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除夕前一天的下午,骑着摩托车离开南坞村,回顺羊村与父母一起过年。因为要带些过年的东西,一家三口人骑一辆摩托车就无法带太多东西,父亲就骑着他的三轮摩托车跑几十里地到南坞村接我们。孩子坐爷爷的三轮车,车厢上用塑料自制了个棚子,可以少受风寒之苦。
刘老师和我骑一辆摩托车跟着父亲的三轮车,四十里地,一个小时到家。
天很冷。
下了摩托好长时间,还是觉得身上没热气儿,我说烤烤火吧!
父亲赶紧找来劈柴让我和刘老师烤火暖暖身子。
刘老师的脚冻得冰凉,脱了鞋烤脚和袜子。

图二:除夕的年夜饭开始前,母亲点燃蜡烛准备祭灶。
印象里,母亲不烧香信神,最多也就是除夕的饺子煮好后头一碗盛好端到锅台里侧,说一句“吃吧”。
应该是家里有了第三代人开始,母亲过年时烧会几柱香,焚烧些黄裱纸钱。
家里没有神像佛龛,厨房也没有灶君的画像,只是在灶台上点一炷香而已。
俗语常说“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若是真有神鬼,神在心中也是好的,做人嘛!良心是根本。

图三:母亲烧香,吸引了好奇的孩子。

图四:黄裱纸大概相当于神仙鬼魂们的钱币吧!不过这就无法理解了,给自己的祖先送钱属于正常,也是应当,但神仙也接受众百姓的恩惠,这样的神仙似乎也是不好的。
香烛不知道怎么解释,看香港电影,好像记得说过香烟袅袅可以直达天庭,大概是提醒神仙注意查收的意思了。但不知道这红红的蜡烛又是何意。

图五:烧地锅煮饺子的父亲。

图六:饺子煮好了,第一碗端到锅台内侧,敬给老灶爷,他是一家之主,第一碗当然是他的。

图七:做饭之前,父亲带着我和孩子去了祖坟,给已经长眠于祖坟内的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焚化纸钱,摆上供品,说“过年了,拾钱吧”,让祖先们过年时回家,与后人一起欢度春节。
祖先的魂灵在春节时要回家,第一碗饺子端给老灶爷,第二碗自然要端给老祖先。
堂屋中堂的位置是中原人过去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所以第二碗饺子就摆放在中堂前的桌上即可。
当然,灶君和祖先们不会现身坐下吃饭,这两碗饺子也不过是代表了中原农人最天地、祖先的敬畏、信仰而已。饺子摆放一会儿,大概是灶君爷爷、灶君奶奶和众祖先都吃过了,就可以直接从桌上端下饺子,谁吃都是可以的,也免得浪费了。

图八:母亲给灶君烧黄裱纸,说,有饭恁先吃,有事儿恁先知,恁是一家之主哩!让俺哩孩儿、媳妇、孙子、孙女啥都好,让小孩儿上学脑子都灵……

图九:过年了,看着渐渐显老的父母,想起自己也已向四十岁靠拢,心里希望父母能一直这样健健康康地陪伴我们,就这样一直平平静静地享受这平淡的日子。

图十:除夕年夜饭做好了,我们一家三口先吃了。
哥嫂一家四口初一上午回家。
初一上午,我骑摩托车离开顺羊村。
现在,我在南坞村西的这个院落里值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