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2012-02-25 20:01:30)
标签:

河南

郑州

许昌

鄢陵

公园

城市

都市

遗址

文物

旅游

厕所

广场

偷拍

摄影

图片

分类: 生活琐记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一:到郑州,时间虽然匆匆,但送我的博友还是顺便领着我和孩子逛了郑州的紫荆山公园。

          紫荆山公园环境不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还是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代遗址。

          就是这高高的土岗,为了保护,就用石块儿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了。

          遗址上,游人不多,倒也可以让我这个匆匆过客能看的更清晰一些。

          但,毕竟是大都市的闹市区,在这遗址之上,还是能清晰地听到来自四周都市的喧哗。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二:郑州的城市环境,就我所见,还是比较不错的。

           城市大,人口儿多,管理肯定是个很麻烦的事儿,但整个城市看起来还是那样井然有序。
           即便是这小商店前,也见不到点滴的纸片树叶什么的。

           这说明,郑州人的素质是比较高的。细节,能说明问题。

           我是许昌人,我一直肯定许昌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也觉得,在获得国家级荣誉上,比如许昌的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森林城什么,牌子比郑州的还多。但就群众的个人素质上来讲,感觉许昌还是应该向郑州学习,因为,就我今年春节到许昌的西湖公园看,人海中那种随处乱扔垃圾的现象,已经叫我一个农村都觉得有些过分了。我不明白,虽然是人山人海,为啥垃圾就不能多走几步扔垃圾桶里头。从这方面讲,许昌是赢在管理上,许昌的管理,是非常优秀的,但在发动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提高群众上,是有欠缺的。

           加之,人家郑州还是大城市,咱许昌市区,就那四十多万人,跟郑州是没法比的。

           所以,许昌虽然得牌子多,但从提高公民文明素养方面,不如郑州,应该向老大哥学习。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三:看看人家的环境,虽然是门口,环境弄得也好,人在其中,心情也舒畅。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四:我是鄢陵人,对这些花木造型见得多了,也不稀罕,但把这个小小的草坪整理得常年干干净净,就是个不简单的事儿。

           大风景,你把它弄好,很正常。

           小风景,你把它弄好,就很不简单了。

           一草一木都精心管理,郑州,好样的!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五:郑州紫荆山公园西园东南角处的公厕,看来是有些年头儿了,但里头的环境卫生打扫得非常干净。

          ——我在乡政府的党政办工作,出门,对后勤管理特别敏感。厕所啊、餐厅啊、菜单啊、环境啊,走到哪儿,都会不由己地给个评价,看看人家细节上的成功之处,想象自己单位的不足之处,回去了,好及时改正。

          这个厕所里头,便池墙上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同志们,冲啊!”之类的新奇口号,也不是说清洁工总是在里头打扫不出来,但环境保持非常好,让我很是羡慕了一番。

          俺单位的厕所,虽然领导不再像从前那样总是批评了,但跟郑州的这个普通公厕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努力,缩小城乡厕所的差距。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六:到了紫荆山公园西园的东门口,才发现了这里有个导游标牌。

          公园办公区、老年健身园、公共厕所、下沉广场、紫荆山、地铁交换站、儿童游乐场。

          ——还有个下沉广场。

          肯定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七:孩子上厕所,我在紫荆山公园西园的东院墙下等候。

          隔着栅栏,我看到了一街之隔对面小商店的牌子:回收礼品。

          “回收礼品”!

          比那下沉广场还有故事……

图片都市:省城郑州的礼品回收店
    图八:到郑州紫荆山公园,目的,是游玩,时间紧张,暂且不用去操那送礼收礼的心,赶紧走。

          逛公园去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