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妻在南坞村小学教书,学校是公办学校,留守儿童相对较少,不过数量已很惊人。
她说,私立学校的留守儿童比率更高,甚至超过90%。
妻带领一个团队向河南省教育厅申报了一个研究课题,主题是留守儿童问题。
妻说,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问题。
妻说,教书是个良心活儿。
妻说,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如二十年前,因为这个,农村教育站在某个角度说,是不如从前的。
我问,过去教师工资那么低,又没有保障,现在都涨到近两千了,为啥说社会地位不如从前了。
妻说,过去农村条件普遍都不好,教师工资虽然低,但旱涝保收每月都有工资,这是普通农民都十分羡慕的。而近二十年来,农村青壮劳力到城市务工,长了见识,不少人都挣了大钱,即便是普通的打工者,在城市里的工资也远远高于农村教师工资,教师曾经的优越感不知不觉间已荡然无存。没有了与众不同的绝对优势,他们的高大形象也悄然消失,很多农村家长甚至直接质疑教师——农村打工者见识了城市教育的极度发达,对农村教育的不满情绪自然要直接倾泻于自己学生老师身上。
横向比是这样。
纵向比,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又有巨大的悬殊。
妻许昌师范上学期间,曾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1999年参加工作,同班同学有分到许昌市区学校的,有分配到鄢陵县城学校的。妻说,我的专业成绩不差,但参加工作后,收入差距跟城市里的同学是天上地下的。
——工资差距不大,但实际收入差距悬殊。
离我的南坞村六里地的清流河畔,有一所私立学校。
2015年6月2日,我到了这所学校,拍下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演出的一些照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留守儿童的面孔。
在演出现场看到了鄢陵电视台的美女主持人正采访学生,就先拍了她。

图二:还有这样观看演出的,不用说一定是捣蛋调皮的主儿。

图三:这个小朋友就显得腼腆一些。

图四:小姑娘带着小弟弟来看节目,看样子不是学校的学生,应该是跟着大人来看哥哥或是姐姐的表演。
不会是一家仨孩子吧?

图五:主持人的普通话很蹩脚,不过她讲得很认真。

图六:小观众。

图七:虽然我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河南味儿,但曾很用心地学习过《现代汉语》,对说普通话的人会特别留意人家的发音。
俩主持人的普通存在不少问题,连基本的的卷舌音翘舌音也不分。
这是老师的责任。

图八:原先以为是师生关系,后来细看,俩人长得太像了,明显是母女。

图九:舞蹈都是经过精心排练的,看来孩子和她们的老师是下了许多苦工的。

图十:节目安排是先由学生表演,最后有一个艺术团的演员表演。
但演员们迟迟不来,只好让学生临时加节目,于是这些便装的孩子便开始候场。

图十一:父母不在身边,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三五天在一起,甚至三年五年都见不到父母,像这样的笑容她们能有多少呢?

图十二:拍了许多照片,也用各种方式让她们笑,但这个小姑娘始终都笑不出来。

图十三:老师们的扇子舞蹈也赢得了不少掌声。

图十四:在一间教室拍照片时,拍到了她,她是那个班级的老师,交流中,我跟她说可以从我的博客里看到这些照片。专门为她拍了好几张,不过限于篇幅只能贴出这么一张,希望她能看到。

图十五:可能是台上表演不够精彩,俩个人开始开心地嬉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