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2011-08-26 23:23:04)
标签:

河南

许昌

鄢陵

郑州

豫剧

大师

王素君

小生

泰斗

蜗居

戏迷

戏曲

分类: 戏曲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一:写这些文字时,电脑里,正播放豫剧大师王素君的《抬花轿》里的“回府来只觉得心神不宁”。

         我深深地痴迷王派唱腔。

         那种难以名状的爱恋,是文字所不能写就的。

         我住在豫东的南坞小村,大师在郑州。

         心里虽然这样那样的渴望、幻想,却也只能是渴望、幻想。

         没想到,会与大师有幸联系上。

         新浪博友“好望角”是郑州戏迷圈儿里的名人。

         且,“好望角”跟大师关系很近。

         “好望角”坐长途客车,又转车,周折一番,从郑州到南坞村见我。

         “好望角”在南坞村住了一晚,我们才有机会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好望角”的真诚,让我感动。

         “好望角”跟我讲了许多大师的事。

         “好望角”离开郑州时,给大师说,要去许昌农村,见一个深深爱着王派艺术的戏迷,王老非让“好望角”从她家里带了四袋红枣,让“好望角”带到南坞村,送到我家。

         “好望角”返郑时,我实在想不起回赠大师什么好,就让妻烙了南瓜饼,带了一小袋俺自己种的大蒜,让“好望角”把南瓜饼和大蒜送于王素君大师。

         “好望角”回到郑州时,天已黑了。

         没想到,“好望角”直接去了大师家里。

         在大师家里,“好望角”拨通了我的电话,说,王老已经吃过饭了,看我带去了南瓜饼,又吃了南瓜饼。

         跟大师通话时,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说几句客套话。

         挂了电话,突然有种想落泪的感觉。

         这第一组图片,是“好望角”在来南坞村前,答应我到大师一室一厅的家里拍一组大师的生活照,专门抽出一天时间,拍了大师的家,第二天,带到南坞村,送于了我。

         第一张,是“好望角”到大师家里,大师马上到厨房给“好望角”洗水果。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二:一位豫剧大师、河南戏曲界的小生之帝、豫剧小生泰斗,就是这样,面带微笑,和善亲切,洗好桃子,端出来让“好望角”吃。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三:豫剧大师王素君,收入不便透露,但就是搁在京沪两地,也是绝对的高收入者。

          但大师住的,是一室一厅的老房子。

          大师没有积蓄,大师的工资,是月月见底,大师是典型的“月光族”。

          大师的钱,都投到了公益性质的“素雅剧社”。

          在郑州支撑一个剧社,专职培养戏曲人才,应该是很不容易的。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四:豫剧大师王素君,真诚、忍耐、经历那许多风雨,她保持沉默,我理解,在河南戏曲界,肯定是有许多许多的故事。

          大师王素君,不愿做那个讲故事的人。

          即便,故事里有她的委屈。

          即便,故事里有她的泪水。

          她不说。

          她只是把所有的积蓄,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后人的培养上。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五:八十岁,老人不容易。

          八十岁,大师不简单。

          八十岁,历史会铭记。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六:大师专门拿出这张照片,擦拭后,让“好望角”拍下来。

          1956年的图片。

          那时,大师已经名震中原。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七:大师不愿向外界透露那些过往的风风雨雨。

          但大师是那时风雨春秋的亲历者。

          那晚,“好望角”住在南坞村,我说,这一生能见见大师,我就知足了。

          “好望角”说,你抽出时间,去郑州,我带你去见大师。

          见大师时,我想,我会说,不能光让别人给她写传记。

          大师应该写回忆录。

          大师应该把那些那些当年的事记录下来,还原历史真相。

          即便大师不写,我,还要说。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八:大师取出茶叶,给“好望角”泡茶。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九:能与一代豫剧大师王素君闲坐品茶,“好望角”可谓是一位幸运者了。

          几人能有这机缘?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十:一位房地产开发商是大师的戏迷,这位戏迷个人出资,为大师出版了一些唱段。

          大师跟旧时代的其他大师一样,都是幼年学艺,特别是到了晚年,写字更少。

          大师让“好望角”给我捎来一本她的碟子。

          “好望角”让大师签字,大师就现在图中上方的白纸上先写一遍,再很小心地在碟子上写一遍。


图片揭秘:八旬豫剧大师蜗居百姓生活(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大师家中生活实录)
    图十一:没想到,能有幸收藏豫剧大师王素君签名的碟子。

            网上有这本碟子里的唱腔,这个碟子,我只能收藏,一次也不会打开听的。

            也要谢谢“好望角”,为我,专门在大师家拍了一天,特别是,还拍下了大师为我签名时的图片。

            等哪天能请下假来,去郑州,见大师。

            若能,此生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