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接上回。傅老师、李老师、曹老师,三位从许昌、鄢陵赶到南坞村,说明要拍留守儿童的目标后,我马上联系了南坞村西的振华学校,里边的孩子,叫我说,留守率是99%。就去了。孩子们一看来几个拿相机的城里人,都兴奋极了,傅老师一喊,他跟前立马围满了小朋友。傅老师照过,孩子们散开时,我拍了这张,肯定没傅老师拍得好。不过,晨报的编辑老师用了这张图片。
学校的大门。前一天,鄢陵县副县长孙春娅带着礼物来慰问孩子们了。我也挺感动,许多人都是在说,可没有人付诸行动。她是位副县长,六一期间,能跑这么远到一所私立的小学校跟孩子们交流,比那些天天在报纸上说什么“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以吸引人眼球的所谓的学者和领导强多了。

刚赶上下课,傅老师和曹老师取出了相机。孩子们整天呆在学校里,猛然进来几个生人,于他们来说,已是很兴奋的事了。近处的是傅老师,远处的,是曹老师。

李老师也特别高兴,站在孩子们中间,任凭孩子们挤搡着闹。拍了几张,她就让孩子们看。她没有嫌农村孩子的小脏手儿。那刻,我喜欢上了她。李老师是个好人。

曹老师面对孩子的笑容,更动人了。

傅老师拍孩子们。

为了配合三位老师摄影,学校还临时组织了学生唱歌。前一天,这群孩子刚给副县长孙春娅演唱过。听到一半,我突然听出来,歌词系他们学校原创。歌词、旋律,我都已记不得了,但我记得,歌词里说到了爸爸妈妈打工,说到了家,说到了孩子们的思念。谱曲有些低沉、忧伤。
孩子们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唱得却动情。
静静站在角落里的我,突然想掉泪了。
我本是满怀兴奋去的。我想,没有身处其中,你断然无法感到那种淡淡的伤感。
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想说许多,却无从下笔。
算了吧!

傅老师拿到学校的资料,很高兴。

三位城里来的老师,不是我今天的主人公。要说的,还是孩子。头一张,是位举手抢答问题的小姑娘。

这位小姑娘,一直保持着这种严肃的表情。
拍过这所私立学校,我们又去公立小学拍。回家后我整理照片,突然发现,私立学校的留守孩子,与留守儿童相对较少的公立学校的孩子们,脸上的表情,真是有着那么大的差距。

我给她拍个近的,她还是没一丝的开心。
孩子们表情是这样的。记住这些表情,跟我晚两天贴出的比较一下。

也是一脸认真。
这小伙子倒显得放松一些。

这位小哥儿,很酷。

妻在小学教书,她说,班里一个小男孩儿,好绷着脸,跟这儿小哥儿的表情有点像。结果,让班里几个小女孩儿迷恋得欲痴欲醉,天天给小男孩儿递纸条儿约会。酷,有酷的好处。

这个孩子,我不知道该怎样说了。从始至终,孩子就是提不起精神。真是希望孩子能开心一点。

校园里的雪松。

流动红旗那么鲜艳,暂时挂在了三2班的门口。

学校的数学老师。窗前拍照的,是曹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