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2013年12月29日去了许昌一趟,恰逢周日,自然要逛逛许昌市古玩市场。
记不得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是哪一年的事儿了,但这个地方是我只要逢到就必去的地方。
许昌市古玩市场是民间自发形成,由最初的人数寥寥,到今日的闻名省内外,可算一个传奇。
位置不错,就在许昌老博物馆院内,在文峰塔的映照下,格外有氛围。
可能是有专家或是领导提议,多年前说要取缔这个古玩市场,要迁到老城区内的某个地方。但领导选的地方终于还是无法聚拢人气,人们又自发地回到了老摊位上。好在政府是尊重民意的,就拐回来支持这个市场,算是这里摊位老板和许昌百姓的幸事。
古老的交易方式:一大块布铺在地上,摆上自己的玩意儿,就开始生意了。
当然,古玩市场不光是古玩,也有不少是新产品,比如这紫砂壶。
当然,古玩市场不光是老头儿,也有不少青春靓丽的身影,比如这位红袄牛仔美女。

图二:用人山人海一词来说许昌古玩市场应不为过,即便说不上人山人海,也可谓摩肩接踵了。

图三:于古玩特别是陶瓷我点滴不知,但喜欢门外看热闹。

图四:我的兴趣是旧书摊位,但许昌古玩市场的旧书交易现在应该是比较成熟了,书价对我来说并不算太便宜,比如《许昌文史资料》,一本五元,多了也这个价位,不容商量。还不如前几年,前几年买的时候,还便宜了点儿。
除了地方文史方面的旧书和偶尔的明清小说,其他书籍我基本上不碰,就是喜欢的一些文史书籍,也不会一激动都买下,毕竟还要靠工资过日子。
算下来,我在这个市场上逛的次数应该不算少了,但也只能算是匆匆过客而已,因为掏钱买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图五:这个摊位很特殊,全部都是破碎的陶瓷片。但一位曾经从事考古的老先生告诉我,不让我在这里买东西,说“没有真的”。

图六:书很多,但我看书的目标很直接,感兴趣的就停步翻翻看看,没兴趣的看看书名而已。

图七:卖旧书的大姐背着的钱包鼓鼓着,看看生意还是不错的。
在旧书市场买书有一点好处,就是很少有盗版的。

图八:前些年看《许昌晨报》的时候,说古玩市场原本是在许昌博物馆院内,但也有个别摊贩挪到了院外,要治理还是怎么的。
当许昌古玩市场的人流溢满了墙外的休闲广场时,没人说话了——院墙内早已塞满,院外也满了,早已不存在院内院外的问题了。
现在,不光是南侧的广场满了,连博物馆东墙外也被许昌众多的书画家们“侵占”了。书法爱好者、美术痴迷者都要汇聚于此,售卖自己的作品,现场挥毫泼墨与书友画友们切磋交流。

图九:毕竟是在文峰塔下,有古老的文气支撑,谁也不愿搬离此地,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摊贩老板们也应该注意保护身边的环境,比如,不要把车辆、杂物甚至整个人都搁置在绿化带内。

图十:许昌的禹州市有个古镇名唤神垕,这个地方被誉为钧瓷之都,所以在许昌的古玩市场上,最容易碰见的就算是钧瓷作品了。

图十一:探讨交流中,也许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了,成一桩生意,中午的饭钱就有了。

图十二:“别说了,就这价,再送你这个小瓶,再还价就没法做生意了!”

图十三:各色的瓷碗、砖雕更是我等外行所不知所以然的,但不管真假,都要弄得跟真家伙一样的。

图十四:在这种地方,猜想着基本上都是现代工艺品。

图十五:看着成交的不多,但这许多年都坚持了下来,并且市场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就说明很多人靠这个挣到了钱,能够养家甚至发财。

图十六:麻核桃,听说这玩意儿好的一个就五六千块钱。

图十七:玉石原料也弄来了。
在这个地方,绝对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图十八:这个就是钧瓷专柜了。

图十九:看目前的形式,文峰塔南侧、东侧的空地上一到周末也只能是完全交给许昌百姓们的古玩市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