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2013-07-10 00:00:00)
标签:

河南许昌鄢陵县张桥乡

山西长子县崔钰断虎

古代道教神话故事图片

农村农民宗教信仰

野外田地玉米寺庙风景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图一: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原名府君庙,至今鄢陵县张桥乡与扶沟县固城乡交界一带的老人仍习惯把这个古老的村子叫作府君庙。2013年6月1日,一家三口人骑自行车开始了第一次正式骑行经历,目的地是新张桥。哥嫂和父母住在新张桥,中午在那里吃了饭,躺床上睡一会儿,没走原路返回,而是往东到了新东村。

           新东村是有几个朋友的,张桥乡政府的郝秘书曾与我同事半年,而张桥一中痴迷戏剧创作的张运亭更是多年前就已闻名,还曾有过关于文史方面的探讨交流,还有单位里的几个同事都是这个村子的。没有打扰他们,直接往村北走,打听到了府君庙的位置,赶了过去。在村北遇到一位大娘,正坐在大门口纳凉,问路的时候,她说刚好门还开着,她正准备去锁门呢!挺巧,那天应该是刚好是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烧香拜佛的信徒们定期开门搞活动的时候,被我们赶上了。

           崔府君庙在村北的田地里,农家小院的规模,虽在野外,但并不荒芜,看来香火是旺盛的。进大门,迎面有两位老人从庙里出来,打个招呼,进了庙。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图二:2011年初夏曾到新东村一次,村委会旁边长葛市豫剧团正演出,在与戏台对面的神棚里与村里的两位大妈请教关于崔府君的传说,老人无法很系统地说清,根据她零散的讲述,能知道的,是以下这些:

          以前,新东村一带常遭黄水祸害——此处的黄水,专指黄河水患。鄢陵地处开封以南,离黄河不算太远,故历史上遭受黄河水患应是常见的。

          后来,崔府君到了这一带,镇住了水患,佑护了一方黎民。后人为谢其功,立庙祭祀,

          老人说的一句话,是让我很意外的:“崔府君是个朝廷”。

          中原方言里,“朝廷”二字,意为皇帝。

          我就纳闷儿,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有崔姓皇帝?

          想了半天,没想起来。

          回家后查资料,却原来这崔府君不是新东村独有,而是一位普及面挺广的神灵。

          崔府君,史上确有其人。

          崔府君,姓崔名珏,生到了隋朝,应该算是唐朝人。有说是山西乐平人,有说是山西省左权县店上村人,还有人说是山西祁州古城县人。到底是哪儿的人,我也说不了。反正,是山西人应该是可以确认的。

          传说,崔钰他爹快五十了还没生育,老两口儿就去烧香拜佛求子。晚上回家,俩人做了梦,见一童子捧了两块儿美玉呈上,俩人吃了。就这,怀孕了。

          公元607年农历的六月初六,生了崔钰。

          做梦生崔钰,岂能是闲杂人等。

          小时候,就不一样。

          长得也帅,学习也好,综合素质也相当不错。反正,肯定是经常受老师表扬的那一号好学生。

          学习好,就业形势就好,才二十六岁,就已经是县级干部,当了山西省长子县的县令。

          当官儿了,还是个不错的官儿,上级认可,同事赞同,群众欢迎。

          后头,就厉害了,说他有一天正下棋,有人从天上飞下来了,说他寿限一到,天上的领导很欣赏他,批准他到那边后上任磁州土地爷一职。

          民间说他是“昼理阳,夜治阴”,这跟崔府君的另一个身份有关。

          可能是老百姓嫌土地爷的官儿太小?不知何时,崔府君就成了判官。

          判官,是阴曹地府中阎王爷的助理。判官数量不少,按职务分,主要有四种:掌刑判官、掌善簿判官、掌恶簿判官、掌生死簿判官。

          这其中,掌生死簿的判官职位最高,权力最大。

          崔府君就是掌管生死薄的判官,在阴曹地府的身份大概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城局委里的正科级常务副局长之类的职务。

          跟关二爷相似的是,崔老先生不光百姓爱戴,还受到了高层的推崇。

          崔老先生当了神仙后,曾两次为皇帝显灵,算是彻底奠定了他在神仙界的地位。

          一次显灵,说是安禄山叛乱时,唐玄宗夜里梦见神人找他,说,叛乱分子会自生自灭,你别太紧张。玄宗赶紧问,你谁呀?神仙说,我是崔珏。镇压了叛乱后,玄宗立马下发文件,开始给崔珏盖庙,还给崔钰追封了个“灵圣护国侯”的荣誉称号。

          另一次显灵,说的是宋朝的那个很懂艺术却重用秦桧砍了岳飞的那个混球皇帝宋高宗赵构。赵构当皇帝前,被封为康王,曾被当作人质被困金国。后来,金人遣返赵构,这家伙就赶紧往家跑,跑到磁州的府君庙,疲惫不堪,就在庙里稍事休息。正睡得香,听见神仙喊他,说,敌人追过来了,赶紧跑吧!马都给你准备好了。赵构一惊,醒了,赶紧出门,看门口有马,骑上就逃。过了黄河,马却不动了,赵构一看,竟是府君庙里的泥马。赵构那是相当感动啊!当皇帝后,第一时间在首都杭州建了崔府君庙。这个,是“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连皇帝的忙都帮了,那能没几个荣誉称号?

          封到最后,名字就长了: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

          君者,皇帝也。

          看来,这位大妈说崔府君是“朝廷”,是有道理的。

          我没明白过来,只是因为我光往二十五史上想了。

          看来,考虑问题也得创新思维,不能拘泥于一个方向。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图三:庙里就三间房,相通的三间屋子组成一个大殿,居中而坐的不用说崔府君。大殿正厅内,东侧跪一老妇,西侧,卧伏一斑斓大虎。

          小时候在一本民间故事书里就看过这个故事,说老虎吃了老人的儿子,老人到了县衙状告老虎,县官命衙役锁了老虎上堂,老虎伏法,县官判定,老虎食人至老妇老无所依,之后老人需老虎照应。至此之后,大虎便承担起照管老人的责任。再找关于崔钰断虎的资料,与小时候看的又有不同,说崔钰修书一封锁来老虎,于大堂上历数畜生吃人之大罪状,大虎听后,碰柱身亡。

          正在庙里拍图,掌管钥匙的大娘来了。问她这殿内一妪一虎,大娘说,老虎把王三吃了,王三的老娘就把老虎给告了。再详细的,大娘就说不来了。

          在府君庙里弄来这么个传奇的故事,与崔府君在世时的身份也是贴切的:崔府君曾任山西长子县令。审老虎这么离谱的事情,本身传奇,但农民却深深地愿意相信。《列仙全传》载:崔钰“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一个连鬼打官司的事儿都管的人,管一只大老虎自然也不稀奇了。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图四:我去过的庙不少,进过的古墓葬、坟地也不少,深更半夜走夜路经过乱坟岗也是不怯不惧,胆子应该是大的。但大殿内最外侧的两个武士塑像却让我心生寒意。

          ——院落空旷,我一人站在殿内拍图,看到这动感十足的场景,往里走的时候都有点犹豫了。

          孩子到门口了,突然看到这么两个雕塑,不用说吓到了,说,爸,咱走吧!

          我赶紧把孩子支走,说我拍几张马上就回家。

          ——给这家伙拍图的时候,我不敢持续正视他,手竟然也没能拿稳机器。

          图片效果完全不能体现现场的效果。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图五:台上气定神闲的崔府君和右侧端庄的掌印女子和左侧微笑的女子能让人的心情有了少许的放松。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图六:往下,一左一右两个道士,一白眉白须,一长髯黑须,均仙风道骨,面容祥和平静。


图片乡村:骑行探访崔府君庙(许昌鄢陵县张桥乡新东村)
    图七: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载:“新东村在鄢陵县城南十五公里,张桥乡政府驻地东一公里处。据《重修府君庙记》碑文载,村子原名新桥村,后因有崔府君庙,改名府君庙。一九五八年,张桥人民公社驻地由今日张桥乡老张桥村迁居该村西,更为今名。曾筑有前后二寨,今村内仍有间断壕沟,聚落呈长方形。村内设小学一所,以农为主,部分村民于乡政府驻地附近经商。村内存有清代《重修府君庙记》碑一通。”

          “新东村委会辖新东、北韩庄两个自然村。新东村明、清两朝均属孝子乡张桥北保。民国时:一九一二年属体仁区,一九三零年属第四区,一九三六年属第三区沙滩乡联保,一九四二年属张桥乡。建国后:一九五一年属第三区府君庙乡,一九五八年属张桥人民公社,一九六二年属张桥区,建新东村大队。一九六五年属张桥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社改乡后称新东村村委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