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天还黑着,我爬起来了。
拍照片时有图片效果,似乎天已亮了,其实那时只是天上有一点亮色,地下还是很暗的,远处即便有人走动,也无法看到。
我的生活习惯是晚睡晚起,一般都要到刘老师做好饭了才会喊我起床,然后匆匆忙忙吃几口就到办公室忙碌一天的事务。
结婚十年有余,一直就这么过着,也习惯了这种状态。不过,今年开始发现,自己的体质已经不像二十多岁时那么好了,刘老师一再劝我,说尽量别晚睡,这样对身体好。我听了刘老师的话,现在一般都会在十一点前睡觉,但早上还是老传统,刘老师做好饭了我再起床。
昨夜聊天,刘老师跟我说,朋友都说我在家是照顾了两个儿子,你这个三十七岁的大孩子比那个九岁的小孩子还让我费心,啥事儿都得依着你,我咋感觉你不心疼我呢?
于是早上天没亮我就从被窝儿里爬出来了。
院子里一片寂静,还没一个人起床,我是第一个起床做饭的,脑子里突然蹦出来“早起的鸟儿有食儿吃”这么一句,顿然觉得自己是个非常优秀的男人。

图二:我怎么会不心疼你呢!
早上早早起床,我为恁娘儿俩做顿早餐。
——哆嗦了一下。天真冷,赶紧回屋穿上了棉袄。
刘老师这几天身体不适,这也刚好是我表现表现的机会。
跑到床前很大气地跟她交代:你继续睡,我做好了饭再喊你,啊!
多说一句话,说不定能温暖她的心哩!

图三:夏天的时候,在窗前建了了简易板房作为厨房,结束了十年来在门口摆张桌子做饭的历史,也不用冬冷夏热地为做饭而受罪。

图四:翻箱倒柜,没找到面,跑到屋里问她,她说,没面了,这几天我不舒服,没去买,你从来也不管家里缺不缺东西。
继续翻柜倒箱,找到了大米,好,问题解决,煮米茶,取了篦子,馏上馍,汤馍的问题解决了。
抽屉里桌子下地翻腾,没见别的菜,只见半颗白菜。
那就醋溜白菜了。

图五:最近工作上特别忙,加上家里的一些事儿,已经有好些天没上过网了,趁着早起的一回,就拍拍自己的早上吧!窗内,就是俺家,一间半房,还不漏雨,很知足。

图六:夜里我睡得晚,总习惯在十点后再吃点儿东西,真没啥吃的了,刘老师就在电饼档里给我煎几个鸡蛋,再撒上孜然,我狼吞虎咽一番后才会心满意足地上床呼呼睡去。

图七:十七八年前上学的时候读过一篇小说,名字今天还记着:《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说的是北京老城内一个叫张大民的小市民的琐碎日子,张大民日子不富裕,家里住房紧张,经过一次斗智斗勇的激烈冲突,张大民成功地在胡同边搭建了一间小房,终于和老婆有了独立的私密空间,搬进房子,张大民有点儿兴奋。
房子最大的特色,就是正中间有棵大树。
俺的厨房刺破房顶的是一根柱子。
从这一点看,我跟张大民有一拼。
也许这就是我的幸福生活。
只是我不贫。
张大民是有大智慧的。
我没有在世俗中自由游弋的智慧。

图八:我这边饭还没做好,孩子就起床了,也好,先准备好了热水,孩子可以洗脸刷牙,等孩子洗漱完毕,也可以直接吃饭了。

图九:独生子女的特点,就是比较依恋父母,九岁了,他还天天想着跟妈妈睡在一起,即便现在不提了,有时还得哄着他,睡觉前也得陪着他。
担心他上了初中独立生活时会有适应难度,所以这两年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他自己管理自己。
天刚冷时,让他跟我们一个床睡,想让他自己睡时,他有意见,有时我会批评他,等孩子睡下了,刘老师会笑着说我:咱妈说你三岁了还在吃奶,那时候常在姥姥家,正玩着,突然想起来了什么,就一个人从邻村过河到家里,钻咱妈怀里吃饱了,再一个人跑姥姥家玩。
我沉着脸说,我没印象。

图十:孩子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突出,越来越知道孩子教育的重要,只是家庭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有时会有庆幸,有时也会发愁。
——饭做好了。刘老师,刘老师,饭做好了,赶紧起床吧!
有种成就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