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2013年8月31日忘记了因为何事去了一趟许昌,回来走鄢陵,坐在公交车上拍了鄢陵县城西部的沿途景象。
县城的概念,已经越来越“乡村”了。
最早的县城,概念是护城河以内。民国晚期,国共两党拉锯激战之时,县城西关桥城墙外两侧已有两排的民房,但恐怕是人在城墙下,也属农村人的。后来,西关街就变成城区了,再后来,新庄村成了新的城市中心,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召开后,鄢陵的城区逐步延伸到了柏梁镇区的东部。
听说鄢陵现在又成立了新区指挥部,城市框架还要往西继续走。
这样的话,二十年甚至十年后,许昌与鄢陵就两城融合为一体了。
从许昌到了柏梁镇,挨着是花博园,过了花博园,往东两侧几家机关单位。
最靠西的这家是鄢陵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工作内容好像是专职为育龄妇女检查身体,结婚前的婚检也是在这个地方。结婚后准备生孩子的时候曾经来过一次这里,之后再没经过这个院子,很陌生。

图二:1996年去许昌农机校学习机械制造的时候,就是走这条路从鄢陵到许昌。那时候还是很窄的路,两旁两排高大的杨树,报到那天应该是9月1日或是2日,刚出鄢陵几里地,就堵车了,一直堵了有三四十里地那么长,印象深刻。1998年扩建这条311国道,就很少见堵车了。现在,311国道许昌至鄢陵段一拓再拓,越来越宽的路面,想来是再也看不到堵车的场面了。

图三:一栋小楼在这里矗立的多年,听说是个环境不错的澡堂子。
说说鄢陵的情况吧!
尚景熙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河南地名漫录》载:“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晋楚两国在古代的洧河北岸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战役,史称‘鄢陵之战’。《左传》书:‘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郑:楚盟国)。当时鄢陵即是震动诸侯国的地名。”
“鄢陵为古鄢国地。西汉置鄢陵县。鄢国,妘姓,和郐国同宗。春秋初期,郑武公进攻郐国,鄢国出兵援郐,结果与郐国同时为郑所灭。

图五:鄢陵县房产与国土资源局。

图六:鄢陵县计生委。

图七:鄢陵县检察院,过去到鄢陵县老党校也是走检察院右侧的这条路,很偏僻。

图八:311国道拓宽工程好像夏天的时候就开始了,到了初冬,还是施工中,这么重要的一条道路,应该是尽量往前赶工期的。不然不光影响来往的车辆通行,也会对国道两侧的商铺生意造成直接的损失。

图九:右侧的四层楼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有一年家里的玉米参与了保险,后来刮风发生倒伏,要赔偿的时候,说是村里玉米赔偿已经够亩数了,不给赔。就没敢再往下问。

图十:辘轳湾社区居委会。
1988年《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载:“辘轳湾在县城西2公里,许扶运河故道两侧。系柏梁乡辘轳湾村委会驻地。436人,均为汉族,耕地480亩。清代,郑姓从杜郎村迁此,因位原许昌至鄢陵大道拐弯处,形如辘轳,故名。聚落呈南北长方型,面积约9万平方米。许昌至郸城地方铁路从村中横穿而过,将村一分为二。北部居冯姓,南部居郑姓,有前郑后冯之称。多砖木结构瓦房。以农为主,兼种蔬菜。有汽车两部,小拖四辆,少数村民从事运输业。村西设小学一所,北有许昌——扶沟公路经过。”

图十一:鄢陵县新开发的德胜花园,去年问了问价钱,三千三百元一平米,现在听说又涨了。
这里也是辘湾村的地盘。
“辘轳湾村委会位于柏梁乡东部,辖辘轳湾、东官寨二村,因村委会驻辘轳湾,故名。1067人,均为汉族。耕地1300亩。明朝属美化乡西营新保。清属美化乡西营北保。民国时:1912年属中区,1930年属第一区,1936年属第一区西关镇联保,1942年属义女乡。建国后:1951年属第七区三民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治大队,1962年属城关区马庄公社,1965年属城关公社,1983年属城关镇,称今名。1984年划归柏梁乡。有五年制小学一所,在校学生200人。”

图十二:鄢陵的房价一直也是留意的,听说现在有的已经卖到三千六一平米了。
要是小麦、玉米的价钱也能涨到三五百元一斤就好了。中国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瞬间就可以进入小康社会。很奇怪,几千年了,粮食价格一直控制得都特别好,为啥房子的价钱就控制不住。
几亿种水稻、小麦的农民都能管好。
为啥就那寥寥的几个房地产开发商就管不了?

图十三:不知道哪一年建设的这片土地,街名定得实在失败至极——经一街、经二街、经三街、经四街。
我都三十五了,身为鄢陵人,到现在也不知道哪条街叫什么名字。这就是失败的直接表现。

图十四:311国道拓宽工程让这组图片显得特别不干净,但现在的脏是为了将来的更美,就耐心等待吧!

图十五:鄢陵县交通局,不知道当初怎么设计的,交通局楼前有个叫“阳光海岸”的楼房挡住了交通局办公楼的腿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