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这两天,非同一般地忙碌着。
昨天,跟同事出门,早上喝了半碗胡辣汤,中午吃了一个火烧夹菜,一直到晚上十点半才正儿八经地吃了一顿饭。
今天,早上饿肚子,中午饿肚子,晚上黑透了,才吃了晚饭。
忙,自然就不能更新博客了——养活咱的,是工作,可不是博客,断然不敢因为博客耽误了工作。
今晚,终于能坐下来一会儿了。
图接上回,继续说我11月10日的郑州行。
去郑州,是要拜访豫剧大师王素君。
大师年近八旬,退休近三十年,却一直不舍舞台,不离戏迷,坚持演出。
我因为在网上写过一些大师的文字,通过新浪博友“好望角”,才有幸与大师取得联系。
11月10日晚,大师在郑东新区河南省艺术中心举行收徒仪式,还有名家演出。
“好望角”说,王老想让我这个王派戏迷参加当晚的仪式。
我很忙,但一直也想见见大师。
就早早起床,几经辗转,坐长途客车去了省城郑州。
见见王老,马上就回南坞村,不再参加晚上的收徒仪式。
——见见大师,足矣!
虽然是大部分路程是走高速路,大客车一路飞奔,赶到郑州,还是用了三个半小时。
这第一张图片,是行至郑州高速路收费站时所拍。

图二:京珠高速路上,有收费站。
高速路的宽度我不知道是多少,但到收费站的时候,路突然变得特别宽。
我拍到的,是西侧的收费亭,东侧的,我没来得及拍,估算一下,恐怕也得十四五个。
每天,不分昼夜,就一个活儿,收钱——还挺贵。
郑州高速集团应该是挺有钱的。
过收费亭时,我看到里边值班的是一个姑娘,年龄大概与我相仿。
十年工龄,现在领到的工资是1314元,这个姑娘的工资,恐怕得比我高出来好几百。
这几年,我常看报纸、杂志,上边说得挺多的一个内容,就有“城乡二元结构”之类的话题。
其实,就是“非农”的群体中,也是有“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存在的。
比如我们这些工作在农村的“国家的人”,一直都远远地跟在城市“非农群体”的背后,望其项背的梦想,一直也没实现过。
专家说,最科学、最美好的收入结构,是两头儿小中间大。
所谓的两头儿小中间大,是说收入上,应该是中等收入的占绝大多说,高收入、低收入的各占一小部分。
中国的现状,有点儿畸形——两头儿大,中间小。
这是个问题。
似乎挺不好解决的问题。

图三:说明一下,这组图片都是隔着车窗玻璃所拍,且是在高速行驶中,故图片质量不是太好。
车窗外,看不到城市,倒是有些小小的村落。
过城市时,也多是看到几栋楼房而已。

图四:这是郑州的南边下高速后拍的第一张图片,忘了是一所什么学校。
——城市里,占地面积最多、建筑群气势恢宏的,似乎永远都是各类或有名有实或有名无实的大学。
偏偏,又是一个个培养不出一个大师的林林总总的大学。

图五:省城就是省城,连郊区都是看起来挺气派的。
但这个“西湖宾馆”不合适。
《永乐大典》说:“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西湖在其中。”
所谓“许州西湖”,说的是许昌小西湖。
古人说,天下的西湖,一共有三十六个,河南占一个,就是许昌小西湖。
你郑州的宾馆,咋弄了个“西湖”?
莫非,俺的许昌老乡是老板?
图六:进了市区,车还是走在非常高的位置,远处的高楼大厦,已经隐约可见。
图七:下来高架桥,到了平地,城市里的高楼越来越清晰。
我喜欢看高楼。
许是久居乡下,难得进城的缘故吧!

图八:郑飞国际酒店。
郑飞?
郑州飞机场?
反正,楼真高!
反正,楼真好看!

图九:天!
原来是郑飞集团。
一个企业能盖那么漂亮气派的酒店,还能盖这么高——高得我看着都有点儿眩晕的高楼,那的多有钱哪!
有没有郑州的博友在?
能否介绍一下,这个郑飞集团是卖啥东西的,这么有钱!
图十:我所在的位置,其实离大楼还挺远。
当时,我在想,要叫我站在高楼下看看,不知道啥感觉。
——害怕是肯定的。
若是住到这楼上,往下一看——
我的妈呀!
会不会飘下来啊?

图十一:看看吧!看看吧!
城市的高楼,别说让我数多少层了,就是数多少个,我也数不过来呀!
俺村里,干一二十年,才能盖个两层简易小楼,这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都是谁盖的啊?
他们咋来那么多钱啊?
看看顶上的塔吊,应该都是在建的。
同期建的,就这么多,那之前、以后盖的,得有多少?
似乎,郑州跟俺南坞村不在一个世界。
虽然,郑州跟俺村都是一亿河南人的一部分。
图十二:此次省城郑州行,让我长见识了。
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
郑州与俺南坞村的最大表象区别是:
郑州有难以数计的高楼——南坞村最高的房子,就是南坞乡第一初级中学的四层教学楼。
给大老板们提个不是很大的简易:
在郑州盖高楼,回头率很低。
不如,来俺村吧!
在南坞村,你盖个像这图片中一样的高楼,弄点儿机器,找点儿俺村一带的工人,你肯定会受到俺村上千农民的夹道欢迎。
也就是做做梦,而已。
今晚,还打算做个梦。
梦里,南坞村也应有几个摩天大厦。

图十三:走了那么远,终于到了车站。
在车上,已经问过售票员了,我下车的地方,是郑州客运南站,在南三环。
我不怕找不到地方。
因为有人接我。
临时棚屋前,向我招手示意的,是接我的人。
“好望角”,我的新浪博友,担心我找不到地方,他来接我了。

图十四:郑州客运南站,有这么一座高塔式建筑,上边的钟表显示,我倒郑州车站的时间,是十一点二十八分。
坐在车上,拍着图片,我心里告诉自己:
郑州到了。
我倒郑州了。
此刻,我就已经身在郑州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