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有博友说我的照片比以前好看了。
原因是机器换代来了。
要谢谢套哥。
以前拿着卡片机拍人物,恨不得近得贴着人家的脸。
现在好了,隔着七八米也不碍事,人物依然是清晰的。
并且,相机离拍摄对象远一点,人家也放松一些,不会表情很不自然。
2015年6月2日,在一所学校拍一场文艺演出,拍下了一组台下观众的照片。
美女很漂亮, 就用她作头一张了。

图二: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观众席里基本上都是老人。留守老人召开留守儿童,为了方便,很多留守儿童家长首选了私立学校,可以吃住在校。

图三:不愿挤在人堆里看节目,就选择了居高临县的位置。

图四:人不少。

图五:来了自然都要拿出手机拍几张。这是一个全民拍照的时代,摄影家不再那么遥远、神秘。

图六:看节目都会带点表情,就这位大叔一直很淡定。

图七:拍客。

图八:拍过这位大婶的照片,我让她看照片,她笑了,说,再给我拍一张吧!于是就给大婶又拍了两张。

图九:台上的节目吸引了这位花白头发的老人。

图十:小观众。

图十一:躲在教室休息的家长。

图十二:碰见熟人了,抱着婴儿聊起来。

图十三:老太太想要照片,说家里的孩子会上网,我留了我的手机号,叫她回家后让她的儿子给我打电话,我把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过去。但我没有接到她的孩子的电话。
只记得她是望田镇人,忘记了是哪个村子。不然,可以在进城的时候到相馆洗出来——农村洗照片太贵。

图十四:老人。拖鞋、脚上还有很多泥,应该是刚从地里出来。
真正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都是这副摸样。
围着几亩耕地弯着腰身转了一辈子,老来还得继续两脚泥水满身汗。
二十多岁时不明白啥是二元体制,当明白时,才觉出这两个字令人窒息的沉重。

图十五:不知道是老师还是家长。

图十六:观众。

图十七:带着小的来给大的捧场。

图十八:还有戴墨镜的。
如今的中国,中青年女性能有一头乌发的已经很难见到了,即便是在并不富裕的农村。
我很奇怪,黑头发怎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