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鄢陵向有花都之称,以生态环境而知名,作为鄢陵人,面对外地朋友时,也会心生自豪地推荐。
鄢陵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形象提升很快,特别是城西。但外地人来鄢陵,十之八九都是从311国道鄢陵城区段匆匆经过,车窗上走马观花,这一路所见,恐怕也会多有遗憾之处。
2013年8月13日,忘记了因为什么事去许昌,拐回来时从鄢陵西站到鄢陵南关转盘拍了几张照片。
说城市的变化“日新”有点夸张,不过用“月异”可能也差不多了。
月异就是不断去旧换新,老的很快就会没有,陈旧场景也会变成记忆,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被淡忘。
拍下的这些照片,也许明年或是后年,很多建筑、场景都会不见了。
从南坞村进城也好,从鄢陵到许昌也好,鄢陵南站永远都是匆匆忙忙的样子,而到了西站,因为人少,行人旅客也就会少一些紧张和着急情绪。

图二:鄢陵客运西站,鄢陵人坐车多是到南站、北站,这里就显得有些冷清。
尚景熙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河南地名漫录》载:“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晋楚两国在古代的洧河北岸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战役,史称‘鄢陵之战’。《左传》书:‘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郑:楚盟国)。当时鄢陵即是震动诸侯国的地名。”
“鄢陵为古鄢国地。西汉置鄢陵县。鄢国,妘姓,和郐国同宗。春秋初期,郑武公进攻郐国,鄢国出兵援郐,结果与郐国同时为郑所灭。‘郑既灭鄢,初仍其故名,后乃改为鄢陵’。‘陵’,是以县境岗陵纵横为名的。《鄢陵县志》的《岗阜》,说县城西北十八里,群岗矗起,并列出全县著名的岗陵有二十五条之多。”
“古代时,洧水‘东经鄢陵县故城南’,隋唐期间,曾在鄢陵置洧州。洧州仅有短暂设置,贞观年间即便废除。鄢陵,由于符合历史和地理特征,一直被沿用下来。”

图二:□盛国际,第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字,既然有营销中心四个字,想必也是房地产开发商们的地盘,盖个楼,东西卖了就赚钱。听说鄢陵的房价贵的已经涨到3800甚至3900元一平米了,贵得有点吓人。
到处都是这个,没有便宜的。
要是买房子像买几袋面一样不用太纠结就好了。

图三:去年的这个时候311国道可能已经开始规划着拓宽改造了,路两侧长满了荒草。国道现在可能还在修筑中,对沿线的商家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餐饮住宿必然是要受到较大影响的。不过路修好后环境一改善,生意会更好,耐心等待吧!
鄢陵凯菲特温泉酒店,在这里头拍过一回照片,中午喝了一碗汤面条。

图四:全友家私,不知道这家私二字是从哪里飘过来的,不过说白了人家就是个卖家具的。不用猜,价钱比村里的家具店要贵得多。

图五:“朱元庄在县城西南隅,东邻县煤建公司、土产仓库与火车站,属朱元庄村委会。1074人,均系汉族。耕地980亩。聚落沿旧环城路西侧南北延伸约1公里,呈带状。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58年开挖许昌至扶沟运河时,将村分作南北两部,部分农户搬迁到东北部大浪沟旁。南部有东西街3条,北部南北街1条,房舍排列有序。许昌至郸城地方窄轨铁路从村中东西通过。农产小麦、棉花。注重蔬菜生产,有大白菜、萝卜、黄瓜、豆角、番茄、品种芹菜‘玻璃脆’,以棵大无丝享有盛名。为县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村粉皮,皮薄质纯,柔软透亮,为市场热门货。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南海大士堂》碑载,此村原名东良村。清初,兴办民间艺术龙灯会,舞龙呈红色,取名‘朱颜飞龙会’,村遂更名朱颜庄。1949年后为书写方便,改为今名。临近县城,交通方便。”

图六:因为国道穿村而过,沿线的一些村庄便有了诸多规模不大的宾馆,这是在鄢望路朱元庄村路口处的几家集中在一起的快捷宾馆。弄不明白宾馆前头为啥加了个“快捷”,似乎这俩字也是全国遍地开花的。住宾馆就是睡觉休息,睡觉休息难道也分“快捷睡觉”和“舒缓休息”?很奇怪的名字。

图七:现在这里叫朱元庄居委会,1988年《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编撰时,这里叫朱元庄村。
“朱元庄村委会位于安陵镇西南部。西与柏梁乡马庄村委会相邻。辖朱元庄、崔庄、吕庄三村。村委会随朱元庄村名。1646人,均为汉族。耕地1560亩。明、清两代均属美化乡西营北保,民国初属中区,1930年属第一区,1936年属第一区西关镇联保,1942年属马栏乡,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2年属城关镇,1963年建立马庄大队,1965年属城关公社,1983年社改乡后称今名。农产以小麦、棉花为主。并注重蔬菜生产。有村办五年制小学一所,在校师生250人。”

图八:因为已经在鄢陵县城环城路之内,这里村庄的感觉已经淡化,也无法区分村与村之间的界限,也是在看书上的资料,知道这一带属于鄢陵县安陵镇崔庄村,与朱元庄是东西为邻。
“崔庄在县城西南隅,水泥厂西侧。176人,均为汉族,耕地157亩。系安陵镇朱元庄村委会驻地。据传,崔姓原系美化村陈姓佃户,明末清初,多居崔姓,故名。村呈正方形,面积1.5万平方米,东西街一条。西端有小学校。以农为主,个体工副业发展较快,半数以上农户开办豆腐作坊,建国前已出名。新修许昌至扶沟公路与鄢陵至望田公路交汇于村西北。”

图九:又是一处拔地而起的楼盘,广告内容相当大气而富于品位:“繁华之心,城南第一盘,帝景蓝湾,一个最适合最难得的城市新贵居住片区,亲近自然与留恋城市的矛盾在此不复存在……”
去年拍这些照片的时候楼还没建成,不过这广告词写得真不赖。

图十:右侧的空院子应该就是帝景蓝湾项目所在地了。不难想象,现在的这里已经是一片楼群了。这里原本是鄢陵县水泥厂,水泥厂搬迁到张桥镇后,这里的土地就用来弄商品房了。
左侧是鄢陵县帅洁面粉公司,曾听一位粮食系统的人士说,她们曾对全县的面粉加工企业作了排查,帅洁公司的面粉、面条是质量把关最严的,它们的面条、面粉是全县质量最好的。
这家企业好像是也是从国企成功改制而成的。

图十一:鄢陵东南西北走过来,最缺乏特色的应该就是311国道鄢陵段中部了,也与“花乡”“花都”的盛誉不相协调。不是说要搞面子工程,作为鄢陵人,还是希望外地人能看到生态优美、城市宜居的美好鄢陵。

图十二:鄢陵城西越来越多高端大气的饭店开张,城内的饭店特色越来越淡化,恐怕只能走平民路线了。马川烩面在鄢陵很出名,清真食品。

图十三:鄢陵南关汽车站对面楼上凌乱的广告牌和脏兮兮的墙体。
这一带不知道是属于南街还是唐庄的地盘。

图十四:南关转盘是鄢陵最具知名度的一个地方,虽然没有标志性建筑,但其地标意义是最突出的。鄢陵人似乎都要从这里无数遍地走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