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接着上回继续说。
舞台下人满为患,交通完全堵塞,我绕了一大圈,到了舞台后边,先拍了台前的演出图片,过足了瘾,就到后台。
沿着不高的台阶上了后台,看到台口儿有一位老师正休息,就小心地问询:“老师,拍几张图片吧?”
那位老师许可了,就小心地看着人家的脸色,看人家没有显出不待见,就斗胆拍人家。
拍着,我客气着跟人家搭讪,问人家贵姓,说我是这附近村里的戏迷,喜欢跟剧团里的老师,拍这些图片,是要往网上传,宣传家乡戏,跟戏迷交流。
说得多了,在场的不少老师都没说反对的话,甚至脸上显出了认同的表情。
我也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放松,拍不好了,就连着拍。
有的老师不好意思,我就一边说着“你只管忙,别管我”一边稳定着机器摁下快门儿。
这头一张,我很喜欢。
这位老师的演出服脱了,但妆还在,绽放的笑,凌乱的发,特别美。
图二:这双鞋,是丫鬟还是女将穿的?还这么高。
鞋前边的穗儿特别生动。
若无这穗儿,便显生硬了。
图三:这高靴,从小在舞台下凝神远望,今日,终于与它面对面了。
它一直站不起来,我一手拉着它,一手拍,一位老师看我拿捏得厉害,就过来伸手提了鞋子,我拍下了它的全身。
没有看它上阵时那样饱满英武。
演员穿上它,它就活了,到后台,它就死了。
它的生命,在于舞台。
图四:突然就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位老师默默注视着远方,静静地独坐,似乎思索着什么。
舞台上,一种亦真亦幻的生活;舞台下,一种有酸有甜的生活。
台上台下,都有悲欢离合。
图五:这位老师一回头,我愣住了。
刘林星老师!
在许昌,许昌市曲剧团的刘林星老师是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
他饰演的二楞系列小品,无人能及。
他演丑儿,演老旦,那种神韵,是入骨的美。
他在《下南京》中演了个没一句唱的配角。
这个是让我意外的。
图六:布娃娃道具。
《狸猫换太子》里应该用这个。
图七:小时候在我心中最什么的戏箱。
图八:几位老师不知在说什么事。
图九:髯口搁在了戏箱上。
小时候,觉得弄个长胡子挂在鼻子下边,他别神气。
图十:这位老师正忙碌着收拾什么。
应该是上一篇博文中饰演老拔贡的演员。
图十一:各色头冠。
已显得有些旧了。
图十二:幕后的乐队,一个沉默的奉献者。
图十三:与前一个戏箱又有不同。
图十四:斗胆往前走,远远地拍一下前台的演出。
图十五:跟上一张图中穿大袍的老师来个合影。
左侧比较帅的小伙子就是小董。
图十六:俯瞰后台。各自忙碌。
图十七:这位老师是管理服装的,我拍她时,旁边的一位老师说:“她可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你拍拍她。”
图十九:忘了跟这位老师交流什么了,老师做了这个动作。
我最喜欢老师扮装后的图片,特别好看。
图二十:这位老师是今天的男一号:刘墉的扮演者。
客观地讲,这位老师比省城的一些所谓的名家唱得好。
大家应该记住,许昌市曲剧团,有位陈华老师。
图二十一:不曾想到,刚才拍的这位老师竟是陈华老师的爱妻。
多恩爱啊!
家庭肯定顾不上了。
希望两位老师在辛苦中体味爱情相随的幸福。
图二十一:拍这位老师时,旁边一位老师玩笑:“拍拍俺团唯一的一位老美女!”
但我是心怀敬重地拍这位老师的。
许多的省团,许多的名角,都在忙碌着争夺梅花奖,都在忙碌着在城市剧场演出,都在忙碌着在媒体露面,都在忙碌着跟农民没什么关系的戏曲事业。
只有这些老师,是在认认真真地给农民演戏。
演了一辈子,依然未曾成名成家。
她们才是中国最好的表演艺术家。
我爱她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