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在卢庄村,我带“春色如旧”走进某条小巷的陈旧院落,跟卢老先生见面。
“春色如旧”问我选卢老先生的什么画。
我知道卢老先生的虾最好,但我知道老先生天一热就停了画笔,腿脚不方便,创作时不容易,若是画成的虾不多,让“春色如旧”挑走,不礼貌。
我犹豫着没有吭声。
卢老先生说,我的虾还可以,你们就挑虾吧!
卢老先生表态了,那就放开挑选吧!
一人一幅虾,跟创作者合影以为纪念。

图二:在卢庄村,我们仨合影,我说,让“春色如旧”站中间,她远道而来,是客。
“春色如旧”是我的博友,有灵动的文笔,喜欢书法,我印象深刻,也在博客里交流过几次,加之有同乡的地缘关系,就很自然地成了网上的朋友。我们没有打过电话,没有QQ上聊过天,不会玩微信的我也是前几天才加了“春色如旧”的好友,但一句话也没在微信上说过。我们的交流,只是博客里谁发了篇博文,偶尔闲聊几句对文字或是某件事的看法。觉得是投缘的,所以也愿意跟她交流。
昨天一个陌生号码打过来,是她。她从很远的厦门返乡,就来了南坞村见面。第一次见面,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站在我面前的她跟博客图片里的她是一模一样的,加之她热情爽朗的性格,跟博客里的文字里的她也是完全一样的,虽是初见,但大家都没有生疏感,相识多年的好友般很自然亲切地就说话了。
她在网上跟我的老友石新俊老先生曾经交流过书法,这次她来,我带她去见了石老先生,交流了很长时间,又向石老先生求了几幅字。离开石老先生在后石村的家,直接去了卢庄村找卢老先生。
老先生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入夏就少拿画笔,趁老先生转身的功夫,我给“春色如旧”伸手示意,只求一幅画。“春色如旧”会意地点头。
刘老师九十年代许昌师范同宿舍的一个姐妹喜欢卢老先生的画作,想要牡丹,今天一并带走了。

图三:卢老先生给“春色如旧”讲解自己的画作,拿手机拍照的,是“春色如旧”的朋友。

图四:鲤鱼。

图五:福寿,叫不懂汉语的外国人看,不一定能懂。

图六:有莲有鱼,大概就是连年有余了。

图七:“春色如旧”难得来一次,单独跟卢老先生来张合影。

图八:离开的路上,“春色如旧”又说起我与卢老先生和石老先生的交往,说你们既是朋友,又像父子。
老先生老了,我希望他长寿。
“春色如旧”走了,我希望她在很远的南方能健康、开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