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喜又忧的混合性皮肤

(2008-11-17 09:39:29)
标签:

保健

博客

干燥

护肤

疾病

健康

皮肤

皮肤病

生活

鱼鳞病

杂谈

张建

治疗

季节

分类: 皮肤常识

    又喜又忧的混合性皮肤

   现代混合性皮肤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一些是天生的混合性皮肤,还有一部分人是随着压力加大而变成混合性皮肤,还有以前是中性皮肤或油性皮肤,最后随着年龄、环境等的改变而变成混合性皮肤。

    混合性的皮肤,脸颊部位和嘴唇两边是干燥的,额头鼻子是油油的,下额处也会经常起小的粉刺,且毛孔粗大。油脂分泌不均衡,T字部位额头、鼻子、下巴属于油性肤质,两颊、眼睛四周则属于中性或干性肤质,同时具有干性及油性皮肤的特点,这就是混合性皮肤的特点。

    下面各题,如果你的答案超过4个“是”,便属于混合性皮肤:

  ①你觉得自己的皮肤不太粗厚,也不太薄。

  ②你脸部的妆,每隔数小时便需要在额头、鼻头、鼻侧补妆。

  ③你偶尔也喜欢以香皂洗脸,洗后两颊微有绷紧现象,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④你的毛细孔只在鼻侧、鼻头、额际略为明显。

    ⑤你并不常受暗疮的困扰,只是偶尔会因某方面的失调,长一两粒暗疮。

    ⑥夏天时,偶尔不擦护肤品,也不会明显感觉不适。

    造感混合性肌肤的主要原因

    大约有70%以上的亚洲人的肌肤为混合性,一般是T字部位皮脂腺分泌旺盛,同时水分较少,而两颊肌肤的油脂与水分分泌则较平衡,没有太大的肌肤问题。

    混合性肌肤--着重T字部位控油

    你或许会觉得很奇怪,为会么自己的皮肤这儿就干巴巴,那儿就油腻腻,还出现不少暗疮和油脂粒呢!其实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混合性皮肤是十分普遍而且属正常的,因此,你不用担心,应先放松。

    混合性肌肤虽没有那么敏感,但对T字部位不重视护理,一样有可能不断生暗疮,而较干的两颊也需保湿,否则一样会有可能变成敏感肌肤。

    其实,只有很少人的肌肤是完全的油性或典型的干性,大部分的肌肤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混合性的特征:两颊和眼睛周围的肌肤比较细腻而容易发生干燥紧绷,而从额头到鼻子一直到下巴的“T”区油脂分泌相对较为旺盛。混合性皮肤的特点在于T区(即由前额到鼻子的位置)油脂分泌旺盛,但面颊皮肤则十分干燥。属混合性皮肤的人,T区会因为油脂分泌过盛,油脂堵塞毛孔而出现不少黑头粉刺,看上去油腻腻的。这是由我们面部肌肤的皮脂腺的分布特征所决定的。在额头、鼻子、鼻翼两侧以及下巴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毛孔也相应地比较明显。当分泌的皮脂在毛孔出口处固化,不能被及时溶解、清理和排除,就会堵塞在毛孔处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头或黑头。如果发生炎症或细菌感染,则会形成令人烦恼的痘痘。

如何清理和控制“T”区的油脂

    很多人发现自己的额头和鼻尖上有油光就变得紧张起来,动用吸油纸、深层洁面乳、控油分凝露、……对那块小部位层层围剿。其实“T”区部位有一定的油光是非常正常的,而且,皮肤的油脂分泌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当你过度地清洁而皮肤自己感觉到水分和油分缺乏的时候,就会自动地分泌出比原来更多的油脂来补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越洗越油、越吸越油”的原因。所以有很多混合性肌肤更应该重视补水保湿问题,不仅是要给干燥的双颊和眼周部位足够地滋润,对于“T”区来说,保证水分充足也是抑制过量油脂分泌的有效办法之一。

    ①洗脸时,除了用一些洁面皂或洁面乳来达到洗净的效力之外,最好借助洗面刷彻底清除鼻部的污垢。

    ②一星期做l~2次的蒸面,每次约5分钟,于洗脸后进行。借蒸脸可使鼻部的毛孔扩大,隐藏在毛孔内的污垢会自动流出。但是,蒸脸后,一定要以清凉的冷水冲洗,同时用双手轻轻拍打脸部,以便达到收缩肌肤的作用。

  ③再涂上清爽的乳液,擦乳液时应由较干燥的两颊处及眼圈周围擦起,最后再擦到鼻头、额头等部位,这样做才不致于鼻部因过于油腻而滋生粉刺。使用乳液之后,需再以具有消炎及吸湿、吸油作用的收敛化妆水轻轻拍打鼻部。

  ④平常洗脸后,应以柔软化妆水在鼻头易生粉刺的部位稍用力揉搓,可防止粉刺的产生。

  ⑤如欲压挤鼻头粉刺,应以化妆纸或化妆棉包住指头挤压。同时,挤过后应以化妆棉沾上化妆水,敷贴其上,以达到消炎镇痛之作用。

 

到我的工作站鱼鳞病康复网www.yulb.com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