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二:从临颍县王孟镇罗庄村往窝城镇,其中一段南北路路况和绿化都是极其漂亮的,可惜的是,离开镇区往西,路况就差了许多,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到处杂草丛生,看起来特别荒芜。
图三:看来临颍县没有投入大多精力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村子里的环境确实不如鄢陵农村。
图四:路的东侧,应该就属于窝城镇姜庄村,那一排平房是姜庄小学。
我的一个小时候的玩伴家就在姜庄学校东边,二十多年前来过很多次,在他们家吃过捞面条,记得爷爷的清瘦,记得奶奶不太灵便的腿脚和白发,记得他的比我们小十来岁的弟弟妹妹,记得他们家堂屋后一处空宅基上大片的菜园,记得他们家那个用铡刀当手柄的压力水井,记得他从姜庄学校的花坛里偷摘了种子,然后带给我们,大家都种了好些盆,开花的时候,一放学就会很幸福地看了又看那些盛开的花朵。还记得他领着我们往南边还是西南方向的一条河里玩耍,大家在很浅的河水里尽情地趟水玩,其中一个叫河良的伙伴突然尖叫着兴奋地从水草中抓起了一条“黄鳝”,尖叫着炫耀给我们看的时候,他又回头看了一眼,才发现是一条水蛇,吓得慌里慌张地赶紧撒手甩了出去。最近的一次欢聚,是2000年,那年,我中专毕业,他考上了大学,暑假在他家里聚会,不知谁提议要到临颍县城,四个人、三辆自行车,八九月份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酷暑顶着烈日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骑行。忘记了有没有吃饭,只记得游逛了临颍县南街村,还在一条小街道的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很土,几个人一身臭汗,脸都晒得通红。
而今,一个定居北京,一个成了基层的武装部长,我还继续当我的乡干部,而他则在西安定居,成了一所大学的老师。
2000年之后,几个人再不曾聚齐过,连见上一面,也不容易了。
图五: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一二里地就是窝城镇。
窝城镇虽属漯河市临颍县,但这里距离许昌城却特别近,1986年之前,漯河、临颍、舞阳、郾城都还属许昌管辖,那年,漯河从许昌划出,成立省直辖漯河市,紧挨着许昌的临颍县这个时候跟了临颍。但临颍与许昌挨得太近,所以许昌人的心理上,还总会觉得临颍属于“自己人”。离汉魏古都许昌距离近,自然就会有不少的三国遗迹,比如最广为人知的汉献帝跟曹丕交接的“受禅台”就位于临颍县繁城镇,虽属了漯河,但“受禅台”距离许昌城其实就十几公里,很近的。
很多年前就知道窝城镇有个张辽城,但一直没有弄清楚位置。
有机会了,要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