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2012-02-26 20:29:51)
标签:

河南

许昌

平顶山

鄢陵

戏曲

豫剧团

演员

农村

农民

摄影

图片

偷拍

乡下

风景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片乡村:河南有个平顶山。

              平顶山这个地方,有煤。

              有煤的地方,就不缺钱。

              所以,平煤集团一直挺富足。

              有钱了,就有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

              网上,平煤豫剧团的影像资料不少,听得最多的,就是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的洪先礼老师的红脸戏,比如他的《刘墉下南京》的《会督》,我是常听的,很有味道。另外所知道的,就是里头的段红玉老师,听过她的《义烈女》唱腔,跟豫剧名家党玉倩一个版本,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段戏。

              今天,南坞村一富翁给老母亲庆寿,花了十万,请了平煤豫剧团。

              我忙,没时间出门,所以,没去看戏。

              傍晚,带着孩子到街上修自行车,就去了戏场。

              上了后台,拍了几张图片。

              后台偌大,演员不多,拍图时,有人说,我正化妆,不好看,捂着脸不让拍。

              不愿拍,就不拍。

              今天下午,演出古装豫剧《红X仙子》,这位女演员,姓刘,小刘饰演仙童。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二:这次平煤集团豫剧团到南坞村演出,刚好跟南坞村二月二的古庙会衔接上。

          二月二期间,南坞村一带的群众已经听了山东省济宁市豫剧团和河南省商丘市豫剧团的演出,但平煤豫剧团的戏一来,观众人数并无减少的迹象——从人数上看,这平煤豫剧团,戏是可以看的。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三:查了点儿资料,给大家看看。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豫剧团,原称平煤集团公司豫剧团,始建于1984年,编制60人,领导机构由团长、书记、副团长、工会主席组成,下设五个班组(乐队、男演员队、女演员队,舞美队、装车队)。现有国家二级演员4人,国家二级伴奏员2人,国家三级演员10人,国家三级伴奏员3人。剧团现有剧目30余部,其中,《宴圣堂》、《穆桂英挂帅》、《血溅乌纱》、《窦娥冤》、《桃花庵》、《泪洒姑苏》、《刘墉铡西宫》、《对花枪》、《王宝钏》和现代戏《黑娃还妻》、《朝阳沟》、《杨三姐告状》为代表剧目。

          ——此刻,是夜间21:21,我在南坞村西头儿说平煤集团豫剧团。

          ——此刻,南坞村东头儿,平煤集团豫剧团正在演出,我能清晰地听到“刚才你一声声将我呼叫”的唱腔。

          今晚演出的,是王燕老师的代表作《花喜鹊》。

          之前,我说过这出戏,最为人称道的,应该是剧本。

          这个戏,我听过原唱王燕的,听过山东某豫剧团的,今晚,能听到平煤集团豫剧团的,心里觉得很欣慰。

          这个戏,文学性、故事性、可看性、可听性,教育性,等等,从方方面面来看,都是一个多年难得一遇的好本子。

          可惜的是,那些获奖的,那些给领导看的,都远不及这出戏。

          ——这就是中国戏曲的现状:好戏,在农村演,跟“名”,跟“奖”,关系不大;高投入的所谓的精品戏,特定的时间给领导看给评委看,能在农村受欢迎的“精品”,难得一见。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四:我听戏,应该不少,看现场戏,不多。

          但所见的,这个平煤豫剧团,是条件最好的。

          ——音响,绝对一流的效果,就是一些大团、名团,也不见得有这么好的效果。

          ——乐队,绝对一流的效果,跟一流的音响搭配,更显人家的大气。

          ——舞台,绝对少见的一流。长宽我没估算,但,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一个舞台了。几乎,能比普通剧团的两个舞台还要大了。

          ——舞美,绝对一流。这是看过戏的村里人说的。

          ——灯光,绝对一流,这是看过戏的村里人说的。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五:今天的戏,我这个资深戏迷没看过,连听也没听过。

          所谓,三分唱,七分白。

          演员一张口,我对在我怀里抱着相机拍图的孩子说:不错。

          两个演员,都是颇见功力的道白。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六:带着孩子,上了后台。

          问一位老师,说,咱这个团是不是原先的平煤豫剧团,他说是,我说,洪先礼老师是不是就在咱这个团。那位老师说,他曾在平煤豫剧团搭班了一段时间。

          ——原来,豫东红脸王洪先礼老师不是平煤豫剧团的正式职工。

          又问,段红玉老师是不是在这个团?

          那人给我指了指,我就到了正在化妆的段红玉老师面前。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七:一交流,才知道,段红玉老师是今天晚上的演出,下午就开始提前化妆。

          我除了听过段红玉老师的一段《义烈女》,对她所知不多,但从提前化妆这一点,让我对她有了很多的好感——演员能敬业,就是值得尊重的。

          知道戏曲界的事情有时比较复杂,也不方便随便多问,聊了几句,问起了洪先礼老师,段老师说他现在自己在干。

          ——洪先礼老师若在这个团,剧团就多了一根大梁,牢牢地顶起这个庞大的舞台。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八:舞台上,个人忙个人的,并不像其他剧团演出时人来人往的拥挤热闹,倒显得有些冷清了。

          舞台大,乐队的座位也没有丝毫的拥挤感。

          两个女孩子,围着一台台式电脑,不知是何工作职责。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九:后台,就这么几个人。

          我很意外。

          似乎,今天下午的演出,就三四个演员的样子。

          ——演职人员,精神状态都很放松,没有丝毫的紧张感。

          少见。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十:要下舞台时,看到了桌上的乌纱帽。

          人少。

          就拍张帽子贴出来。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十一:翎子。

            好像,周瑜、吕布用的是这个吧?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十二:舞台太大,剧目又是文戏,两个演员在舞台中央一站,显得有些不够丰满了。

            从这种情况看,舞台,也是演出的一部分,舞台与台上演员的搭配不协调了,就缺失了一些美感。

            ——若是演出《八大锤》、《樊梨花》、《佘太君辞朝》、《刘墉下南京》之类的,一般剧团的舞台,就显得有些狭窄了,用这个舞台,就会特别好看。


图片乡村:河南“不差钱”的豫剧团(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
    图十三:看戏的人群,已经挤进了路旁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是我一个身在美国的博友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