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2010-07-19 23:46:31)
标签:

许昌

鄢陵

南坞

禅宇寺

伍子胥

李佩甫

唢呐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图接上回。在禅宇寺不大的院落内,我四处游走,寻找自己重点拍摄的老人、小孩、青春美眉、帅小伙儿和难得下乡的众多城里人。这边主持人一喊话,响起了我熟悉的唢呐声。在俺这儿一带,称这种以唢呐、二胡、笙为主乐器的乐队为“响器”。这种“响器”班儿,只有在埋葬死者的仪式上才用,本身,这种大型祭拜活动农村极少,我才知道,这种大型宗教活动,也会请“响器”。“响器”班里,吹唢呐者,多为男性,但女的也不少。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这个“响器”班人员不多,只有五个人。常见的“响器”班,乐器主要有唢呐、笙、二胡、板胡、梆子(枣木、与豫剧伴奏的梆子相同)、笛子、小锣、钹、电子琴等。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一般乐队的分配是:唢呐一人(为“一拿三”,兼管锣、钹)、笙二人、二胡(有时为板胡,但多为二胡)一人、梆子一人、电子琴一人。演出时,不固定,有时无笛子或二胡等,但一唢呐、二笙断然是不能缺少的。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掌唢呐者,为“响器”的灵魂。唢呐,俺这里俗称为“笛”,执“笛”者,谓之“扛大笛”。其为乐队的核心,亦是乐队的指挥。演出的曲目变化,其他乐人全随“扛大笛”者。

    当然,分红时,“扛大笛”者为最。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这位是笙。笙是个省力活儿。俺村一位我喊哥的,就是吹“响器”的。他吹笙。

    据他说,笙不费力,有时天天有活儿,累得要死,“大笛”是半点懒也偷不得的,但笙可以。他说,他累了,就会处于半睡眠状态。我说,那不停了吗?他说,不会,都是熟曲目,就是不熟,唢呐在耳旁响着,跟着就行了。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乐队里敲梆子或像这样离开演出桌演奏时拿钹者,是“响器”里最简单和轻松的活儿。敲梆子者,不是技术水平最差者,就是资历很深不大出来“扛大笛”的“老人儿”。有时,也会有小学徒打梆子。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鄢陵传统习俗,埋葬故去之人时,两班甚至三班、四班“响器,要全力对抗PK,那可是相当精彩的,让我这一支拙笔用三言两语说出来,实在是件很艰难的事。

   拿笔习惯了,还说是拙笔,怎么改呢?拙电脑,还是拙键盘?想不出个恰当的词。就这样吧!

   我少年时代,可是常见这种场面。两班人马,全都粗着脖子涨红脸拼命干,为了争取观众,压倒对方气势,吹不久,双方人马全部起立,站起来围成一圈,进入了亢奋状态,六七个艺人开始拿着乐器吹着、敲着蹦起多高,此时,艺人的表情那可是相当“原生态”的(您就可劲儿去幻想吧!)。

    高潮到来,那可热闹到要命了。不管“扛大笛”者是男是女,都要爬上桌子,站在桌子上,照着对方的方向拿出了压箱底的高亢曲目“杀”向“敌人”,桌上,“扛大笛”的在桌上蹦,桌下,五六个笙、梆子在桌下蹦,一时间,天昏地暗,响声震天动地,方圆十里,若听不到唢呐声,那就不是吹“响器”了。

    人,这时候可都是完全进入癫狂状态了。想争观众,想打倒对手,想保住名声,所以,难免就会有意外发生。幼时,曾见过一次,两班人马真恼了,正吹着,不吹了,挤出人群,拿养家的家伙儿当武器,真动武了,围观的,都是相熟的老少爷儿们,赶紧拉。人都疯了,哪里还拉得开!

    结果,主家、“董家儿”(村中专门负责组织、导演整个丧事活动的长者)恼了,好一阵闹腾,交战双方在极不情愿地熄了战火。

    当然,“响器”艺人也有其本行的规矩。打架动手的事儿,是极少见的,像这类大打出手的事儿,往往都是因为“扛大笛”的是刚刚有了些名声的年轻人。老一辈的艺人,没见过打架的。但也不是说,老艺人间关系就很好。同行是冤家,在“响器”界,更是如此,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一般的不同班的艺人(特别是“扛大笛”的),即便是同村,碰面是招呼也不打的。

    夜已深沉,先说这么多吧!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不说响器,回到祭拜会场。在卖香裱的摊位前,我意外看到了《弟子规》。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这天,卖香裱的小老板可不是一般的发财。那,那可是“相当”发财。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多时尚的农村老太太,还带着两个项链。看到我拍照,她很配合,抬起头看我。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这样帅气、阳光的男孩儿,也是很招人眼的。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天很热,老人在炙热的炉前焚香,热气炙烤得她睁不开眼,但她还在坚持。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金元宝。农村妇女,会折叠这个的,很多。因为对故去的亲人,也需要造这个。

   有没有用且不说,让凡尘中的各色小人物有个念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寄托和安慰。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妈妈领着孩子来了。我跟孩子打招呼,一听,不是鄢陵人。我问,恁不是鄢陵哩吧?大姐说,嗯!你咋知道?我说,恁跟鄢陵人说话不一样。一问,才知道,许昌的。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我给孩子拍照,妈妈默许了,还让孩子笑笑。但天太热了,阳光不强,但也刺眼。小姑娘没笑开,眼也睁不开了。多好的孩子。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一看,这位就不是普通老百姓,气质、衣着不一般。


图片乡村:鄢陵禅宇寺 <wbr>万人祭拜大典上的民间艺人之三

  

    前两天在家整理照片,我和妻看到这张照片,我说,还带着银项链,肯定是个大老板。妻说,啥银项链啊!那是白金哩。我没再往下问,但心里猜想,白金肯定不便宜。

   将来有钱了,也给俺家老婆大人买个白金项链。结婚时候,我一分钱没有,老婆大人的钱也都贴给正上大学的弟弟了。后来,村里的埂上,有个卖金银首饰的,她自己花20元钱买了个小小的银戒指。老婆大人其实也很爱美,只是不愿跟我说而已。我是知道的。

   好好上班,提住劲儿,多挣钱,将来俺不光要争取搬出这间漏雨的破瓦屋,还要争取在县城甚至许昌买个楼房,别老是进城了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当然,项链也要买。也得是白金的。

   对,就认住白金。银子做哩,坚决不要!


   弄了半夜,连个说谢谢哩也没有!

   睡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