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乡村:河南农村庙会上的乡野美食(许昌鄢陵县南坞乡南坞村)

标签:
河南许昌鄢陵平顶山平煤 |
分类: 乡下见闻 |
而今,岳父母到了城里头带孙女,离开了油条案子,我想吃油条,就得掏钱买了。
看到炸油条的,想起了岳父大人,就拍一张,作为纪念。
图二:弄几盆凉粉,摩托车上放上炉子,搁上平底锅,倒上凉粉,拌上几样小菜,热腾腾地炒熟了,两块钱一碗儿,就是个生意。
当然,炒凉粉的位置,往往都离掉炉烧饼不远。
图三:农村唱戏,吃的,最古老,最常见的,除了水煎包,就是胡辣汤了。
鄢陵县挨着西华县,南坞村离西华县,也就二三十里地的样子,挺近的。但喝胡辣汤,也是可遇不可求的,遇着了,能喝上味道不错的,遇不着,你喝出的味道跟自己在家煮的没啥区别。
图四:看看这案子底下放着的木勺,就可以判定,这一家的胡辣汤,是有些年头了。
图五:生意好,低头走路的时候,也是忍不住笑容堆满脸的。
图六:孩子妈生在南坞村,长在南坞村,结婚后,依然住在南坞村,自然,她对这里是再熟悉不过了。据她讲,南坞村的二月二庙会唱大戏,有“老母猪会”的说法。
过去农村家养的老母猪,不管给它啥,它都会毫不犹豫地狼吞虎咽了。所谓“老母猪会”,就是说,南坞村的庙会,就想农村过去家养的老母猪一样,不管买啥东西,都卖得特别快,生意特别好。
虽不雅,却是个很形象的比喻。
图七:村里卖的风筝,不好,买了一个给孩子玩,才还没第二次,就坏了。
前几天,进城的时候,孩子的舅舅送了个大风筝,确实好,飞得特别高。
图八:南坞村东街的饭店,取名鲜溢阁,“鲜溢”二字,确实不错。但个人觉得跟饭店的格局若是对照的话,应是用“鲜溢搂”更好。
读读试试,鲜溢搂比鲜溢阁更大气、有味道。
图九:生意来了,就热热闹闹地做生意讨价还价,没人光顾,咱就斜倚货架上,闲聊女人的小心事。
图十:抱着孩子出来了,年轻的妈妈竟然不给孩子买东西吃!
图十一:“为美容去黑痣”。
现在美容,都流行跑到那个小小的韩国,没想到,这河南农村,也有美容师。
细看,还有脚气、喷砂、刻猴等服务项目。
从两个小姑娘身旁走过时,偷拍了一张美女打桌球的图片。
二十多年前唱戏,可美这么多娱乐项目。那时,只记得唱戏时,村里的一个大仓库里会放录像片,武打的,大白天钻进黑咕隆咚的仓库里,兴奋地看一场录像,心里是特别渴望的。但看录像要交一块钱,所以,更多的记忆,都是在仓库外边故作冷静地徘徊又徘徊,盼望能有奇迹出现,能进去看一场,哪怕看一会儿——可惜,印象里,似乎没看过一场录像。
除了奢华的录像,其他的,也就是看连环画、玩玻璃球之类的,娱乐的项目不如现在多,但偏偏就觉得那时特别喜欢唱大戏。虽然,只有在正会那天才有一块钱的零花钱,但心里依然盼望。
图十三:因为是在古庙会后接着唱,所以,做生意的少了很多,但,因为请来的是大团,戏唱得不错,所以,看戏的观众比前两天的两台对台戏的观众还多。
请来的,是中国平煤神火集团豫剧团。
豫剧界响当当的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的索文化老师就在这个团。
图十三:戏台南侧,人山人海,推搡不动的人堆里,竟然有几位老先生在摆棋局。
看到棋盘上的字了吧:后来居上。
可能是残局,比试论输赢的。
图十四:因为就在南坞村演出,我不方便大白天跑到舞台下拍图片,就抱起孩子,让孩子拿着相机拍。
这个河南平煤豫剧团的硬件设施很不错,舞台甚至比得上一般剧团的两个那样大了,这样,拍图片也不方便了。孩子拍的图片出来后,看看,角度总是不大好。
没办法,让我拍,也不容易拍好。
只好在电脑上处理一下,这样,效果就好多了。
图十五:河南平煤豫剧团,在平顶山,因为有大集团字背后支撑,似乎,这个团外出演出并不是特别多。在平顶山市,平煤应该是个无人能及的大企业了。
这位正在化妆准备晚上演出的演员,是平煤豫剧团的主演之一段红玉老师。
谢谢这位美女,很配合,让我连着拍了几张。
当时,还问了问姓名,很可惜,又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