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舞文弄墨的叫文人。
南坞村难得有文人聚集的活动,鄢陵县政协书画院组织了书画圈的十余人来南坞村,给南坞村这个炎炎的夏日增添了几丝凉意。办公室的天佑兄全程陪同,看了清流河,参观了一所学校,又进禅宇寺,听了伍子胥保马娘娘被困禅宇寺的古老传说。我在办公室值班,等他们回来挥毫泼墨。墨汁颜料宣纸准备好了,老师们自带笔,十几个人围着几张桌子就开始了。有人说,墨汁是假的。有人说,往哪儿买真的?那一瓶得几十元。才知道这一得阁也有假货,假墨汁的话题吸引了这位小姑娘,后来知道,小姑娘是《今日鄢陵》的编辑。
也是这次活动唯一的官方媒体参与者。

图二:条件有点儿简陋,但没人挑剔,很热闹地交流着,或是埋首潜心创作。

图三:前排左起:卢广绩、孔留玉、和淼鲧、刘根旺、袁柱石、张学军。
后排左起:石天佑、石新俊、郑鹏飞、张荟洪、张瑞峥、㸑秋征。

图四:媒体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捕捉瞬间。

图五:家和万事兴。
郑鹏飞,1987年生,马栏镇郑庄村人,农民,自己在马栏镇区办了个书画装裱店。

图六:㸑秋征老师的惠风桃花。

图七:这个龙飞凤舞,我一个字也不认识。

图八:张荟洪老师的牡丹,张荟洪老师来自张桥镇。

图九:父子品字。
石新俊老师是南坞镇后石村人,痴迷书法,很多人对他的字都肯定有加。家风传承,天佑兄也写一笔好字,只是他很自谦,总说自己写得不好。

图十:问了问,知道这是魏碑。

图十一:来了南坞,孔留玉老师画了桃。
来的十几个人中,孔留玉老师是最具影响力的。

图十二:张瑞峥老师与刘根旺老师。

图十三:家里有个九岁的孩子,一提起一个叫安娇拉贝贝的明星就兴奋,我还奇怪,九岁的孩子怎么就开始追星了?不过想想也正常,我这快四十岁的人了,遇到自己喜欢的前辈了还想着合影留念呢!
前排是卢广绩老师和石新俊老师,后排是郑鹏飞和我。

图十四:卢老师身体不好,没有现场作画,他带来了两幅作品,一个是虾,一个是荷。
我与几个人欣赏一番,叠好放在了椅子上,几分钟再拐回来,没了。
后来知道,张瑞峥老师觉得这两幅画作不错,带走了。

图十五:荷塘清香。

图十六:张瑞峥老师《学无止境》。

图十七:天佑兄是联络人,让我准备几个碗,想了想,碗里倒上墨汁就没法再盛饭,就找了几个果盘和餐具用,还可以,没人说不中。

图十八:袁柱石老师写了几幅字,刚才听天佑兄说袁老师又在家里画了一幅桃。

图十九:郑鹏飞是最年轻的,未及而立,但他爽快率性,在前辈名家面前不拘谨,有人求字就写。事后,我跟石老师等人说起他,都对他肯定有加,说这样的年轻人将来一定是能大有前途的,

图二十:天佑兄与孔留玉老师,他们不但是文友,又是钓友,都喜欢跑很远野钓。

图二十一:张瑞峥老师几年前就见过面,今天再见自然是要再来张合影的。

图二十二:张荟洪老师的牡丹。

图二十三:画画的人关注画画的人,张荟洪老师画牡丹,孔留玉老师和卢广绩老师一旁看着。
人走了,我问卢老师张荟洪老师的牡丹画得怎么样,卢老师说她画得是不错的。
听到卢老师现场给张荟洪老师提了建议,说是别用白颜料,蘸水即可。

图二十四:那天郑鹏飞的字有隶、楷、行。

图二十五:安静的张荟洪老师不说话,静静地画了牡丹。到她走,也没听到她的声音。

图二十六:张瑞峥老师的《观涛》——原本我写成了“听”涛,贴这篇博文时,天佑兄在一旁,他纠正我说是“观”涛。

图二十七:既然来了南坞,自然要切南坞的题,就有了郑鹏飞的美丽乡村,墨香南坞。

图二十八:袁柱石《上善若水》。

图二十九:禅宇寺内,孔留玉老师跟寺庙内的居士探讨。

图三十:京剧、豫剧、二人转《楚宫恨》《伍子胥探井》《马昭仪》《伍子胥困禅宇》等剧目中演绎的,传说就是发生在这里,唱段里说“大佛宝殿”,就是这座大殿了。

图三十一:卢广绩老师跟张瑞峥老师讲伍子胥保娘娘的典故。

图三十二:今年新立的碑——几百年前的残碑被丢弃在了院子里的某个角落。
占永2016年6月26日下午于南坞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