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省里组织了一个培训班,让刘老师去。
刘老师没去,两天后,省里的组织者给刘老师打电话,说,你咋没来呀?刘老师说,没人带孩子,有困难。省里的那位领导说,你带着孩子来吧!
去了,给安排了房间,给了自助餐餐票,负责发放餐劵的是几名大学生,其中一个姑娘看着刘老师带着孩子,多给了一份餐券,并交代别给其他人说,按规定带孩子得自费买半价餐费。
不管怎样,孩子又有了一次出门的机会,何况还是省会郑州。

图二:学习的地方在郑州西郊。刘老师说,住在城西的一个普通宾馆,培训是在另一个宾馆,每天去上课时,她都要从河南省文联门口经过。刘老师说,每次从文联经过,就想进去看看那个推荐我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的李佩甫老师到底长啥样。

图三:刘老师上课,孩子得陪着,他一个人无聊,拿着小相机就玩自拍消遣。

图四:郑州很大,郑州很好,可惜那几天孩子把相机设置给弄乱了,图像很模糊。

图五:城市的特征不外乎就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

图六:这么高的大楼,里头得有多少房间啊?这里头应该不会住着挖煤的矿工。

图七:去了几趟郑州,记住了这座城市里的法桐。路牌拍得太模糊,似乎是纬五路。印象中她们好像住在附近的一个长城宾馆。

图八:整天关在屋子里,这次终于跑出来了。

图九:参加培训的人员每人都发了一个通讯册,刘老师看了看,基本上都是城市里的老师,农村老师她碰上了一个。她说,衣着打扮就不一样,城里老师都是白嫩的皮肤,农村出来的就看着皮肤粗糙。
很意外,刘老师在郑州的这间大会议室里遇到了十几年前许昌师范学校的一个同班同学。
在许昌师范学校,刘老师曾考过全班第一,几年学习中一直是成绩靠前的好学生。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离鄢陵县城五十里的南坞村小学教书。
她的这次邂逅的同学分到了许昌城区某小学。
十几年没见面的同班同学,当然要说话。
刘老师说,她的同学说话“姿态很高”,由里至外总要微妙地显出城市人的不一样。
刘老师说,打过一次招呼后,之后的几天两个人再不见面。
刘老师说,年龄的增长,思想也渐渐成熟,对待这样的情况,心里是淡然的。
我说,在城里上班的人也有如此浅薄的。

图十:专家们的讲课于孩子来说还不足以吸引他,他疲惫了。

图十一:最开心的是有自助餐可以吃,各类美食齐上阵,任孩子挑着尽兴吃。

图十二:刘老师说,住的酒店和自助餐其实都很一般。我说,关键是能带着孩子出去走走,你也能散散心。
回来了多天,竟然忘了她在大都市里从专家教授那里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