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2013年3月21日,周日,到鄢陵县城西关开发区花样年华小区内与几位文友聚会,中午就在小区大门西侧与鄢陵县教体局对面的一家小饭馆吃饭。饭后,几位文友各回各家,一位文友要送我到县城南关的车站,我让他们先回去了,和一同前来的刘老师进了小区对面的文化广场。那天鄢陵县电视台在文化广场录制戏迷擂台赛节目,就过去拍了图片,听了一会儿戏。
不敢长停,怕回家太晚了没人照管放学的孩子,离开文化广场,步行穿越鄢陵县城的大西部,一直走到南关转盘,欣赏了沿途的城市风光,还陪着刘老师逛了两家服装店。
文化广场的西邻是鄢陵县教体育。
图二:出文化广场,沿着人民路往东走,路南的是鄢陵县卫生局。
图三:虽说是开发区,但人流量还是没法跟老城区的车水马龙相比。
图四:沁园春,不知道是茶馆还是饭店。
图五:别墅式建筑,右边搭建有简易棚,可能是晚上有夜市。
这个沁园春紧邻着鄢陵县人民武装部。
图六:鄢陵县民政局。
图七:鄢陵县国税局。
图八:鄢陵县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中心,听着跟个公司的名字一样,还是习惯把这里叫作职教中心。这里曾先后为鄢陵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鄢陵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鄢陵县鄢陵县三高校址。
1999年10月中州古籍出版社版《许昌教育五十年》载:“鄢陵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鄢陵县城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部,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有一流的五层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综合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四座,建筑面积15296平方米。建有完备的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实验实习基地和实习工厂。有满足学生实验的仪器6000多件(套),微机60台,图书近5万册。开设有电子电器、园林花卉、种植、微机、服装等近十个专业。在校生991人,教职工118人,教师中本科学历的39人,专科学历的37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4人。该校被省教委批准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1998年被许昌市人劳局、许昌市教委命名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鄢陵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位于鄢陵县城开发区。始建于1969年,1997年后与县职业中专合并。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近5000名,各类岗位人员近7000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1年被省教委确定为‘人口教育项目中心学校’。”
图九:这里最风光的时候应该是鄢陵县三高时期,至今鄢陵人一说这一带还是“三高那儿”。那就介绍一下现在已经消失的鄢陵县三高。
1999年10月中州古籍出版社版《许昌教育五十年》载:“鄢陵县三高坐落在距县城15公里的鄢陵腹地新张桥。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2.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0个教学班,教职工58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8人,高级教师8人,中学一级教师16人,跨世纪启动工程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该校除高中普通班外,另有一个美术班,一个体育班,1998年高招体育、艺术专项成绩上线率均居全县第一。”
《许昌教育五十年》出版的时候,鄢陵县三高还在张桥乡,后来搬迁至县城的这个位置。
图十:鄢陵县地税局。
图十一:房地产业这些年风生水起,一直做得有声有色,甚至大大改观了鄢陵的城市建设形象。
唯一的遗憾是房价太高。
图十二:不知道这些开公司的大老板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钱,竟然可以在县委县政府附近买下来这么大一块儿地皮,再加上这么大面积的的空地上全部建成楼房,那得需要多少钱啊?
同济四季花城,名字起得不赖。曾经来这里看房子,还是被他的高房价给吓跑了。
图十三:偷拍街头迎面过来的两个小美女。
图十四:鄢陵县体育场。
图十五:快到人民路与翠柳路交叉口的时候拍到这么个场景。路边店铺里的一个女子在打羽毛球。
图十六:同济四季花城把冬至翠柳路、南至311国道、北至人民路、西至县三高的地皮基本上都给买下来了。剩下与县政府斜对面的这一小块儿还顽强地挺立着。
图十七:拐角的位置是一家叫重庆德庄的火锅店。以前流行吃火锅,现在好像已经过时了。看每次从这里过看里头还是挺热闹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