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今天,向几位河南戏曲演员致敬。
昨晚,饭后,闲了。
陪着妻和孩子,准备到村外走走。
出了乡政府大门,听到村里有音响高声播放豫东红脸王洪先礼的唱腔。
应该是村里有人家庆寿邀请附近剧团演出。
改变方向,没往村外走,拐向了村里。
到了十字街,看路口围了一百多位乡亲。
十字路口东南角,是一家诊所。诊所外,一棵树下,挂起了一块幕布。
看着不像是戏曲演出,猜测是耍把式卖艺的。
一会儿,一个中年年子出场,节目开始了。
主持人介绍,他们是驻马店市青年豫剧团。
一看这形势,不用说,就是某个村里的业余剧团,外出演出,挂个驻马店市青年豫剧团的牌子。
主持人没说太多,大概意思是说,他们准备在这附近演出,今天来了南坞村,找了村支部书记和村里的会首,村里的干部和会首接待了他们。因为这几天是空闲时间,没有演出,就在晚上免费演出一场。
说到舞台,主持人说,因为演出舞台还没到,就只能这样露天演出了。
主持人说,今晚演出大型豫剧古装戏《李天保娶亲后传》。
越调里,《李天保吊孝》也叫《李天保娶亲》,是越调大家申凤梅的代表剧目。豫剧里,只是曾听说讲诉还是山东的一位老艺术家把越调的《李天保吊孝》移植成了豫剧,唱腔不错。
但从不曾听说过豫剧有个《李天保娶亲后传》。
倒是有兴趣听听。
演员出场了。
张凤姐的妆还说得过去,但服装太过肥大,又显陈旧,让我看着心酸。
李天保的服装稍好一点,但看着实在是寒酸。
图二:主持人讲话的时候,说刚下过一场喜雨,万民开心。说着,主持人示意鼓掌,十几位老太太很配合地鼓起了掌。
两位演员出场后,白少,全是大段的唱腔。
老太太们却再没鼓掌。
我看过的戏不多,但省团的见过、市团的看过、县团的看过、名民营剧团的看过、普通民营剧团的看过,就是农村埋人葬礼上唢呐班的演员的演唱我也看过。
这两位演员的唱腔,是我见过的穿服装的河南戏曲演员中最糟糕的。
唱腔很粗糙,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味道,平铺直叙,无感情起伏,缺少变化。
许是唱地摊戏,实在是太不好看,两位演员一直提不起精神。
乐队三个人,一板胡、一笙、一梆子。
板胡是乐队的灵魂,板胡师傅却有气无力地拉着,像是没吃饱饭。
实在是听不出一点味道,带着妻儿,回家了。
快到家时,两位演员的唱腔还清晰地飘在耳畔。
音乐设计有问题,大段的唱腔,竟然全变成了太康道情。
——博文的开头,我说,今天要向几位河南戏曲演员致敬。
我要向这几位来自驻马店的演员和乐队老师致敬。
虽然他们技艺一般。
但他们今天是为村里的群众免费演出。
河南戏曲,是存在问题的。
最不懂戏、最不爱看戏的群体,河南戏曲人在努力争取。
最热戏、最离不开看戏的群体,河南戏曲人在坚持冷落。
河南戏曲人,拼命地在争取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黄河戏曲奖、红梅奖、香玉杯。
河南戏曲人,拼命地在争取北京、上海、郑州甚至台湾、国外的大剧院。
河南戏曲人,拼命地在争取中央领导、省市领导和城市观众的关注。
河南戏曲人,一直把最卑微的农民夹在了眼角里。
——几位很拙略的豫剧演员、几位打不起精神的乐队师傅,在为农民义务演出。
应该向他们致敬。
——能坚守在这样的剧团里,收入定然是高不了的。
——能坚守在这样的剧团里,他们的观众应该只有农民。
向为农民演出的非优秀演员们致敬。
我今天不想说那些个所谓的当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