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前些时日,应《花都通讯》主编郑法魁老师之约,写了一篇关于长寿老人的文字。
这篇文字的主人公,是曾参与过抗日战争的鄢陵县南坞乡孙庄村孙聚财老先生。
鄢陵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县市,正在很火热地开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报纸刊发后,鄢陵县健康办的领导看到了,就联系了电视台的记者,与健康办的几位同志一起下乡,以我的那片稿子为蓝本,用两天时间,对孙聚财老人作了专题采访。
电视台已经播放过了,但报纸放在我手里,一直没给老人送去。
昨日下午,我去了。
走进孙老家中,我问,谁在家啊?
老人的大儿媳从堂屋走了出来,看到我,很是高兴,当然,她也很意外,没想到我会去。
老人正在西屋休息。
老人的大儿媳说,我喊醒他吧!
我说,别喊,让他睡吧!
老人被我们的对话惊醒了。
老人的儿媳对老人说,看看,还认识不认识?
虽然那天下午我采访时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但老人已然认不得我了。
老人的儿媳介绍,前些天他来给你照相。
老人想了起来,马上很热情地拉起我的手轻声问:“吃了冇?”
对着老人右耳,我喊着跟他交流,又给他读了一段我写的《百岁抗战老人的百年风雨故事》。
老人很高兴。

图二:老人的大儿媳是伺候老人的主角。
她说,她的大儿子大儿媳在广州,大儿子在广州偶然看到了我写的那篇文字和图片,给她打了电话,大儿媳又给在郑州的二儿子打电话,二儿子也在网上查到了那些文字和图片。
她说,她的娘家侄女也在网上看到了,给她打了电话。
——也希望这种尊老敬老的传统能在孙家代代延续。
图三:聊一会儿,我起身告辞。
老人和老人的大儿媳送出大门口,我说,恁回去吧!我到村里走走。

图四:快一个月没出门拍过图片了,贴的图片,都是之前存起来的老图片。
机会难得,有一个下午的休息时间,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拍拍孙庄村。

图五:小屋儿,遮阳木棚,柿子树。
这就是田原生活,静静,淡然。

图六:前段时间,一段持续干旱,紧接着雨水连连,又有了涝灾。
村里的土路,依然一片潮湿。
图七:路旁的柿子树硕果累累,个儿头儿已经不小了。
图八:当然,在村里穿街过巷,遇到的,要么是老人,要么就是留守的女人。

图九:孙庄“在县城南偏东24公里,南坞乡驻地东北3公里处。属南坞乡,裴毛村委会驻地。768人,汉族,耕地1780亩。清初,孙姓从老张桥迁此建村,今仍以孙姓居多,故名。聚落呈正方形,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东西街4条,偏东部有南北街一条,居住整齐,瓦房较多。村北百米处有窑厂和砖瓦厂各一个。养猪厂为个体户专办,养猪100余头。村东250米大浪沟上有水闸一门,排灌两用。村周有鱼塘5个。总面积20.5亩,养鱼5万尾。村北有小学一所。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林业发展,育毛白杨树苗220亩。村东部有南北大路至周桥村,北通老张桥。”(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

图十:小院落收拾得很干净,只是,没种树,夏天可是要受热的。

图十一:村南部,是大面积的杨树林。

图十二:人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忙碌农活儿,在街上闲走,很少能碰到闲人。

图十二:这家不出去打工,有这大型联合收割机和大型拖拉机,每年想必也是不少挣钱的。

图十三:路旁,这位大妈正俯身给小狗捉虱子。
小狗本来正头埋在地上惬意地享受,机警地听到了我的脚步声,抬起了头瞅我。
狗狗一动,老人也觉察到身边来人了。
“回来啦?!”
老人的问候,分明是把眼前的年轻人当作了村里外出打工归来的游子。
我不说明,随意地跟老人聊着,拍着图片。

图十四:路南的这栋房子,粉刷一新,装着空调,若是村里的环境能如城市里一样,我想,在城市,还不如在农村。
可惜,农村没有无处不在的硬化地面,农村没有公园,农村没有图书馆,农村没有便捷的购物环境,农村没有剧场,农村没有广场游园,农村没有垃圾中转站,农村没有到门口的公交……
当然,最关键的,农民没有钱。
图十五:农村有的,是路两旁秘密排列的柿子树,柿子成熟的季节,想丢一个柿子也是困难的。
不管你是哪里人,到这儿了,碰见一农人,说,摘恁几个柿子吧?放心,随便吃。
问题是,农村是有啥的时候咋吃都吃不完,过了这个季节,想再吃,是万万不能的,让农民到大商场里买柿子吃,是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图十六:墙头上,梨树枝丫已经伸出墙头,晶莹的黄梨压弯了枝头。

图十七:拐回来,经过孙聚财老人的家门口,恰遇老人要坐车去周口。
老人的后人挺用心,还用车拉着老人到城市里逛逛。
开车的,不知是老人的什么人,给我让烟,看看,还是农村不多的好烟。
人富了,孝敬老人也更简单一些,若是家庭困难,光靠一张嘴孝顺,便显得苍白了。

图十八:街的尽头,是一间低矮的小屋,看起来像是一家小商店。

图十九:孙庄村隶属裴毛庄村委会。
沿着这条路往里走,是南坞乡裴毛庄村。

图十九:这是来时的路。
来采访老人的时候,路况很不好,这次来,用煤矸石垫了路面,好走多了。

图二十:告别孙庄村,骑上摩托车,沿着这周口市扶沟县与许昌市鄢陵县交界地带的乡间林荫小道,我赶往下一个村庄。
这条路的左侧,是一片庄稼,二百多米的距离,是大浪沟。大浪沟这边,是鄢陵县境,大浪沟那边,是扶沟县境。

图二十一:煤矸石小公路走到一个丁字路口,往西拐,上了红旗大道。
沿着这条路往前走,是鄢陵县南坞乡党庄村、后石村,再往西走,是南坞村。
这次,目的地不是党庄村,也不是后石村,更不是南坞村。
要去的村子,下一篇揭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