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2011-07-06 21:46:46)
标签:

大浪沟

扶沟

河南

农村

农民

摄影

许昌

鄢陵

玉米

田地

留守儿童

周口

黄泛区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一:图文接上回,我继续说。

          为新浪博友“在山那边”拍图片,骑摩托车先拍了鄢陵县南坞乡于庄水闸。

          离开于庄,沿着大浪沟河堤南行,一直到了南坞乡孙老庄村东南角的大桥处。

          这座桥,是“在山那边”想看到的。

          就站在桥口拍,天色渐暗,效果总是不太理想,就只能尽量多拍。

          此时,正是农人出了庄田回家的时候。

          不断会有人从桥那端走过来。

          就按动快门,拍拍这些乡亲。

          这头一张图片中,劳累的奶奶带了年幼却可能“留守儿童”了好几年的孙孙,从地里往家赶。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带着孩子,还得种地。

          天气再闷再热,没人带孩子,只好把孩子带地里,还得小心着地里的水井,防止孩子出任何意外。

          城里的孩子,我想是不会这样的。

          城里的人家,好像都用得起空调。

          农村孩子,平时都跟着爷爷奶奶下地,热得厉害了,就躲到庄稼棵下。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二:“在山那边”想看的孙老大桥马上就出现。

          这里是大桥西端的路口。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三:今年,河南一直大旱,加之南坞乡属于黄泛区,土地易旱易涝,不及时浇水,减产是不能避免的。

          所以,现在的田间,随处可见开着拖拉机浇灌玉米、小尖椒的农民。

          这不,从桥上下来的一位,是刚浇过地,开着拖拉机要回家。

          大浪沟是周口市与许昌市的界河。

          但属于许昌市鄢陵县的孙老庄村这一段很特殊。

          以大浪沟为界,许昌在西,周口在东,但大浪沟孙老庄在大浪沟东还有几百亩土地。

          这些都是历史上传下来的,不知道当初是怎样分的。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四:这位小留守长得非常漂亮,若是不在这田间日日受热气熏蒸,而是在城市里享受那许多的美好,孩子肯定会更加出色。

          但,生在农村了,孩子没有选择权。

          那就盼望着农村也能慢慢好起来,让农村孩子也能得到一点点城里孩子的那些快乐成长的资源。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五:孩子都打工,老两口儿种地,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比啥都强。

          好在,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掏大力气的活儿不多了。

          粮食价格在长,农业税没了,地就好种了。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七:孙老大桥,“在山那边”看到了吧!

          似乎,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的,几十年了,质量还不错。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八: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侵蚀,显出了苍老和破败,但依然坚挺牢固。

          几十年前修的桥,质量真是挺不错的。

          应该向修桥的前辈们致敬。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九:看到了吧!

          过来过往的,都是年老人。

          年轻人都到大城市拼搏去了。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站在桥口往西看。

          右侧,是大浪沟的西河堤,远处停放的,是我的摩托。

          左侧,下了坡,前行五十米,通往孙老庄村。

          “在山那边”肯定是在这里一次次走过的。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一:背着药筒,下地打药去了。

            头发已经花白了。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二:这位大叔特别热情,看我一个陌生人跑到这么偏僻的角落,上前问我在干啥。

            就没隐瞒,说,恁村一个在外的人,好些年没回家了,我跟他在网上认识了,他说他想看看家里现在啥样,我就来拍拍。

            大叔问,你哪儿哩?

            我说,南坞村哩。

            大叔说,跑这么远!

            我说,也不太远,就七八里路,骑摩托,也快。

            看他人热情,我就顺便打听:

            “恁庄哩‘南坑’在哪儿啊?我去看看。”

            他很耐心地给我讲怎么走,在哪里。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三:根据大叔的指点,又在村口问了一个人,沿着孙老庄村南的小路一直走,快到村西,看到了远处郁郁葱葱的树从。

            “在山那边”所说的“南坑”,应该就是这里。

             坑是两个,面积挺大,北边的,圆一些,南边的,长一些。

             这一张,是南边的坑。

             只是,都见底儿了。

             今年,河南的旱情挺厉害。

             好在,俺这儿农田水利工程跟得上,庄稼不碍事,长得还特别壮。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四:这个,是北边的坑。

             我是站在两坑交汇处拍的。

             前些日子,听说这里出过事儿。

             几个孩子玩耍,其中一个不慎掉了下去,很可惜,人没了。

             父母岂不要伤心死。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五:站在南坑边,遥望暮色中的孙老庄村。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六:天色一暗,拍照就很不方便了。

            拍过了坑,想着拍拍玉米田让“在山那边”看看。

            看到摩托车,就把相机放在车座儿上,当三脚架用。

            机器一稳,图片效果就好一些。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七:想着穿过村子回家,好骑着摩托拍几张村里的图片。

            但晚上得用闪光灯,有人的话,就不方便了。

            摩托也颠簸,只能将就着看了。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八:质量不好,但还是贴出来了。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十九:南坞乡孙老庄村小学。

            这里,原本是一所中学,我2003年到南坞乡时,还有中学,后来就合并了。

            那时,这里叫南坞乡第三初级中学。

            南坞三中没了,孙老庄村小学的硬件设施上去了。


图片乡村:河南农民“下班”路上实录(为博友拍家乡之鄢陵县南坞乡孙老庄村)
    图二十:离开孙老庄,赶紧回南坞。

            天黑别闭眼,谨慎慢行驶。

            回家烧糊肚,糊肚叫稀饭。

            喝了糊肚汤,上床睡觉觉。

后边的话:

            (答应这位网友拍孙老庄村和于庄水闸,拍过了,也贴过。

            下一个,得拍另外一位网友要求看到的地方:红旗桥。

            拍红旗桥,看这几天哪天能抽出时间。

            之后,再跑个长途,到张桥乡裴庄村拍图——答应人家了,我得做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