭受困苦。
粮食,国之根本。这些不起眼的麦苗和麦苗背后一代代默默耕耘的农人,应该也是国之根本。

图十:昨天刚从一座小城回到南坞村,我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大概也不过如此模样吧!
村里的生产路不少还是土路,既然是国家根本,我想将来应该会全部都会硬化的。

图十一:井口平行于底面,麦面一张起来,就是陷阱。听一个支部书记讲了个急救知识,很实用,不妨讲讲。
秋天时,有些人就会到黄豆地抓大青虫卖,一个大爷白天还教导年轻人,在地里要小心水井别掉进去,晚上捉虫时,大爷就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井底缺氧,一群人都慌了,有跑村里叫人的,有要报警的,有人想到不远处有个仓库,就跑去找了根绳子,把大爷拉了上来。大爷躺在地里过了半个小时才缓过气儿来。
支部书记说,看到有人掉井里,大家都赶紧脱裤子,把裤腿连在一起,就可以及时把人拉上来了。

图十二:看一本志书,说地里隔几百米弄这么个池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个“专家型”领导的主意:地里挖许多大坑塘,下雨了地里雨水可以排进去,旱了可以用里边的蓄水浇灌,于是全县每个村都挖了许多这样的坑塘——实践证明这样的想法很可爱,白白浪费了许多的良田。

图十三:磨盘太沉,估计是浇水之后实在抬不动往井口盖,就搁这儿了。

图十四:彭庄村南头儿一处孤零零的民房。

图十五:这条小路通往彭庄村北。

图十六:太阳终于出来,但雾气还在。

图十七:荒凉的野外十字路口,某个静得有点儿瘆人的夜晚,某个属相的人为了某个亲友的某个医院治疗不了的病症拿了纸人之类的东西,好不容易才到了这十字路口,颤抖着双手焚化,看烧得差不多了,就赶紧转身心惊肉跳地原路返回,总担心背后有什么东西悄悄跟着,又唯恐遇上某个晚上突然出村的乡邻。
听人说,有人有了某个信仰,请家里了某位尊神,结果有懂行的说请错了,或是请了某个鬼怪妖魔之类的,就得“送”,大概也是这种阵势——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应该也是应着这个说的。
年轻人忙着打工挣钱,没工夫考虑这些琐事,若干年过去,应该都会最终消失,或者失传的。

图十八:放眼四望,除了几只鸟雀,始终看不到人影。

图十九:终于看到辆车。

图二十:绝尘而去,你这种方式小心环保局查你引起大面积空气污染。

图二十一:2016年5月,刘老师还怀着女儿,我们曾在这里歇过。

图十一:城市很好看,爱抚城市的同时,可以给农村个温柔的笑容。
乡村振兴计划,应该不会是口号,可以考虑给钱、给项目、给政策。
——突然想了个问题:农村人口中的精英,几乎全部都在城市打拼,让一群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守着空荡荡的村子,如何振兴?

图十二:要是让在城市里打拼的农村人回来一大半哪怕是
一半,给点儿创业的政策,再弄一大批惠及村集体、农户的政策,留住人再说发展,也许就能真正实现振兴了。

图二十三:见证着村子里的巨变,每天伴随着她满溢着的泥土清香醒来,就会有种幸福感滋生出来。
我在这里守候,也在等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