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今夜有了一点时间,就坐下来写几句。
5月24日是周六,几个外地人弄了十几个恐龙模型,租用了鄢陵县文化广场的场地,举办了一场“恐龙展”。宣传造势当然是提前的,他们竟然跑到了南坞村的小学里宣传,俺家孩子收到了他们的宣传单,很兴奋,想周六了进城看恐龙,说人家还会送恐龙蛋。
一家人很长时间没有出门玩玩了,那天就去了。
看了不到二十分钟,热出一脸汗,出来了。
天气越来越热,去了鄢陵县城老十字街口一家叫新大新的量贩里逛,那里有空调,不用受暑气煎熬。
中午依然不出商场门,上了五楼吃饭。
生意还挺火爆,找了最西侧靠边的位置,稍显安静一些。
现场本来挺乱的,发现拍下这位红衣黄发美女后画面显得干净一些,就调整角度,显出美女的背影。

图二:在街上的时候,她说,平时没机会喝酒,今天休息了,中午你喝点啤酒,就在鄢陵西关的一处小卖部买了一罐啤酒,装进包包里。中午吃饭时,就喝酒了。

图三:难得出来走走,就放开让孩子吃零食,不过现在确实大了一些,懂事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闹人了。

图四:刘老师说不想吃饭,买饭的时候就端了一碗馄饨,她平时喜欢这个,她说不想吃,但已经买了回来,她就吃了。

图五:刘老师点了一份梅菜扣肉,香烂爽口又不腻。我是肉食动物,喜欢这个。她点的小笼屉里装的是玉米、花生之类的,这是她喜欢的。

图六:看到人家的招牌上有河粉两个字,我没有犹豫,点了。
2000年在广东中山打工,开始吃到了广东炒河粉,特别是后来去了东莞,河粉吃得更多。
很喜欢河粉的味道,后来写《岭南无雪》,就专门提到了河粉。
回来十余年,再没吃过河粉,心里有时就会特别想吃。
去年王素君老师带领她的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到扶沟县固城乡赵岗村演出,我带着刘老师和孩子去了,没想到在庙会的地摊上看到有年轻人在卖炒河粉,拉着妻儿就坐下了。但遗憾的是味道全无,让我遗憾了。
这次又见炒河粉,端上桌了,拿起筷子,夹起送入口中,那种期待已久的感觉来了。非常难得,正宗的广东味道,跟我当年在南方时所吃的那种味道极其相似。
那时广东河粉一份两块钱。
现在小城鄢陵一份八块钱。

图七:酒足饭饱,拿起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隔着玻璃墙,俯瞰鄢陵县城老十字街,这样的机会也不多。
记忆里,1995年的夏天或是冬天,鄢陵县城十字街一片喧嚣,傍晚时分,十字街往西是大片密密麻麻的塑料、帆布搭建的简易棚,砂锅、烩面、啤酒、小菜,满地的垃圾,吵杂得人头疼欲裂,那种状态,难以用言语表达。
县城框架越拉越大,城市人流逐步往西挪动,但老城内的人气依然旺盛如昔。
城市的变化太大,外在形象的大整容,得益于开发商们的巨额投资。
而今的鄢陵城,房地产老板们摞起来的楼盘的身影无处不在。
除了矗立了数百年的乾明寺塔,我想,没有什么地方是他们不敢下手的。

图八:鄢陵老城区的北大街现在可以改名了,再编新版的《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可直接更名“地产街”,该词条内容如下:“原名北大街,在老城区北部,南北走向,长358米,柏油路面,系北街居委会辖区,两侧原驻有交通局、农业局、文化局、教体局、税务局、粮食局、搬运公司等单位。公元某某年,因街道两侧居民区拆迁后为地产商所开发,故名‘地产街’。”
房子很好看,听说价钱很贵,看房子的时候就没敢进去问问,后来就在一个叫碧桂园的偏僻所在买了房子。屋子里有欢声笑语,我想着不是很好看的房子住着应该也是能安然入睡的。
鄢陵是我家,我喜欢这一方土地。
希望我的家能越来越好,走得越来越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