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永进城:原来,城里也有穷人
(2009-04-21 21:46:50)
标签:
杂谈 |
谈完了工作,几位领导与单位负责接待的办公室主任闲聊了起来。
我这个小字辈,默默听着。
意外地听到,这位办公室主任,每月只有五百元的工资,说发的是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七十。
我诧异了。一直以为,乡下的工资总是最低的。二零零三年,刚到乡政府上班,每个月只有三百三十八元的工资。那时,看不到,也想不到会有今天,才六年,就涨到了一千零五十六。
这位办公室主任,比我年长两三岁,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了某单位的二级机构,因为表现突出,就调到了该单位任办公室主任,但编制在二级机构。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无法把编制转到单位。
我终于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城里为啥还有这么低的工资?
他们一说,我才知道,城里,还有土管局、文化局、交通局等单位的一些二级机构,自收自支、职工工资很低。
星期天,回到乡下,跟在村里小学教书的妻说起了这事。妻说了她们单位一个同事家里的事。她的那位同事的儿子,在城里一个发不下工资的单位,过年时,和妻子两个人领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租住的房子里,花了三十八元钱过了一个年。当母亲心疼孩子,每次进城,都是带菜带面,临走总是悄悄在桌子上放些钱。
我在乡下,也很穷,但我没想到,城里竟有比我还穷的人。
二零零五年,河南省开始了乡镇机构改革,我们这些一直被城里人不放到眼里的乡干部,工资有了保障,也像城里一样,开始一月一领工资,并且也大幅度地涨了。
真该谢谢领导。
我记得那年乡镇机构改革前那延续了三四个月的让人痛苦不已的忐忑。好在,我有幸没有下岗,留了下来。
城里也该改革了。
达不到要求,就下岗,可以另找生路,现在,只要努力,都能过好日子;达到标准,就让人放下心工作,也提高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拖着不死不活,党和政府不好受,身在其中的人们也痛苦,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但愿,城里的穷人能转变观念。只要能挣到钱,为什么非要吊死到一棵树上,并且,一吊就是许多年,始终不肯放下。零五年,乡镇机构改革前几个月,我心里很慌,但我不把工作看作唯一出路。妻说,下岗了,你就在家带孩子,我养活咱们一家,只要咱一家不生气;当医生的哥哥说,下岗了,我出钱,你去上卫校,毕业后在村里开诊所,比上班工资高;我说,真要下岗,我就出去打工,一样能好好地活着。
但愿,政府的改革政策能早日出台。
祝福,城里的穷人能早日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