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鄢陵县彭店乡栗园村农民起义百年纪念)
(2011-12-28 16:43:20)
标签:
鄢陵河南农村许昌周口 |
分类: 随笔散文 |
一
姚黄走到鄢陵县衙门口时,透过大门,往里看了一眼。
空空的院子,没看见一个人。姚黄心中莫名地有了些许激动。
姚黄不认识县衙门里头的人,他今天要去的地方,也不是这座破旧的县衙。
他要去的地方,是地处鄢陵、扶沟二县交界地带的粟园村。
粟园村,因曾是北宋名将延庆家的粟子园而得名。这里,似乎注定会出不同寻常的人物。
今天,姚黄要到粟园村拜会两个从不曾谋面的人。
出鄢陵县城往北,一路之上,入眼,尽是破败的茅草屋和枯瘦的乡亲。看着路旁吐绿的柳枝,姚黄想起了广州,想起了黄兴。
黄花岗前,七十二义土洒雪,姚黄死里逃生。又见黄兴,黄兴抓住姚黄的手,颤动着凌乱的胡须说:“回河南老家吧!也许会有转机。”姚黄回开封,见了正秘密准备开封起义的张钟端。
这次,返回鄢陵老家,探望病中的母亲时,姚黄知道了两个人的名字:
麻天祥、查天化。
叩响那扇木门,姚黄看到了麻天祥、查天化。
姚黄自报家门:“在下姚黄,鄢陵大洪沟村人。”
麻天祥看着眼前这个脑后没了辩子的人,有些发懵。
麻天祥知道姚黄——这个光绪年间十五岁中秀才的才子,早已名声在外。只听说,姚黄去省城开封念书,后来,便再无有了消息。
迎进堂屋,接过一杯茶水,姚黄直入话题:
麻天祥看一眼查天化,两人都没吭声,
姚黄笑笑,继续说:
“查天化、鄢陵县北查家村人,年逾四十,幼时寄居于扶沟县施家村舅父家中,后继承父业,以卖帽子为生,并任轮布会棚头,身为集市绠会中的行帮首领,为人刚直,仗义疏才,周济贫苦,深受乡里拥戴”。
“麻天祥,鄢陵县城北栗园村人,已界知天命之年,家庭富有,幼时习武,举秀才,反屡试不中。”
“你二人,一直对清廷的腐败心怀不满, 麻先生卖掉土地百余亩,并把自家的榨油作坊腾出作为“总堂子”,创立了无极老母会,而天化兄则以卖帽子为名,奔走于鄢陵、扶沟、太康、通许、洧川、杞县等地,秘密发展会员,以“一人入会可保全家安宁”、“掂起犁子没有边”为口号,联络四方,组织力量。”
“二位如此举动,意欲何为?”
姚黄说完,看着麻天祥、查天化不再言语。
麻天祥、查天化看着平静的姚黄,一脸狐疑。
“咱是同道中人。”姚黄淡淡一笑,说起了自己。
从开封的中国公学参加同盟会到南粤广州的黄花岗激战,姚黄静静地说把自己的一切说了近两个时辰。
……
姚黄走出栗园村时,已近子夜时分。
那晚的夜路,姚黄走得特别轻松,那晚,一弯清冷的月,照亮了姚黄回家的路。
二
栗园村,这个远离县城的偏僻小村,在大清宣统三年的夏日,悄然热闹起来。
天极老母会的会员越来越多,麻天祥、查天化、姚黄为了便于组织,每名会员均以黄巾包头,“黄道会”的名称便逐渐代替了“无极老母会”。
麻天祥、查天化成为了黄道会的首领,而姚黄,则任了“主谋军师”。入会的会员,基本上都是乡民村夫,为了让这些农民能拿起武器,“黄道会”又聘请参加过义和团的山东人范东海、参加过仁义会起义的遂平县人王德成任黄道会武术教师。
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华夏大地结杆而起的义军的各类消息不断从开封传至栗园村。
十二月,黄道会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初东的十二月十日,栗园村外,一台锣戏开演了。
十里八村的村民,涌进会场,在饥荒的岁月,暂时忘记饥饿和穷困,溶入这乡野难得的狂欢。
很少有人留意,会场的人海中,有越来越多头包黄巾的人出现。
麻天祥能感觉到自己异常的心跳声。
当一百多个头裹黄巾的会员齐刷刷挤到戏台前时,台上的演员一楞,锣鼓停了。
十几个黄道会会员拥着麻天祥、查天化、姚黄登上戏台,台下的上千观众才意识到,这台锣戏,背后有故事。
“今天,我们黄道会就要起来兵,先杀地主,再杀贪官!”
麻天祥的话,炸雷般投进了会戏的人海中。
麻天祥想继续喊下去,人潮中已然乱了起来。
——会场内外,早已埋伏了数百官兵。
没人知道,早有人跑到县城,面见了鄢陵知县曹蕴键,曹蕴键已于一日前得到了黄道会活动的消息。
官兵人人手握钢刀,在鄢陵县把总谷国樑的带领下,从四面冲向了戏台前的黄道会会员。
麻天祥没想到官兵会突然出现,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混战在一片惨叫声中开始。
转瞬间,黄道会已战死十余人。
麻天祥手执大刀,一边冲杀,一边向姚黄和查天化喊:“带着弟兄们杀出去”!
话音未落,麻天祥左腿被一名官兵砍中,倒在了血泊中…….
三
查天化、姚黄带着八十多人趟过贾鲁河,逃出鄢陵,进入扶沟县境时,他们不知道,麻天祥和他的父母兄弟妻儿一家十三口人,一一被抓获,随后,全部被杀。
扶沟县紧临鄢陵,大部分庄村都有黄道会员。义军人马一路召集,当天夜晚,扎营扶沟县古城村时,队伍人员已有千余人。当然,这里头也有不少无家可归的穷苦农民。
人马集合完毕,午夜时分,继续东进。
从扶沟县到太康县,沿途不断有穷苦百姓和黄道会成员加入,人马赶到太康县西重镇扶乐城时,义军队伍已逾万人。
望着铺天盖地的弟兄,查天化征询姚黄的意见。
姚黄也不曾想到,队伍会壮大得如此神速,短短两日,就由百十来人增至万余人。
这样的队伍,是可以有些大动作了。
“我们不能只是无目的地打富济贫,只针对那些乡下的大财主,现在,上万人要吃饭,我们只抢财主,是不行了,长远之计,我们要先占领一座县城,首战告捷,再赴开封,联系准备发动起义的革命党人张钟端,共举革命大旗,才是万全之策。”
查天化对这个小自己四岁的姚黄,从心中,是敬服的。
经过商议,为了言明宗旨纪律,鼓舞人心,义军队伍决定在扶乐城举行誓师大会。
查天化众望所归,成为义军大帅。
扶乐城外,竖起了黄、红、蓝、黑、绿五杆大旗,每杆大旗后边,是两千上下的人马。
“跪!”
查天化立于高台,一声令下,万人齐跪。
“大户财物分净!”查天化领号。
万人齐声呐喊:“大户财物分净!”
惊天动地的万人誓师之声,二十里外清晰能闻。
而“大户财物分净,贫民丝毫不动。灭掉清廷鞑子,平分土地免征。黎民有吃有穿,天下永远太平”的歌谣,从此也开始在扶乐城一带传诵。
誓师大会后,姚黄宣布了义军的纪律:“不得抢夺百姓财物,不得奸淫妇女,违者,处死!”
义军的万人队伍,震动了鄢陵,震动了扶沟,更震动了义军所在的太康县。
十二月十四日,义军兵分两路,由查天化带领黄旗队、红旗队,准备攻太康县城,而姚黄则带领蓝旗队、黑旗队、绿旗队北上攻打开封城,联络张钟端,之后,再于开封会师。
十二月十六日,太康县西关蜜蜂刘张村,浩浩荡荡的义军队伍已经看到了远处的太康城城墙,他们却不曾想到,太康知县早已做好了击垮义军的准备。
义军刚到蜜蜂刘张村外,整齐列队的官军队伍突然出现。
义军人马有四千多人,官军队伍不超过千人。
但义军队伍里,只有二三百人手里拿着乡村锻炼粗糙制成的刀枪斧叉,更多人,手里的武器只是棍棒扫把,甚至,有些义军只能赤手空拳。
真正面对官军,一些混进队伍正想着抢财主吃饱饭得些银子就开溜的人开始三五成群地走动,想趁混乱早些溜走。
但,更多的义军,都是深受官府气压无路可走,他们起义的决心,是至死不悔的。
“杀!”
查天化一声断喝,挥起大刀,狠命地往下一挥,数千人的义军队伍,疯了一般,冲向了纹丝不动的官兵。
查天化心中的怒火,在看到突然出现的官兵时,就燃了起来。下令之后,他就涌入义军队伍,冲向了官兵。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连官兵的五官都能看得见了。
——“啪啪啪啪……”
一连串的洋枪声,一连串的惨叫声……
查天化没见过洋枪,但他听说过。
黄道会的武术教师范东海曾对他讲过,义和团与洋鬼子对阵时,很多义和团勇士都有刀枪不入的功夫。
但查天化知道,他的这几千弟兄,谁也没有刀枪不入的本事。
查天化不知道,清廷南阳统带谢瑞祥的洋枪队,恰巧路过太康,被太康知县挽留,专门应对黄道会的万人起事。
查天化看着一个个弟兄在身旁倒下,心中的怒火直贯脑门,怒喝一声“杀”,高举大刀,冲向了只相距数丈的官兵。
“啪”一声,查天化只觉得左臂一阵钻心的疼,倒在了地上……
刚爬起半个身子,一阵乱枪扫来,查天化一头撞在地上,再没起来。
似乎,鲜血流过了眼睛,隐约间,他听到了弟兄们渐渐远去的喊杀声,隐约间,他看到一个个弟兄从他眼前飘过,又一个个倒下……
查天化没有听到,姚黄带领的北路军,在通许县城外被官军围困的厮杀声也是那样惨烈,他没有看到,北路军大败后,一个个弟兄被枭首示众时高挺着的头颅。
查天化也许能看到,他的倒下,姚黄的倒下,张钟端的倒下,一个个华夏大地有志之士的倒下,才重重地撞击了大清王朝这座摇摇欲倾的大厦,让这座大厦终于在鲜红的血泊中轰然倒地。
(最近忙碌异常,我请假一周,刚上班两天,又请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