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也理解你,既然是办好事儿,尽量能把好事儿办得更好,如果能挪,一定会挪的。
图二:不知是哪句话引起她的跑题,说起了她的家庭、村子里的故事。
我想起了关于岗苏村的一个民间故事,就向她提起了这个故事。
她果然是知道的。
图三:2010年12月,第一次拍岗苏村,留下了这个在南坞一带无知的石磙的影像。往下的几张关于石磙的照片,拍摄于2012年8月。
图四:石磙是个有故事的石磙。
说岗苏村的石磙,得先说说南坞村的禅宇寺。
图五:鄢陵城南的南坞村有一禅宇寺,禅宇寺的闻名源于春秋战国时声名赫赫的伍子胥。
伍子胥的爹和哥哥都跟着楚国的楚平王干,父子们都当官儿,日子过得也挺好。
楚国跟秦国联姻,秦国把吴项女嫁给了楚国太子弥建,但迎亲的奸臣费无忌使坏,金顶轿换银顶轿,吴项女换马丫鬟,费无忌把本来要嫁给太子弥建的吴项女推荐给了楚平王,楚平王一看,这未来的儿媳妇长得真是好看,就悄悄地娶了吴项女,转面把陪嫁的马丫鬟嫁给了儿子弥建。
一年后,成为了马娘娘的马丫鬟为太子弥建生了小太子,就把金顶轿换银顶轿、吴项女换马丫鬟的内情告诉了太子弥建。弥建很生气,领兵找他爹论理,双发就打了起来。结果弥建死了。
大将伍子胥抱打不平,领着马娘娘和小太子反了楚国。
逃跑路过禅宇寺,伍子胥、马娘娘和小太子三人被困,马娘娘为不拖累伍子胥保全小太子性命,就投井自杀。伍子胥抱来十八个大碾盘,压住井口,把小太子绑在怀中,杀出重围——这就是戏曲舞台上的《武昭关》,又名《伍子胥困禅宇》。
图片中的,是南坞村禅宇寺内的马娘娘画像。
图六:画像中的白袍小将就是伍子胥。
南坞一带相传,伍子胥保娘娘的故事影响很大,连八仙中的张果老也听说了,张果老很好奇这个故事,就骑着他的小毛驴儿到了南坞村参观禅宇寺。
看了禅宇寺,也饿了,就在村里的小饭馆吃碗捞面条,顺便让店家给小驴儿弄了点儿草料。
吃饱了,喝足了,准备回家。
张果老发现驴子走路有点儿瘸,看看,是驴蹄子磨破了。想想也是,从天上飞到南坞村,那么远的路程,他坐驴背上没事儿,驴子可是很累的。
要想回家,得给驴蹄子钉掌。
给牲口钉掌,得先把蹄子上的一层角质用刀切了,然后再往蹄子上钉上铁掌。
神仙的驴子也不是太听话。
切驴蹄子角质的时候,张果老拉着驴脖子,怕它乱弹腾,村里的钉掌师傅可能技术也不怎么样,不知道是弄疼驴了还是那天驴心情不大爽,反正是驴尥蹶子了,连身为神仙的张果老也没稳住这倔驴。
驴最喜欢撅着屁股踢人,先是一蹄子踢中了钉掌师傅的手腕,钉掌师傅手里的刀给踢飞了,”嘭“一下撞到了旁边的石磙上。
这还不算,驴一高兴,扑扑腾腾连踢了好几下,其中一下正踢到石磙身上。
神仙的驴,那不是农家拉车的普通驴。
这踢一下不要紧,上千斤的大石磙”咕噜噜噜“滚动起来。
石磙顺着南坞村南北大道一路向南,跑了十八里地,一直滚到了岗苏村口的土地庙前,才算是停了下来。
打麦子糙场离不了石磙哪!
你的驴子把俺家的石磙给踢丢了,那会中?
钉掌师傅要张果老赔,张果老给他解释,说,石磙丢了,我再找找,找到了给你运回来。钉掌师傅哪能同意:”你说得怪轻巧,你一走,我往哪儿找你?“
赔钱吧!
可能是老天爷发给他的工资不高,张果老掏掏兜儿,也就够两碗捞面条钱。张果老赶紧解释:”只顾慌着出来旅游,出门儿忘带钱了。这样吧!改天我给你送过来。“
钉掌师傅自然不愿意。
张果老说,那我把驴给你吧!
钉掌师傅说,你那破驴,一看干活就不中,我不要。
张果老没法了:”给你说实话吧!我是个神仙。“
钉掌师傅恼了:”去恁娘那脚吧!还神仙,我啥时候也没见过神仙办过点儿实事儿。你要是神仙,我就是神仙他爹。“
张果老也生气了,说,我真是神仙!明儿个再还你钱中不中?
吵啊吵啊吵啊!
一个庄子的人都围过来了。
纷纷指着张果老的鼻子批评:”做人不能这样啊!老了老了咋还这么没成色啊!“
张果老被唾沫星子淹没了。
张果老作为一个很有名气的神仙,第一次受到这样的侮辱,真生气了,拉着驴缰绳说:”我没钱,恁能咋着我?“
一个老太太扑上去一手抓住张果老的胡子,伸出来另一只手用尖尖的指甲挖张果老的脸。
张果老真没法了,赶紧念口诀:”变身变身赶紧变身,飞起来飞起来赶紧飞起来。“
张果老的身子突然就飘起来了。
驴子还没来得及用法术,没飞起来,张果老拉着缰绳往上提,差点儿把驴子给勒死。驴子也念了口诀,飞起来了。
驴和张果老跑了。
地下的人一看,这老头儿和驴子竟然会飞,不用说,肯定是神仙了。
”呼啦“一下,村子里安静了,街上连只蚂蚁都不见了。
——我的天,神仙在南坞村被打了。
好在,张果老怕其他同事们知道了笑话,没敢再回南坞村报仇。当然,也不愿意再去还账。
关于石磙,很快就从岗苏村传来消息,还说石磙上有刀痕,还有一个驴蹄子印。
图七:神仙的坐骑踢过来的石磙,谁还敢要?
就搁在岗苏村了。
这一搁,就不知道几百几千年。
来乡政府的这位老太太告诉我,她二十岁嫁到岗苏村,今年她七十岁,这个石磙很少动过。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一户人家把石磙挪到了自家院子里,猪圈刚好没有门,就搁在猪圈门口挡猪。有一天这户人家突然都傻了,把一村子的人都吓一跳,想想,肯定是跟石磙有关系,赶紧把石磙挪出来。石磙太沉了,挪到过道口,大家都累坏了,就搁在了过道口。没想到还不中,不几天,又有一户人家疯疯癫癫的。老天爷,这石磙不愿意啊!赶紧组织青壮劳力,把石磙又挪到了村西的土地庙前。
从此,再没人挪动过这个大石磙。
时间久了,石磙逐渐神话。
过去,农村卫生条件差,养活孩子不容易,弄不好孩子就生病甚至夭折了,而曾经跟神仙有一蹄之缘的石磙也逐渐在百姓心中有了仙气。孩子生病了,一边找郎中抓药治,一边找自称可以跟某位神仙联系的“会看”的人用“看邪病”的方式治。“会看”的人很多时候就会说:“得跳个门槛,认个干‘大’。”一时要是找不到合适姓氏等条件的人选,干脆就把孩子认到石磙跟前当干儿。烧了纸钱,让孩子跪下,说明情况,就算是石磙的干儿子了,石磙就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或是孩子长个儿长得太慢,也要带着孩子过来磕头,大人在一边念叨:“石磙爹,磱子娘,你长粗来我长长。”过了一年半载的,发现孩子真长个儿了,一家人就兴奋不已,无比感恩石磙的护佑。
石磙虽然冰冷生硬,但在乡亲心中,似乎就有了一种亲戚般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