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业规划教育 |
分类: 智看自己: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 |

边工作边读研遭遇职业发展尴尬
鲍老师:
2008年1月我正式来到现在这个单位报到(由于所谓关系原因,我被分到了一个别人眼里很差的社,本省省会某县某信用社,不像一起参加应聘的同学一样在县城或者其他效益好的社),4月底又参加了财大面试,9月入了研,开始了一年半的课程学习。当然由于我在工作,没有办法参加所有的课程,所以只能请假上一部分课,那段日子很充实,我常常一个星期中要多次往返于学校和单位之间,好在那时坐车还比较方便,学校也在省会近本县的市郊,不论多晚,只要还有下行的车我都要赶回单位,实在不行才住宿舍,然后第二天一大早赶在上班前回来,因为不想耽误工作,请半天假就一定不会拖延。有时候也会有无奈只跟坐班主任请假而被主任电话追索的时候,但是有时候也只能厚着脸皮。当初我跟主任说了要上研的时候他不同意,但是我没舍得放弃就上了。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一年半后基本就是发表论文、听讲座、写毕业论文之类实践环节了。课程期间工作内容还不是很多,也没有硬性的任务(大多数周末也基本休息),后来就都越来越多,直到现在不堪重负。我也没有想过要在这里呆一辈子,因为我有自己的理想和规划。
读研的时候我就开始留意一些银行类社招信息了,只可惜因为本科就没有过在网上筛选和判断的经验,对自己工作内容和招聘单位要求的衔接也不很明确,没有收到过笔试通知。直到研三以应届生身份应聘才收到几份,最可惜的是有一家在终面的时候因为对于跳槽问题回答得不符合考官期望而被毙了。去年也投了很多,但是收到的通知就少了,而且我又去了刚才那家应聘,没想到的是一面有个考官认出了我,然后我措手不及,没有表现出自信(比如出来后才想起来应该说感谢他还记得我之类的)的缘故,都没通知我去笔试。后来又参加了一个校招和社招,都是走了一部分程序后被刷了。再后来我得知很多银行要么不考虑往届,要么不考虑未婚的,除非特殊厉害,但是我又知道自己不是。也参加过几次全国和本省公务员考试,都不行。也许我目标有点多了不专注,但是也是因为对应聘银行类信心下降,为了尽快离开的无奈之举,我想我只能广撒网深捕鱼。
(我们主任10年的时候换了,上级领导的经营管理策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我们还马上要改制商行了,各方面我都已经无法再忍受,每天上班都发愁得不行,做着严重超负荷的工作。当然对待应该做的工作我还是认真负责,也不会拖泥带水的。)
回复:
看完来信,我只能恭喜你研究生顺利毕业了,至于工作的事情,只能从长计议。
边工作边读研的尴尬,读的不自在,工作单位也不自在。
你是属于二战(第二次考研)的那一类,这种毅力和坚持值得称赞。按理,你应该去好好读书,提升学历和专业技能,然后三年后再搏职场。但你在母亲的影响下,去应聘了和专业相关的农村信用社里的工作,去到了相对较偏远的地方。同时随后的日子里,自己得知了考上研究生,并决定了“脚踏两只船”。从此,过上了边工作边读研的生活。其实你还算幸运,单位并没有要你辞职,让你可以去读书。而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这已经是很人性化啦!一般情况下,这个不多见,毕竟单位招聘时来干活的,而不是去进修的。
但这样还是带来很多尴尬。对于单位来说,边工作边学习的你精力一定是有限的,单位难以交付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给你,就算交付给你,你可能也会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甚至会抱怨。其实这个时候为难的是你的上级领导。而对于你自己,也只能凭着良心完成该完成的,可能也很难说得上要高质量高标准创新型完成任务。同时,单位有什么好的培训机会,或者什么升迁的机会,一般你都有难有机会。于是也会陷入“职业发展低潮期”。在学习上,你也很难和住在学校的那些脱产研究生相比,心里想着工作对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你处在“工作无突破,学习没针对”的状态,那就很尴尬啦!
是学习助工作一臂之力,还是工作让学习更有效率,则是破除尴尬的根本。
求职是一种追求,而非简单的一种行为。
在读研期间,你尝试过找工作,结果都是失败,如果你是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去求职二失败的话,在这种“有经验”的求职情况下而屡屡失败,那么就得好好总结思考,毕竟你的“经验”没有给你带来什么优势。当然,你是不是应聘相关的工作,还是完全不同。当你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以应届生身份去求职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面试机会,只是面试效果都不好。哎,研究生三年后,继续遭遇就业尴尬。
因此,求职需要很好地研究,看看应该怎么去求职,而且求职不是拿着简历去“求你给我一份工作”,而是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一个职业。农村信用社工作了三年,经济法学专业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能为你带来什么更好的职场优势,这是你要思考的。“求”是为了找一份工作会经常而被外界干扰,如:家里的要求,同学的比较…..甚至而忘记自己的内心期望。“追求”则是按自己的生涯规划,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价值需求,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知道自己该追寻的方向,知道自己该坚持些什么,知道自己可以不听别人的某些建议。追求一份职业,就如同追求爱情一样,全力以赴,了解对方,看清自己。
没有什么工作是好做的,除非你就是应付。
其实工作后的人都知道,做了一份职业几年后,往往都觉得别人的职业好,似乎这就是职业的围城。就好比:有的人觉得教师的工作好,一年又两个假期,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教师的艰辛,讲课要讲得好,需要做些研究……有的人觉得导游工作挺好,可以到处走,但他们不知道导游经常被游客投诉和批评,经常会被误解……其实,每个工作都不好做,太轻松的工作,你会觉得无聊,尽管还挺喜欢;太累的工作,虽然工资很高,但你害怕身体吃不消…..
工作可以很舒服,除非你就是应付。如果要发展,就要挑战工作的难度,革新工作….一个人爱一个工作,就会越投入,就会研究它,就会挑战它,就会用更加累的状态去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