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骑摩托车,经过鄢陵县只乐乡司庄村,拍了一组图片。
村西头儿,有一饭店,招牌很亮,名字很响,叫乡村大酒店。
乡村是真的,酒店是到处都在喊的,大肯定算不上大。
古时的布局,是前店后宅,现在农村的临街,改作了下店上宅。
跟城市的饭店肯定没法比,但搁在农村,有空调,环境还不错,就是挺不赖的饭店了。
一次次从司庄村走过,没在司庄村吃过饭,不知道菜味儿如何。
订餐电话招牌上也显:7611116 15038945067。
有机会了,去尝尝。
图二:司庄村内的小型加油站。
治理加油站,前段时间挺严。治理非法加油站,是好事儿。可是,也有个问题,比如南坞乡,四万余人,四十八个村子,只有三个有证件的合法加油站。太少,不方便群众。
听说,办证十分困难。
图三:司庄村的小卖部,好像是供销社还是哪个单位统一组织,每村一个,都叫花乡超市。
今天的图片,都是司庄村外路两旁的景象,没有走进司庄村里头。村外,一般都会显得有点儿乱。
图四:这三间瓦房应该是一个诊所,挂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牌子。
图五:“司庄在县城南18公里,只乐乡政府驻地东南4.5公里,老潩水南岸。司庄村委会驻地。881人,汉族,耕地2327亩。原名张庄。清初,司姓从马拦司家迁入,更为今名。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约805万平方米。东西街二条均长350米。居住集中,瓦房较多。村内树木茂密,绿荫蔽日。村南有8亩鱼塘。清筑‘中和寨’,今残垣断壕尚存,养有鱼。方田林网,产小麦、玉米、棉花、红麻等。林业发展,植树2万余棵,育树苗50亩。部分农户从事运输、养鸡专业。有电视机5台,大牲畜160头。村北老潩水河上有桥,西北行3公里通大营村。
——资料来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
图六:1988年前,司庄村八百多人,现在可能也就是一千多一点儿。村子不算大,这路两旁倒是双方也繁荣,生意兴隆,村西一家“乡村大酒店”,挨着不远,又一家“豫乡情酒家”。
再介绍一下司庄村委会。
“司庄村委会位于只乐乡南部,老潩水南岸。辖司庄一村,故名。881人,汉族。耕地2327亩。清属孝子乡张桥中保。民国时:1912年属敦信区,1930年属第五区,1936年属第二区观台乡联保,1942年属永宁乡。建国后:1951年属第五区,1958奶奶属只乐公社,1962年属望田区,1964年与东西袁庄同建司庄大队,1965年属只乐公社,1980年元月与东西袁庄分治,1983年后称今名。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图七:出去拍图的时候,会格外留意店面招牌。因为有时不知道是在什么村子,招牌上若有村子的名字,也算是有一定标志性。
附近的博友有需要建材的,可以到司庄军伟建材市场看看,里头有瓷片、钢筋、水泥、还有什么板,看不清楚了。
图八:这位军伟很厉害啊!不光卖建材,还弄了个家具广场。
图九:这么多年轻人,应该是结伴外出上学或是打工的。
最近,富士康在招工,为了支持河南引进的企业,乡政府的包村干部也动员起来,到各村宣传,争取一些符合标准的乡亲能到富士康去。
情况真不同了,过去,是想找工作找不到,可现在,变成了招工难,农民工也越来越挑剔了。
这是社会的进步。
从衣着打扮上看,就能知道年轻人走出去的好处。我像这些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女孩子的年龄的时候,似乎有点傻傻的,啥也不知道,内向、沉默、胆怯,穿衣服就没想过这么穿合适,那时候,也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好了,十六七岁就外出打工,自己独立生活,出去,长了见识,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要成熟许多。
现在的小青年,自信、独立、积极,比我那时候的伙伴们好。我们那一代,学习好是唯一追求的目标。我当初的伙伴,学习好的,上大学、考研究生,在北京、郑州、西安、许昌工作、生活。没机会上大学的,打工、种地、卖菜的都有。还有一些个,像我一样,在基层当个小职员,各自忙碌自己的生计,除了过年,平时少有联系了。
——对了,谁哪儿有熟人想找工作,可以到富士康,人家现在缺工人,待遇还可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