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前些时候,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让我拍南坞村南街。
我住在南坞村西街。
但我一直不能抽出时间到南坞村南街拍一组图片。
我的工作,就是这样,不能随便离开乡政府的院子,希望这位网友理解。
那天,去杨树湾村拍南坞乡水厂的图片,去的时候,带着妻儿,回来的路上,把相机交给妻,让她拍几张南坞村南街的图片。
南街路况不是太好,摩托车颠簸,加之天色渐暗,回来看图片,很模糊。
就选出了两张南坞村南街的图片,让这位博友看看。
——进南坞村不远,路西有个池塘。
另一位南坞村籍的新浪博友“爱黑怕了夜”的家就在这附近。

图二:南街的路上,拍到了三个孩子。
不知道这位网友是否认识这几个孩子。
——若是跟其他南坞籍的网友那样,几年甚至十来年没回家,那肯定就不会认识了。

图三:南街就拍了两张。
回到办公室,我出了乡政府,在乡政府院墙外走一圈儿,拍拍南坞西街。
南街没拍成,拍拍西街,解解这位网友的思乡情。
右侧的三层楼,原先的牌子叫鄢陵县农村信用社,现在挂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鄢陵县农村商业银行。
左侧的一长溜儿二层小楼,是南坞供销社的资产。供销社现在的状况,我也说不清楚,单位还有,就是人都下岗了不少。

图四:往西拍,就出村了。
镜头中的电车美女,来自南坞移动公司,被我偷拍到了。

图五:我的两个同事,正给草坪浇水。
乡政府里,一般像这样的活儿,都是不雇人的。

图六:年前修好通车的红旗大道,比俺这儿的S219省道还宽。
这条路,是南坞乡4.1万人中的大部分出去的必经之路。

图七:乡政府的西边,这栋小楼是移动公司的在南坞村的有一个网点儿。
这条正紧张施工的水泥路,
通往南坞乡卜寨村。
——有网友曾说,俺这儿某村某村的路况如何不好,为何总是不修。
对于这个问题,我作为乡政府的一名职工,很难解释。
修路,绝不是谁一句话两句话就能修的,我若是说些大道理,于网友来说,就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有些打官腔了。
每个村修路,都会有不同的情况。
比如,南坞乡现在修好的水泥路,有国家项目修筑的,有村干部带头收钱自己修的,还有是村内的事业有成的人士自己出钱(或是有其他门路)为群众做好事的。
卜寨村的这条路,是通过“一事一议”才弄成的。
“一事一议”,就是村里可以向村里所有村民收取一部分钱,申报一项比如修路、挖沟、建学校、建村室登”一事一议“项目,国家批准了,就会给配套资金,村里就可以做这些工作了。
——印象里,城市里的人是比农民有钱的。若是城市建设也靠市民人人交钱“一事一议”来开展,不知是否能行得通。
对农村来说,虽然是农民自己掏了钱,但国家的配套资金是占大部分的,“一事一议”现在对农民来说,确实是好事儿。可是回头想想,城市建设时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是没有市民啥事儿的。
八十年代开始,年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的。
这许多年过去了,觉得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
城乡二元体质,本身就是一种群体歧视。
当然,想消除这种长期存在的歧视,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转变的过程,是需要大手笔的动作的。
农民不富,何谈国富。
昨天,还跟人聊起农村的一些事儿。
过去,农村穷,还那么多戏班、舞狮、舞龙、武术等节庆时的娱乐。
现在,农村也富了,农民除了电视,倒是极少这种传统的娱乐了。
为啥?
因为都在忙着挣钱。
从农村来看,这个时代,就是个浮躁的时代。
只想着挣钱,其他都可以放下,似乎也是不妥的。
心中只想钱,啥都不重要了。人真正实现整体富裕的时候,不一定能像从前那样快乐。
一直都说,人是“不患贫只患不均”。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的差距,在越拉越大。
差距太大,时间久了,人心必定会“患”起来的。
想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图八:跑题了。拐回来,继续说些开心的。
乡政府的西半部,无院墙式办公的,是南坞乡便民服务大厅。
这是模仿是城市办证大厅的模式。

图九:南坞村的傍晚,宁静、淡然。
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也自有一种自己的味道。

图十:便民服务大厅的西侧,是鄢陵县地税局南坞乡中心税务所。

图十一:下班了,人也没了。
平时,这里人最多。

图十二:根据上级要求,南坞乡群众信访工作站、南坞乡民政所、鄢陵县南坞乡社会法庭都在临街的便民服务大厅办公,方便群众。

图十三:这栋小楼,是南坞乡司法所的办公楼,其实,里头一共就仨人。

图十四:“严禁非法持有、私藏爆炸物品和枪支弹药”。
不用说,派出所不远了。

图十五:鄢陵县公安局南坞派出所。
远离县城的派出所,绝不是跟电影里一样,整天忙得焦头烂额,总有处理不完的案件。
俺这儿,多少年还出不了一起案件,民警同志们平时出警,基本上都是些说大根本不大说小吧当事人也很头疼的事儿。
派出所闲着也好。
总让他们忙,那就肯定是有大问题了。

图十六:隔壁,就是南坞乡政府的主办公楼。

图十七:乡政府的院子里,有篮球架。
来这里玩的,乡政府的人很少,倒是不少村里的小青年经常过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