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守着这个偏僻的小村,日日一天天地过,就这样一路走来,转眼十余年。
有忙碌的时候,忙碌的时候,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头疼的。
有清闲的时候,清闲的时候,有时是舒心的,有时是烦闷的。
有时会想,每个人的心境大概都是如此吧!
心情好的时候,会到村外的田野间走走。
心情不好的时候,回到村外的田野间走走。
陪着我的,总会有她。
没有她,我不出门。
图二:村南的这条小路是走得最多的。

图三:拍照片的时候,麦子还没成熟。

图四:这条小水泥的那头儿,就是南坞村,路那头儿是村内,踏上这条路,入眼都是野外各色苗木庄稼。

图五:七十多岁,在城市大概都在家中的空调屋里消夏或是参加各类城市才有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吧!农村人不一样,农村许多人都是一直年迈到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老弱病残得实在不能劳动了才有资格坐在家里享享片刻的清闲——老了,啥本事都没了,无用了,邋遢了,病了还得儿女出钱,整天坐在家里歇着,就没人待见。于是,许多人都怕老了得病,更怕不能自理。
不管你年轻时曾经如何风光,不管你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辉煌,不管你曾经付出过多少的心血又经历过多少的煎熬痛苦。
实用主义愈来愈盛行的时候,一个老人能不成为负担在该死去的时候死去,似乎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图六:听身边种植花木的朋友说,花都鄢陵风光了这许多年,这两年终于还是遇到了一股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寒潮。就这这么好的玉兰,前些年二百多元一棵都不愿意卖,现在一落千丈,种植户不用说肯定后悔死了,当初为啥不愿意给人家呢?

图七:麦子都快成熟了,还得浇灌。

图八:认识一个三门峡卢氏县人,她说她们家没有地,都是靠售卖山上的干果之类的东西生活。她说她们村在一座山里,这儿一户儿,那儿一户儿,离得还挺远。
我说,那为啥不搬到平地住。
她说,哪儿有平地呀?
她的父亲第一次来到鄢陵,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愣了半天,问,这么多地,怎么收麦子?
当机器一个多小时就把十几亩地的麦子全部收割入仓时,她的父亲才消除了心中的疑问。
听了她的讲述,才知道家乡的土地还是挺好的。

图九:认识一个平顶山汝州的朋友,就是生产汝瓷的那个地方。
她说,去年她们家十来亩地收了一袋子小麦。
我当然不相信,说,怎么收能收一袋子?
她说,我们那儿的地跟你们这儿的地不一样,我们不浇水。
我说,为啥不浇水?
她说,我们那儿抽不出水,只能靠天收。
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上真有靠天收的庄稼。
我说,那你们那儿的人挺清闲的。
她说,比你们这儿累。
我不解。
她说,庄稼越赖,越得干活儿。
我沉默了。
我才知道,家乡的这些土地原来是这么珍贵的。

图十:国家一直说粮食安全一定要保证,还给耕地划了红线不让城市开发和商人触碰。但总觉得农业发展还是太滞后,还是没有引起高层的足够重视。
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
占永2016年7月27日夜于南坞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