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农村人,想拍热闹的景象,想拍多彩的图片,只有到了逢“更”的时候。
“更”者,集市也。
官方往往解释为:在固定地点定期聚集进行的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
看来,集市还是个很有历史渊源的产物。
这是夏天时,在南坞村市场所拍。
南坞村农历逢五逢十有“更”(若是月底无三十,则三十一或二十九有“更”)。

图二:虽好拍图,但也不愿在南坞村自己单独去拍,这次拍图,还是陪着孩子妈妈“赶更”买双拖鞋才得以拍了几张。
男人与女人的最大区别,可能就是关于在购物方面了。
恋爱时、结婚后,我最受不了的,曾经就是陪着孩子妈妈进城逛商场。
有的衣服,一看,肯定是不买的,还要看了又看甚至还要试试。有时,提前说好了,要买一件什么衣服——好,挑吧!敢挑连个小时还没买下来。
于男人来说,这是煎熬。
终于,生了几回气,有一次,孩子妈妈大街上还掉泪了。
婚后两年,某个夜晚,她突然说了这么几句:“我逛服装店,不一定非要买,那个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我突然如醍醐灌顶。
再往后,我知道,这个日夜陪伴我的女人,她关注的,不仅仅是衣服,那种氛围,于她,也是渴望的——一个男人,不能让一个女人随意购物,再不让她无限制地逛上一逛,岂不是太残忍了!
后来,自己总结,一个男人的成熟,是从陪一个女人逛商场开始的。
若是到了退休,还在为陪女人购物而苦恼,想不明白这道理,实在是件很遗憾的事。
男人变绅士,可以从陪爱你的女人购物开始。
话又说回来,让一个男人长时间跟在女人屁股后头,一次次一次次地评价难以计数的衣物,若没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实在是很难胜任——光说好,有敷衍的嫌疑,说多了,你还得用心评论每件衣物,还得逐个下不同的结论,哪个适合,哪个与气质搭配更好,某件颜色与肤色太近不好,某件有好几个人穿了还是不要……
一个称职的“陪逛男”,绝对是个稀罕物,必然可以事业有成、万事亨通。
看目前的形式,合格的“陪逛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数量也就大约等同于大熊猫。

图三:这位卖鞋的摊主,是每次南坞村的“更”必来。
他是个残疾人。
左上臂,他没有,但他却能很好地做自己的生意,养活一家老小,他是个强者。

图四:看到这位大叔,是让人心生尊重的。
那年,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残疾人。
这个残疾人,是小儿麻痹症,带着母亲从乡下到了郑州一个小区附近的路口卖水果。
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行走艰难,却坚持每天骑三轮车到水果市场进货,又在街头日日贩卖,争取些许的钱,养活了年迈的母亲。
他是幸运的,遇到了小区里很多人的帮助,给他提供了许多的方便。
中央电视台采访这位残疾人时,一位小区了老太太的话,让我记住了,至今难忘。
“他一个乡下人,在郑州一个人不认识,有身有重度残疾,却能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还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而城市里,有多少人,身体健健康康,却这也不愿干那也不愿干,还要领取国家给的补助。”
这里头,我知道了这位残疾人的自强不息,我更知道,他的自强不息,更多的,是无奈也是唯一的选择。
看看人家,我们身体健康的人,可以少一些抱怨和不知足,更应该想想,是不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靠埋怨和等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