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传来捷报:老婆大人“感动鄢陵”
(2010-01-18 20:33:44)
标签:
乡村女教师许昌鄢陵教育 |
县妇联太抠儿了,光有个小小的证书,连个糖果花生之类的奖品也没有。不行,今天中午,一定得奖励一下亲爱的老婆大人——先不说了,贴了这篇博文,就去村头的肉店割五块钱的肉,一定要改善一下生活,以资鼓励。
老婆大人,俺十分爱你,你不要反对,我一定要割肉,最少得五块钱的。
《夸夸俺的老婆大人》
推荐词
她,把青春培植在了这个豫中平原普通村落里一个不显眼的小学校园里。
身居乡野,视野却无限开阔,她,给这个普通的村落带来了一阵阵教育理念的新风。
她,是前辈伸拇指称赞的后起之秀;她,是同辈中人学习的榜样;她,是后来者争相奋斗的目标。
市场经济了,人心浮躁,她平静着,沉默着;21世纪了,时尚潮流袭来,她衣着朴素,淡然着、甜蜜着。
生活中的诱惑是必然的,她却有滋有味地带着满脸天真的乡下娃,默守清贫,在忙碌中体味人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个柔情的女人。
她的爱,是为村落里的一个个如她般质朴的乡下孩子;她的爱,是为那校园外无垠的田野中淡淡的泥土清香。
刘景霞同志简介
刘景霞,女,中共预备党员,1980年8月生,大专学历,鄢陵县南坞乡南坞村人。1999年毕业于许昌师范学校,同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任鄢陵县南坞乡第一中心小学业务主任。
从教十年来,在各类考试中,该同志所带班级成绩稳居全乡第一、二名,并以其独到的教学方式,成长为当地素质教育的创新者,取得了实效,成为当地教育系统的优秀分子代表。
刘景霞同志获得的荣誉:
1999年获鄢陵县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000年获鄢陵县优质课一等奖;
2001年获鄢陵县小学教学擂台赛一等奖;
2002年获鄢陵县小学教学观摩课比赛一等奖;
2003年被评为许昌市教坛新秀;
2004年被评为鄢陵县三八红旗手;
2005年被评为许昌市骨干教师;
2006年获鄢陵县语言文字大赛一等奖;
2007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
2008年获鄢陵县“蜡梅杯”书画大赛辅导一等奖;
2009年获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合格证。
情醉讲台八零后根植乡野自芬芳
—记鄢陵县优秀乡村女教师刘景霞
1999年,她师范毕业,走进了远离县城,地处鄢陵、西华、扶沟三县交界的鄢陵县南坞乡南坞村,成为了南坞乡第一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
农村优秀教师资源的短缺,让主管全乡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留意这个一脸稚气的新教师。于是,十三位资深的老教师走进了这个小女孩儿的第一节课。课,讲得并不是特别理想,面对十三位曾经教授自己知识的老教师,她紧张了。但,老师们在听课后却显出了异样的兴奋,并一致向领导推荐:孩子绝对是好苗子!再过几年,全乡最优秀的教师中,她,就是领航者。
果然,短短两年,她火了。
节节都是示范课。年轻的,年长的,或是前来学艺,或是慕名探虚实,她的课堂,最后一排常有几个老师就坐聆听。
没有人不服,没有人不竖大拇指。
她成了荣誉的象征:许昌市骨干教师、许昌市教坛新秀、鄢陵县三八红旗手、鄢陵县优秀班主任……参加各类比赛,次次必是一等奖。在南坞村村西一间简陋的瓦屋里,她的荣誉证书堆满了抽屉,她说,证书太多,工作忙,也没刻意留着,许多都弄丢了。
刘景霞的主管领导,南坞乡中心校校长赵梅兰一脸自豪地说:这孩子教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更是一流。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要求严格,成绩都能上去,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在我们南坞乡十几所中小学里,刘景霞在素质教育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她一直实行民主的教育方法,优化管理方式,弄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业务上,其灵活多变的教学理念,深受学生欢迎,其教学成绩,始终是我们当地教育系统的亮点。同时,通过农田体验生活、厨房进教室、生活情景剧、黑板报、校园广播、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图书角等灵活多变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2005年,《许昌日报》还专门针对她的“师生信箱”教学法做了报道。
她在班级设立的师生信箱,为学生开设了一条可以倾诉隐私又能得到心理释放的途径,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的困惑和棘手问题。南坞村学生赵金涛学习成绩优秀,但因为家庭贫困,性格孤僻,平时与其他学生关系冷淡,显得尤为孤僻郁闷。他通过师生信箱向老师请教:看到其他同学与朋友一起游戏,学习,我好羡慕啊!老师,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我呢?刘景霞不仅在生活、物质上帮助他,还主动找到他和他的父亲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学习、游戏。班会上,让他上台演讲,说出心里的感受,展示自己的特长,这让赵金涛信心大增,也让其他学生重新认识了他。赵金涛慢慢融入了班集体,不仅学习成绩很快提升至全年级第一,写的作文还刊登在了省级报刊。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几乎占了一半。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刘景霞摸索出了一套成效显著的教育方法。她对班级中的留守学生建立档案资料和联系簿,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学生彭清家庭困难,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性格内向,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自己也觉得班集体没有温暖,甚至给老师说出了“现在社会上没有一个好人”的话。刘景霞了解情况后,找他谈心,向同学们讲留守贫困同学的难处,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改变了同学对彭清的偏见,班里一个同学还把妈妈买给自己的新鞋子也送给了他。彭清生日时,刘景霞组织全班同学在教室为他过生日,当全班同学一起为他唱生日歌时,他哭了,说:“刘老师,你比俺妈还亲,我从来没有过过这样的生日。”
她自费订阅三种教育杂志,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虚心请教,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家中的电脑,更是她与全国同行交流的大平台,通过网络,她认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优秀教师,虽然身居乡下,但她始终保持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身为学校业务主任,她不断摸索、尝试,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管理思路、管理办法,充分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做到人人目标明确,事事有人过问,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人人争上游的好势头。
她身居乡下,却名闻花乡大地。一次进城,在县城商业街一家服装店,她看中了一件短裙,谈好价格,付钱时,店里的女老板认出了她:“你不是那个在电视里讲课的那个老师吗?”最后,老板坚持按进价把衣服卖给了她。
小小的一朵蜡梅花儿,傲雪也无法把她的芳香淹没。
那年,为众多教师所向往的县城一所重点学校,向她的领导点名要人,希望她能进城。她得到消息,却是在两年后——乡里领导不愿让她走。有人替她鸣不平,她却淡淡一笑:“好教师都进城,乡下的孩子怎么办?”
日记里,她深情写到:这里,有我的爱人;这里,有我的儿子;这里,有我鬓发已白的爹娘;这里,有我曾耕种过的土地;这里,有我太多太多美丽和酸涩的回忆……我又怎能舍弃这生我养我滋养我的土地?
刘景霞,根扎乡野,心系农家娃,应是这浮躁时代的美丽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