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图片里的乡村,总是那么美。
融入其中,依然是美的,但美的夹缝里,更多的是艰辛和心酸。
住在农村三十多年,总觉得对农村还是陌生的。
2012年、2013年,两年时间,我正儿八经地当了回农民。
来到南坞村,认识了南坞村的刘老师,我们结婚了,我就成了南坞村的女婿。
岳父岳母去许昌帮妻弟带孩子,决定不再种地,我和刘老师就种了岳父岳母的五亩半耕地。
头一年一场场雨水过后,涝灾直接淹死了俺家的近半亩小尖椒。
第二年持续干旱,弄到最后水井都抽不出水。
真切地体会了啥叫“旱三年,涝三年,不涝不旱又三年”。
好在没有赔钱,两年挣了几千块钱。不过不能算工钱,要是按照流的汗和承受的压力算账,一定是赔的。
作了不少难,两年后告别了那几亩地。
再不想着种地。
但也觉得这是一生中很重要的生活体验。
没有种过地,就不能真正懂得农民的苦,当然,同时也会有甜、酸、辣、涩诸般滋味。
算是一种生活体验。
2009年开始拍照片,一直拍“图片乡村”。
种地后再到田间野外拍照片,心理状态不再相同。

图二:县城有一份小报,偶尔缺稿子了会给我打电话约稿,那天编辑给我打电话,让我拍几张春季干农活的照片,就骑着自行车出村寻找。
出南坞村往北,不远就是卜寨村的耕地,四处张望,干活儿人的身影寥寥。

图三:在西侧的一片白地里看到一辆拖拉机正在作业。

图四:他不是卜寨村人,他是带着自己的旋耕机来卜寨村干活儿的,这块地的户主准备栽植苗木。
交流中得知,他是南坞镇孙老庄村人,叫轩松要,三十四岁。
他只有一条胳膊。

图五:再往前走,终于又看到一个干活儿的。
把自行车停在路边,向他招手示意停下,上前打过招呼,就开始拍照。

图五:卜俊恒,鄢陵县南坞镇卜寨村四组人。
我说,十五儿都过了,你还在家,没出去打工啊?
他说,是,我在家开了个小卖部。
麦田的尽头处的土路上停了辆面包车,我说,开着车来干活儿?
他说,车是平时拉货送货时用的。
我说,开车下地,顾不住油钱吧!
他笑笑,没有说话。
占永2016年2月21日拍图、2月27日上午文字于南坞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