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的春天——颐和园的春天

分类: 旅游随笔 |
走进北京的春天
——颐和园的春天
阳春三月,我在北京的春天里行走,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春天苏醒的活力,似乎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春的气息。
随着时间推移,花儿越开越多,道旁、河边、小区里、公园里、古寺里,一抬眼就是花花世界(褒义),真是“花开时节动京城”!还是大诗人的诗句最为贴切,我不得不借用刘禹锡描绘洛阳牡丹的诗句了,因为北京的春天,花儿实在开得太繁盛了!
孩子们也在时时关注京城花事,并不断提醒我去哪里看花,还特别建议我赶快去颐和园看看,说网上传闻“游人已挤爆了西堤”呢。
颐和园,我也确实想去,那真是一个百看不厌、百写不尽的皇家园林,我各个季节都去了,写了,就差春天了。
我挑了一个碧蓝晴空的日子独自前往,地铁上遇上一群女士带着拍照行头坐在我旁边,我还想过,该不是去颐和园吧?结果下车时发现还真是呢。
一进颐和园,春的气息立马扑面而来。蓝天高树,清亮亮的河水,浓浓的新柳绿意;红墙绿檐间,一树树盛开的山桃;草坪花园里,有闪亮的玉兰,紫白争辉……这一切,引得游人时时处处驻足停留,我想拍张照留影,都得等上半天呢。
我爬上万寿山一看,昆明湖水波光潋滟,满眼是如烟的绿柳,若霞的桃花。西提游人如织,都在那里争看春色呢!
我也急切地想去西堤,那么美的花堤,惟有融入其中,近观慢赏、近观细赏,方才不负颐和园的春天!
颐和园,去了很多次,似乎已看遍它的各个角落和各种景象,这次,我重点就是赏春,所以,一路上,我眼里只有春柳与春花,并时时把它们映上蓝天,收入镜头。
柳,是颐和园的一大特色。
我曾极力推崇和描绘过颐和园秋天的柳,觉得它的美简直让我叹为观止。如今,见到它春天的模样,居然比秋更胜一筹,原来我的见识是如此浅陋!然而,我竟然不知如何去描绘了!
颐和园的柳树特别古老高大,一棵棵树,动不动就是几百岁,所以非仰望不可!春风中,它们活力四射,借力飘飞,尽情挥洒着绿意,仿佛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用最醒目的方式,向世界宣告:春天来啦,大家快来园子里踏青赏春吧!
我随便举镜一拍,都是惊艳大片!我看同学、朋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图片,乌蒙蒙的天空,树也不高,顿觉得那气度、那意境都略逊一筹呢。谁说非要这个季节下扬州?北上不也很好吗?当然最好都不错过,一年去北京,一年去扬州,对比之后,才更懂得:谁胜谁负?也或许各有千秋吧!
我一路几乎不停步,直奔西堤而去。
过桥穿柳堤,很快就来到玉带桥边,远远地,隔桥隔湖一望,就看见满堤的桃花,宛若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不断地向前方延伸开去,美得有些惊世骇俗!。
待我走上西堤,但见满目山桃,花开正盛,庆幸,我来得正是时候啊!
看着那些七扭八拐的山桃树,它们竟然如此粗大,我走了那么多次西堤,似乎完全没注意过,原来,山桃还可以长成这样壮呀,我还以为山桃像灌木呢,我家的老桃树都没这么大,真真打脸!
更不得了的是,它们满树花朵灼灼(花朵大),大有盖过桃花之势。它们就这样满树满树的花,不带一星半点儿叶芽。而且也不全是浅粉色,也有偏红偏白的色彩,简直是一树更比一树繁盛!也许,因为它们一律长在湖边吧,饱吸水分与日月精华,才有这么特立独行的样貌,真真让人大开眼界!
明媚春光中,纯粹蓝天下,我顺着人流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惊叹!那正是绿柳垂堤,鸳鸟同游,山桃花开的景象。
满树满树盛开的山桃花,一副柔媚娇羞,鲜丽脱俗的模样,又有临水的地理优势,近水照花,自成一绝!
游人再多,一点不影响拍照,因为背景是水,所以哪里都是最佳拍摄地!
拍游人与花柳同堤,美!
拍一树树的花,美!
拍山桃映碧波,美!
拍花枝弯腰探水,美!
总之,拍花、拍树、拍水、拍桥(十七孔桥)、拍岛(南湖岛)、拍山(万寿山),只要带上桃花,怎么拍怎么美!
拍人与花的合照,更美!
西堤上,我亲见很多穿汉服的姑娘、小伙特意来拍实景艺术照,我也赶紧跟着摄影师去拍,果真“人面桃花相映红”,他们衣袂飘飘,似仙女侠客,极其唯美!
走在西提,春风拂面,远山含黛。人与花、柳、亭、桥,自然融为一体,无论远看近观,都会被这惊艳的景象深深迷醉!
西堤临水桃花,颐和园独有!人在堤上走,宛若画中游!
颐和园的春天,似乎有桃花就足够了,何况不仅仅有桃花!
看不尽、爱不够,更无法形容、描绘的颐和园春天,千万别错过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