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四月七日,乡里的副书记给我打电话,说,许昌市水利局驻村鄢陵县南坞乡程庄村工作队明天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让我联系县电视台。
我说,中。
第二天,把电视台的记者同志接来了。我陪着,打个下手儿,提供些服务。
给电视台的同志帮忙的同时,我掏出了兜儿里的卡片机。
今天,来自城市的大夫中,就数她最年轻漂亮了。
还说一口很好听的普通话。
没有商量的余地,她就是我今天的头版头条。

图二:这位,是村里开打字复印社的,我跟她认识。
听见大夫问她,上楼腿疼不疼?
可能是农活儿干多了。腰腿疼,是农民的职业病。
来的人中,妇女是最多的。
有时,去俺乡计生办拍图片,有意无意间能了解到一些相关的知识。
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听计生办的同志讲, 农村妇女的妇科病,比较普遍,但往往又难以引起本人的重视。
国家对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工作应该更重视一些,并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
健康问题比发展问题重要。

图三:平常,极少找医生。
医生来了,
看病还不要钱。
便蜂拥而至。
来了,一看,都是有问题的。
这也是个问题。
不要钱,就看病。
要钱了,就不看。
这不是一个村的问题。
这应是不知多少村的问题。
我也就说说而已,我不当家。
当家的,是宝宝。
宝宝关注民生。
希望新农合政策还能有进一步的举措出台。

图四:许昌的专家来了,还非常热情,老人很详细地给专家讲自己的症状。

图五:鄢陵电视台的哥们儿。
这些新闻部的同志,常年奔走于乡间田野,天好了,好受点儿,天气恶劣,也得干好。
听好几位同志说过,他们的压力很大。
好好干吧!
现在就业多不容易啊!

图六:来的,是许昌市中医院的专家。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些专家,面对这些朴实的农民,非常平和,非常平易近人。
说句不恰当的话,即便遇到个别病号不太干净,专家们依然很热情地询问、讲解、检查。
建议诸位,若是身体有恙,可以去许昌市中医院看看。
能对农民好,这些医生,绝对是好人。

图七:这哥们儿让我搬了凳子,上去录现场。
鄢陵县第一届桃花节开幕式上,这哥们儿全省湿透,录制完毕,不仅没留下吃饭,连一口水没喝,就进城换衣服去了。
领导为此批评了我,说我照顾不周。
若是今年鄢陵评选“十大名记”,我投他一票。

图八:看看这位大妈的表情,就能知道,大夫是非常和蔼的。
我也不曾想到,大城市的医生到村里,竟然如此热情地跟农民交流。
我都有点儿感动了。
今年尽量不得病,得病就到中医院。
中医院的医生好、服务好、技术定然也很高。

图九:“这儿,疼不疼?”
农民的腰腿疼,好像是治不好的。
不知道大夫们怎样看。
我身边的农人,十个有八个都有腰腿疼。
农村叫“老伤成”。

图十:这次送医下乡,是许昌市水利局组织的,电视台的小鸽儿采访局里的领导。

图十一:南坞乡程庄村委会主任见人总是一副笑脸。

图十二:老妈妈在心电图室排队。
不知道心电图是做什么用的,但这个屋子里排队的人是最多的。

图十三:方便医生检查,脱了棉袄,直接光膀子吧!

图十四:看资料上介绍,这位大夫是“主任医师”。
一般看医院的介绍都是“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应该是非常厉害的了。

图十五:看看胸牌,许昌市中医院、王晓玲、医师。
当然,医生虽然好,没事儿咱还是尽量不跟医生打交道。

图十六:医生在农民心中,是令人尊重的。
城市里的大医生,也是神秘的。

图十七:随机采访一位老太太,不曾想,竟是一位老劳模。
五十年前,老太太曾作为“勤俭持家”的模范在鄢陵县城召开的大会上做典型发言。
她说,当时,她还怀着孩子。
继续了解,老太太还是位老党员,当了几十年的村支部副书记兼妇女主任。
现在,她的儿子当了村里的支部书记。

图十八:每一位医生都非常用心细致,对来看病的村民一直解释到满意为止。

图十九:老太太被拉来时,这位主任医师很耐心地做了检查。
医生说,肺、心脏都很不好,需要马上住院。
医生说,跟恁孩儿说说,赶紧上医院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