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的话:这几天,忙,很忙,累,很累,晚上回家,往床上一趟,牙都不想刷,趴床上就睡着了。
答应禹州博友“小兵不思为将”,要给他寄送一本《岭南无雪》,竟然连上乡政府对面邮局的时间也没有。
今晚终于有时间了,还有点儿精力,就坚持着坐下,贴些图片。
希望以后能有一点点时间,贴些图片。说完这些话,点击“发博文”,就关机睡觉。

图一:这位,也是列席代表,是俺乡社会劳动保障所的所长。
二零二五年,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力度空前,颇见实效。
但当时重新设立的组织机构,我个人感觉是不大切合实际的。
新机构中,把传统的民政所、计划生育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划归为社会事务办公室,而很少的机构中,单独设立了文化服务中心和社会劳动保障所。
也许,上级领导的考虑是,要重视文化,且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所以单独设立文化和劳务部门。
可乡镇的实际情况是,民政、计生工作非常繁重,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也是乡镇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们的牌子挂在一起,不合适。
我两天前刚刚卸任南坞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我想,我是有一两句的发言权的。
我是2005年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时上任,任职六年多,我的感受是,经济不发达,文化难繁荣。国家是在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文化站建设,国家得投入大量的资金。农民是需要这些,可在实施的工作中,确实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文化站建设,这个非常好,有了阵地,即便现在文化不繁荣,也为后任打下了坚实基础。可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年来,确实是让我有难言之隐的。
我想,还是先投入民生多一些,在大力发展文化,才能发挥文化真正的作用。
而劳务输出,更多的,还是自主,政府发挥的职能作用,绝不是中坚力量。
不当文化站长了,心里还是有些许留恋的。
我这个文化站长,在党政办忙碌了多年,没为文化真正忙碌过,很遗憾。
希望我的后任能为文化而天天忙碌。
文化繁荣时,说明,经济已繁荣了。
经济是文化的春天,文化是经济的棉被。
经济推动文化,文化温暖天下。
再见了,我的文化站。
图二:这位,是南坞乡政府六十多人中最年长的一位。
图三:不知是哪个村的代表。

图四:左侧,是南坞乡刘贾村的代表,右侧,是南坞乡牛薛村的代表。
两个村相邻,两位代表在乡政府也排在了一起。
两个人都是村主任。

图五:南坞乡财税所所长作财政预算报告。
图六:乡镇的人大会议,程序同样繁琐,一样一样,得按照法定程序走。
忘记是开第几次主席团会议后,休会了,各代表团分组讨论。

图七:作为乡政府的中层干部,我也是列席代表。
但我更多的是忙碌幕后的事,工作人员的身份更突显。
休会时,我拍了一张空空的会议室。
为了这个会议室,已经忙碌了两天了。
特邀代表、正式代表、列席代表的名单,我得用毛笔一个个地写出来。
前一天晚上,把桌椅摆齐,那种效果,真是漂亮。现在,椅子动了,就不大齐了。
办公室的工作就是这样,别人都不大留意,许多工作,别人也看不见。

图八:会议室的一角,坐了两个人,左侧的,是办公室的小马儿,人称马叶,他负责茶水。
右侧,是“请工作人员宣读”里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得用普通话。
俺这哥的普通话不是特别号,多少会有些河南味儿,但人家态度很认真。
乡村里,没人说普通话,想找个标准的“北京人儿”也不容易。

图九:代表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就是选举权。
相中谁,就选谁。
我的选票我做主。
这就叫民主。

图十:教育系统的代表投票选举。
图十一:开箱验票。
前两天,找了几个酒箱,买了红纸,认认真真糊严实了,再小心翼翼地写上“投票箱”三个字。
现在,人家一下就给撕了个大豁子。
图十二:查验选票张数。
多了,错了,选举无效,可不敢大意。
图十三:总监票人签名。
图十四:计票人签字,这些资料,都将存档,将来随时可以查看。
图十五:国歌再次响起,全体代表起立,南坞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内容非常多,不能一一介绍了。

图十五:会议结束,代表离席。
中午,乡机关的食堂有一顿午饭,冬瓜炖鸡块儿。
上一篇博文里,就有博友问有没有纪念品,在这里介绍一下,有。
一条床单,价值三十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