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博友松哥说“占永有空拍拍咱河南的集市吧!我觉得挺热闹也挺有看头的。卖啥的都有,各色人等。以前回老家,都是我去赶集买菜,现在好几年春节没回去了,上一次还是07年春节。”
不知道松哥是河南哪里人,对集市的叫法我想大概也是不同的。
我家在顺羊村,在顺羊村,有绠、集、会的不同形式。村里的集是早上的菜市,农历逢双有集,也就是隔一天一次,到上午九点多就结束了。绠则是每周六一次,上午为主,各色物资都有。而会则规模最为宏大,且必须有剧团唱三天十场大戏才行,日夜都有交易。
顺羊村往西几里地的临颍县、许昌县,则把绠叫作绳,称赶绠为赶绳。现在住到南坞村,这里则是扶沟、西华、鄢陵三县交界的地方,南坞村则越来越模糊,全部直接称为赶会了。
绠这种形式应该是有了人类就有的,遥远的古人们生产落后,你家有个苹果树,俺家喂了一群鸡,看看着你啃苹果眼馋,你见我煎鸡蛋也流口水,好,你给我个苹果,我给你个鸡蛋,这样,你开心,我也快乐。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以物易物,就实现了大家好的目标。再后来,有了货币,改变了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集市贸易大概就开始成熟了。
赶上今天南坞村有绠,又是周六休息,就让刘老师推着婴儿车陪着我上街拍照片。在南坞村住了将近十四年,弄个相机在街上晃来晃去多有不便,让刘老师推着婴儿车站在我旁边,不至于拍照时太引人注目。但熟人太多,总是被打断,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拍,只能匆匆忙忙拍几张就赶紧往前走。街上可拍的东西很多,但也只能在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拍几张,让松哥看看,也算是没有把松哥的嘱托置之不理。

图二:前些天有南方的博友说她们还穿裙子,家里就不行了,不穿棉袄会手脚冰凉受不了的。
图三:爆米花,玉米、大米、小米掺杂了花生仁、核桃之类的干果加工的各色食品,香脆爽口有嚼头,不过价格也不菲。
图四:棉鞋摊位——村里不同城里,没有价格太高的。整天常被人念叨的地摊货地摊货也就是说这里了。
图五:棉袄棉裤主要是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买,价格也都很便宜,贵点儿的好像也就一百多。
图六:大铁锅应该是城里人都用不着的。
图七:爷爷奶奶带着孙女,爸爸妈妈应该是外出打工了。
图八:没看出来这是来买东西还是卖东西的。
图九:摆地摊儿的美女老板穿得不暖和啊!虽然有点儿冻人,但确实也多了几分动人。
图十:盗版书生意也很火爆,在村里卖书人家的价格一直坚挺。
图十一:这一堆葱不知道能赚多少钱。
图十二:小姐姐看小弟弟不知道是啥心理,看到这两姐弟,想起俺家的两个小朋友,一直猜不透俺家的小哥哥心里是怎么看待小妹妹的。
图十三:纱巾统一五元一条,你要想买五十元一条的,对不起,请坐公交车跑五十里地进城买去。
图十四:卖面条的小姑娘。
图十五:我说,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刘老师说,该改善改善了,就上街买肉。卖肉的有五六个摊位,但不敢买,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刘老师听说有一个村老村的杀猪,他卖的肉都是干净的,就找,没找到。回头看到一个带回民帽子的,觉得回民卖肉都是讲诚信的,就买了羊排。
图十六:卖蒸馍的,太白了,不知道咋弄这么白的,总是认为这样肯定对身体不好,但你没办法,在街上买馒头,全是这样的。好在镇政府机关食堂的师傅也蒸馍,纯手工的,所以就吃机关食堂的馍。
图十七:十点多了,才拿起个烧饼吃几口,做生意也不容易。

图十八:卖床上用品的形势大些,应该利润也相对高一些。

图十九:不知道欧美发达国家有没有这样的修鞋匠撂地摊做生意。

图二十:前些时候在村里的量贩买了几颗葱,发现葱白部分有很深的颜色,刘老师看看,说是沙子药,很毒的,菜农为了省事儿,刚种下时就在根部用了许多沙子药,这样葱不会生虫。又有人说,大包的白菜从外地运来,为了保鲜,用撒上甲醛。买洗得干净鲜亮的成袋的胡萝卜,过几天会一个洞一个洞地腐烂,直至成一滩烂泥,很恶心,就猜想是不是洗胡萝卜时也用了啥药。
一提吃的,心里就犯嘀咕,总是会持怀疑的态度。
也有办法,集市上也有附近的村民把自己种的菜拉来买,虽然也有化肥农药,但总是不用担心用什么高科技的玩意儿掺进去了。

图二十一:看到干果儿,就想炒制时有没有添什么违禁的东西……买东西买得快神经了。

图二十二:买衣服就放心多了,虽然是便宜的地摊儿货,但里头掺杂不了啥有毒的东西,可以放心买。

图二十二:十点多了人还没上来,但近中午时就开始热闹,一直要到傍晚时分才会逐渐散去。
想拍个全景的,刚举起相机,就有人在旁边打招呼,赶紧摁下快门儿收起相机。
在熟悉的地方拍照片真不方便,没法放开。

图二十三:往东走六七里地,进入周口市扶沟县界,往东南走十来里地,属于周口市西华县境。

图二十四:没法多拍,咱不是艺术家,尽量不在村里人面前充大头儿蒜。低调,低调,赶紧收起相机。

图二十五:正在绠上游逛,老友卢老先生打电话,才想起昨天已经约好要在卢庄村西的小饭馆儿聚会。赶紧回家骑上自行车跑去了。

图二十六:热热闹闹地东扯西扯一番,一点多了,各回各家,没走大路,沿着一条小土路往回走。

图二十七:去年冬天一场雪灾冻死了不少麦苗,弄得夏季不少人家都大减产,希望今年能顺畅些。村里人种个地不容易,老天爷尽量别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