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丁晨住在南坞村,鄢陵文学圈自然是要传得无人不知。
先是文联的和发科主席和陈冰送他来南坞村。
接着是老前辈葛志敏老师,与葛志敏老师同来的,还有当下鄢陵文学的中坚力量王伟锋兄。
鄢陵是小地方,文学力量薄弱,丁晨来鄢陵南坞村体验生活,于我这样的小角色来说,那就是大腕儿下乡被我意外撞见,是会激动的。
丁晨是谁?
网上说:丁晨,小说发表在《当代》《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红岩》《北京文学》《小说月报》等国内一线大型文学期刊,其中在《青年文学》头题首发的中篇小说《包围》被《小说月报》转载,入选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年度中篇小说》,并被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拍摄成电影《棋王和他的儿子》,该影片获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数字电影等五项国际性大奖。河南许昌人,许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许昌首位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大腕儿丁晨在我的南坞村,于是连城也跑来看丁晨住的南坞村长啥样儿了。
图二:连城的名字是早就知道的,但一直没见过她本人。小小的鄢陵,文学作者寥寥可数,所以大家彼此都会知道甚至熟悉。对连城的了解不多,只是在杂志和网上看到过她写的一些诗作。
见面了,她叫我董老师。
我说,你还是叫我占永吧!
她说,得喊老师。
我不知道怎么说了。
中午在卢庄村外的一个小饭馆聚会,同坐的有我的三位老友。连城倒茶,我说,你是客,应该我倒,她说,没事儿,我倒。地锅羊肉炖好,她给老先生们盛,我说,我盛吧!最后还是她盛了。连城可以喝白酒,我只能端茶杯陪着他们,看得出,连城是坦率、真诚的。
第一次见连城,印象很好,觉得是可以做朋友的。
图三:这次聚会源于丁晨的一个电话。丁晨说,今天他来,要请卢老先生、石老先生。我就联系两位老先生,丁晨说他中午十二点到,后来来电话说连城也来,到南坞村得耽误到近一点。
他们坐公交车过来,我就让石老先生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在南坞村等着,我骑自行车到卢庄的那家饭馆儿先见已经到了的卢老先生和田老师。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到饭馆儿外看看,看不到三轮车的影子,就随手拍了几张野外麦田的照片。
图四:南坞村离卢庄村四五里地的样子,到了南坞村,一会儿就能到这里。
图五:对着麦田里的饭馆儿,是卢庄村外的一棵大树和几座稀稀拉拉的坟墓。
图六:来了。骑电动三轮车的是石老先生,车里坐的是丁晨和连城。
河南省文学院的作家不少,估计这个年头儿还坐破三轮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的恐怕不多,这应该也算丁晨下乡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吧!
住在城里的连城,走泥路坐三轮恐怕也是第一次。
一路颠簸,如果很难受,两位就多担待。如果是一种别样的愉快体验,那就感谢我吧!
天很冷,两位在四面透风的三轮车上大概也冻坏了。
图七:有人托卢老先生向石老先生求字,今天就带来了。
图八:呼叫“春色如旧”!呼叫“春色如旧”!
过来看看石老先生写的这一幅《沁园春·长沙》。

图九:连城的鞋上踩了泥,进城了自己好好擦鞋吧!
要是这次来南坞有了兴致写了诗作,应该先让我拜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