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2012-07-10 21:48:22)
标签:

河南

许昌

鄢陵

农村

校园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一:应该谢谢电视台美女记者小王同志。

           没有她,我恐怕没有到这所学校拍图的机会。

           那天,小王同志来南坞村录节目,结束了,需要到学校拍一组学校七一建党节办的专题板报的镜头。我已不在宣传部门,但跟小王同志之前认识,恰好又无人做伴,就陪她去了。

           之前,曾有新浪博友跟我说,让我拍拍南坞一中,我答应了,却一直没能走进这所学校。

           毕竟,学校重地,有青春苦读的学子,有为人师表的神圣教师,不是我这样的闲杂人等随意能步入的。这次,恰逢学校休息,只是匆匆拍一组学校内部实景,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场景是无缘得见的。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二:1999年10月中州古籍出版社《许昌教育五十年》418页“南坞一中”词条:坐落在乡政府所在地南坞村北门外,占地1.87万平方米,创建于1968年。12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65位教师。1997年建起了一幢四层教学大楼,教学设施齐全,已达省定二类标准。”

    “该校先后被评为‘文明单位’、‘常规管理标准化学校’,连续五年被县评为县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这是1999的资料,现在,应该已经有了不少的改变。

     我所知道的改变,只是知道学校现在有两千多名学生。

     记得哪年,倒是来过的,似乎都是砖铺的路面。现在,都水泥硬化了。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三:左侧彩钢瓦覆顶的大厅,看样式应该是学生的餐厅。

          在卫星地图上,这个餐厅是很显眼的。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四:进大门往里走,西侧是一栋小楼,小楼的后头,是一排瓦房,看里头停有三轮摩托车和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廊檐下还有简易搭建的小棚子,应该是学校教职工家属居住区。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五:东侧的月亮门里头,没进去看看,不知道是何用途,看起来比西边的院子敞亮、干净一些。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六:院子里,建了一座新楼,框架已经成了,不知何故,停工了。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七:南坞乡第一初级中学的教学楼。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八:鄢陵县南坞乡第一初级中学原本有两个院子,这个,是西院。

          我查了资料,原来,这片土地,曾经还是两所中学,后来,几经改革,还曾是南坞乡教育组的所在。

          现在看,又建了一栋二层楼房,不知是学生宿舍还是教学楼。

          前边,又有房子被拆了。

          农村学校大搞建设,是好事儿。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九:1991年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鄢陵县教育志》第38页“南坞高中”词条:“址在南坞村北,1969年5月7日开办,公社筹资创建,占地17余亩。县教育局拨款扩建,共建校舍70余间。毕业8届17班,1982年8月撤销,学生合到张桥、陶城两校。历任校长(负责人)陈付铭、轩法云、张西臣、陈付宽、马土成等。

          ——我翻看了一些资料,一直没弄明白,南坞高中是在图中的这所“东院”,还是在“西院”。

          编写史志资料,一定要严谨,更要清晰,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是会让后人苦恼的。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1991年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鄢陵县教育志》第48页“民办中学……‘南坞乡’”词条:“南坞乡中  原为南坞高中旧址,在南坞村北。1982年8月创办乡立初级中学,与南坞联众东西两院,1987年,联中并入乡中,现有3级11班。其历任校长为徐丙欣、薛寿山、刘红典等人。”

          看看这段文字,还是说得太过粗糙。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一:教学楼的东侧,是南坞一中的办公楼。

            这个地方,某年来过一趟。那时候,我是乡政府的通讯组长(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没了这个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向报社、电台、电视台投稿,年终负责全乡报纸的订阅),来这里的一个办公室,给全乡十多所中小学校分配报纸订阅任务。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二:校园虽然远不如城市里的硬件设施,但环境整洁。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三:看这栋在建的小楼,想起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老话。

            中国的农村教育,因为国家的贫困,就“人民办”了几十年。建学校,是农民兑钱,老师发工资,是农民交公粮时多交一部分给教师发,学校搞建设,钱还是出在农民的手里。

            终于,国家富了,说惠农举措“两免一补”来了。

            中国教育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农民是功不可没的,他们才是最大的功臣。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四:《许昌教育五十年》里,第五章是《许昌市集资办学、捐资助学先进集体和个人》。

             里头,是密密麻麻的村庄名字和让人眼晕的人员名单。

             那些年,收入是微薄的,集资20万元以上和个人捐资1000元以上的,录了名。

             那些年,“交皇粮”有人违抗,坚决不交,闹到一群干部到家里牵牛开拖拉机强行抬走电视机小麦等。但每个村,每个农户,不交学校集资款的,很少见——不交钱,学校老师不安心教书了,苦的是孩子。

             几乎每户农民,都给中国教育事业交过钱。

             我们不能忘了这段历史。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五:终于,“人民教育”国家办了,老师的工资不再需要从农民手里拿了,终于,学校建设不再向农民伸手索取了。

            那就谢谢这个不向农民伸手的时代吧!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六:学校进大门,是一个单独成院的小楼。这里,是南坞乡中心学校,过去,这里叫南坞乡教育组。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七:学校大门对面的房子,有“学生餐厅”的字样。

            不知道是私人的还是学校的。

 

图片乡村:几经变迁的一河南农村中学(许昌鄢陵县南坞乡一中南坞村)

    图十八:电视台小王同志补录镜头很快,我匆匆拍了几张,她就结束了。

            小王同志问我,占永哥,你是不是弄啥都带着相机啊?

            问得我有些不知怎么回答了。

            今天看报纸,知道了个“微博控”的新词。意思可能是说疯了一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微博的事儿,甚至,工作、生活都受了影响。

            我不是“博客控”。

            我是有机会了才会拍图玩博客。

            我又有十五六天没拍一张图片。

            贴的,都是以前存放的照片。

            ——占永同志工作第一,家庭为重。

            博客,只是咱的娱乐。

            仅此而已。

            明天,还得干活儿。

            所以,现在去睡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