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上午刚忙完一份文字资料,办公室李秘书给我打电话,说:“你的两位扶沟网友来了。”
我一愣,马上想到了新浪博客里的杨柳依依老师。
赶紧小跑到办公室,彼此介绍后,我忙把两位老师让到办公楼后边的家里。
不知道老师们要来,家里一片狼藉。我一边跟两位老师聊着,一边打扫屋子。
从左至右:王老师(杨柳依依老师的老友,在扶沟某金融部门工作)、杨柳依依老师、占永。

图二:在我的小瓦屋里,我和两位老师闲聊,从新浪博客说到豫剧,从文学说到摄影,从陈素真常香玉王素君党玉倩说到吉鸿昌冯金堂,从周口市扶沟县说到许昌市鄢陵县。
老师要到乡政府的院子里看看,我陪同。
图三:在乡政府外的合欢树下,老师拍合欢,我拍老师。

图四:老师们要走,我当然坚决不同意。
没有去村里的饭店,妻买了菜,自己在厨房做饭,我和两位老师继续聊。
太简单了:莲菜、青椒鸡蛋、芹菜肉丝、蚕豆。
两位老师一位从领导岗位刚退下来,一位是在管钱的地方上班,见的大场面多,不会嫌学生的简单吧?
刚好家里有瓶沱牌大曲。杨柳依依老师喝白酒,我和王老师喝啤酒。
按许昌的规矩,随意喝。

图五:下午不到三点,老师们要走,路途较远,我也不再挽留,只是跟老师说,骑行再过这里,一定要拐拐,歇歇脚,喝口水,学生这里也有住的地方,可以住下的。
走出我所居住的小院子,我给杨柳依依老师拍一张。
老师喝了半杯酒,脸马上红了。
老师年轻时,可是海量。
图六:在乡政府办公楼前,遇到乡民政所长老宋,我让老宋给我和两位老师合影。
图七:两位老师走出这个院子,即将踏上回扶沟的归途。
图八:站在门口,两位老师鼓励我,我也交代老师要骑慢一点。
老师走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挺舍不得的。
这个浮躁的时代,越来越难见的,就是真诚了。
两位老师带着真诚,从扶沟来到了我居住的小村子。
这是我的幸运。
图九:两位老师越来越远,我站在大门口,久久没有离去,只到老师的身影逐渐模糊。
有点偏东风,希望老师别累着。
真诚欢迎老师再来南坞村。
图十:杨柳依依老师赠我的由他主编或参与编撰的四本书:《扶沟历代诗选》、《扶沟地名故事》、《扶沟文史资料》(第十一、十二辑)。
我问杨柳依依老师,吉鸿昌将军是扶沟人,扶沟有没有相关的资料。老师说,有,下次若来,给我带来,或是改日给我邮寄过来。
我得谢谢老师。
打开书架封存了许久未曾打开过的底层,回赠给两位老师2003年自费印的《岭南无雪》各一册,又单独送了杨柳依依老师一本《鄢陵县民俗志》。
第一次有在新浪博客里经常交流的老师亲自到俺村,我当然不能吝啬。平日,同事们有人借走我的一些地方史志类的图书看看,我也是看主儿的,不是真正喜好,我直接就拒绝了。
书也不能随便接的。去年,一同事知道我存放有这方面的书籍,他一朋友是弄古玩的,想知道鄢陵各村的文物古迹,要借我的书,抹不开面子,把珍藏的一套六本《鄢陵县志》初稿(这个更不对外发行的,现在根本就买不到)中的一本借出去了。现在,一年了,要一次又一次,就是推脱着不给。
所以,爱书人,往外借书,建议只借给真正的朋友。
盗墓的、奸猾的,千万可别借。
图十一:我回赠老师的《鄢陵县地名志》。
这本书,市面上已很难见到了,二十多年前出版的。
诸位老师网友要来,我是没法赠送了,我原存有几本,送给了许昌柯峥老师一本,今天送给杨柳依依老师一本。真是“多乎哉,不多也”了。
但我存的《鄢陵县戏曲志》是两本,要是谁来了喜欢,可以免费赠送。
当然,您得喜欢,人言:酒逢知己饮,诗向会者吟。
您要不喜欢地方文史和河南戏曲,还不如让我放着。
我收藏的地方文史志书还不少呢:《鄢陵县志》、《鄢陵曲艺志》《鄢陵供销社志》、《鄢陵教育志》、《鄢陵县卫生志》等。
这些书,都是我六七年前买的,现在想买也买不到了。但都是只有单本,哪位要用,可以借给您看个三个月五个月的。
但可别忘了还给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