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今天有博友说现在看我的博客有江郎才尽的感觉。
想想有道理的,贴几张图片,弄几句不疼不痒的话,虽自称“图片乡村”,但图片性质也只能说是照相,跟摄影家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样数年一直一个味道,肯定会出现审美疲劳。
但我无法也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
给我一点点时间,我想我能把博客弄得天天都很有味道。
但我的上网原则绝对是工作第一,博客要是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我会义无反顾把博客暂停。所以目前的现状是周末或是某个晚上没事儿了就上来贴几张图片,简单说两句就赶紧离开了。
今天继续我的许昌行的一路记录,这是在公交车上所拍的许昌市东城区的某个街道,夕阳映照下的城市竟然也会有柔和静美的时刻。
这是在2013年8月30日。
图二:从鄢陵县进入许昌县界的第一个乡镇是五女店镇。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河南省许昌县地名志》载:“五女店在县政府驻地东17公里处。坐落在西北、东南向小土岗——五女岗上,北依徐州至西峡公路,南靠禹州至郸城铁路和五女店火车站。另有张潘至许田公路穿村。为五女店镇人民政府与西街、南街、北街三个村委会驻地。27个村民小组,1155户,5655人,其中回族1956人。耕地6995亩。”
“该村曾名大桑店。北宋《太平寰宇记》、清《读史方舆纪要》载:‘五女冢在县南(县治在今许田)二十里,曹操杀皇后伏氏并姊妹四人葬于此。’民国《许昌县志》载:‘传齐、梁时有五烈女为避兵乱不受辱而死,葬此。’昔日许州——鄢陵古道经此,设有店铺,故名……”

图三:许昌市东城区邓庄乡政府在京港澳高速的东侧不远,原本是属于许昌县的,看起来乡政府的院落有些陈旧。这个村子改天还要详细介绍,今天就先不多说。

图四:一过邓庄乡路上的绿化就有点城市的感觉了。

图五:京港澳高速公路,原先好像是京珠高公路,年头也不少了,好像九几年在许昌上学的时候就有了。

图六:京港澳高速公路许昌站,许昌人上郑州、北京大部分都走这里。

图七:挨着京港澳高速的是高速铁路,前些天看《许昌晨报》说许昌到北京只要两个半小时,早上在许昌吃早餐,坐高铁到北京不耽误中午的午饭。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样的速度,只记得第一次坐火车时2000年到广东打工,从许昌到广州火车跑了一天一夜,很难熬的旅程。

图八:从鄢陵到许昌的车停在了许昌汽车东站,东站的规划面积不小,但很简朴,不过公交车还不错。坐在公交车上等待发车的时候偷拍了远处公交车上静坐的美女乘客。

图九:虽然在许昌学了四年机械制造,但现在许昌特别是东部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对这里是完全陌生的。

图十:我毕业的时候这里还是大片的庄稼,没想到在很短的时间内许昌就多了个东城区,庄稼全变成了绿化带和高楼大厦。环境看着还是挺舒服的。

图十一:在许昌市东城区一个站牌下等车的美女帅哥。

图十二:东城区的亮点就是绿化,还弄了不少水系,不过也听说每年都会有不停劝阻的人被不幸淹死。

图十三:新开辟的城区虽然好,房价也挺高,但人气还是显得很不足,老城区里依然人山人海,东城区则有点乡村版的安静祥和。

图十四:不知道是走到哪里看到了一排楼房,就隔着公交车车窗拍了一张。听人说许昌东城的房价动则五六千元一平米,房价够吓人的。

图十五:终于拍到一张可以辨别方位的指示牌,毓秀路知道,魏文路肯定是东城区建成后新命名的街道。
魏文路不用说就是纪念与许昌结下不解之缘的曹操的,这个路名起得不赖。

图十六:许昌市东部的清潩河千亩游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河南省许昌县地名志》载:“清潩河原为清泥河(石梁河别名)、潩河二条河流,1957年治理时,废弃了潩水故道,取二河首字,称今名。源于新郑县沟草园,自长葛县孟桥南来,纵贯许境,隔许昌市魏都区分为南北两段,北段流经苏桥镇,南段过将官池乡,流入临颍县境。境内长27.4公里,最大底宽19米。属季节性河流,为县内主要除涝河道之一。”

图十七:清潩河桥西侧,天还没黑夜市摊位就摆好了桌椅,可以想象得到晚上这里的热闹和喧嚣镜像。

图十八:公交车停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拍了这个路牌标示,牌子做得很细心,两侧的花纹好像是汉砖上常见的雕饰。从路牌上也能体现古城的韵味,这是不错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