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的春天——寻春,感受春讯

分类: 旅游随笔 |
走进北京的春天
——寻春,感受春讯
一个南方人,对大自然感知最强烈的季节就是春天吧?
春节似乎刚过,很快就立春了,植物果真就陆陆续续探头探脑地报告春讯了。
3月8日,我从四川出发时,南方的春意已经很浓了。花开了,柳绿了,我们早已去梅园、海棠园赏春打卡了。
至于北方,从没春季去过,有限的了解都来自书本和电视、媒体,说实话,我对北京的春天是没有多少信心的!
北方冬季普遍较长,由于冬季挤占了春季的“份额”,导致春季较短。老北京有句俗语,叫“春脖子短”,意思是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甚至短到几乎没有。有人统计过,北京的春天大概有50余天,最短30天出头,最长70天左右。
北京的春天,切换频率快,大家似乎来不及感知就入夏了,尤其上班的人。比如我家孩子,对春天就没啥概念,几乎从不推荐我春天去北京,说北京最美的是秋天,其次是夏天和冬天。
春天的北京,衣服也不好穿,网友自嘲春天穿衣就是一个“找冬衣、收冬衣”的循环过程。
我北上前,孩子们嘱咐我,北京的春天气温低,仍然要带厚一点的羽绒服。于是依言行事,带了羽绒服和毛线衣,结果,羽绒服,我家先生的一次没穿,我呢,只是穿着它坐飞机过去,完全成了占空间的累赘,还得再重新买些稍微合适点的衣服,比如薄羽绒小袄和长袖T恤啥的。
一到北京,看到窗外温暖明亮的阳光,高远的北京蓝,我便很急切地想要出门,总想尽快去看看北京的春天究竟是啥样儿。
第一天,虽然不用穿羽绒服,但的确有些春寒料峭,北京的风比较大,我们走在北京的街上,只见道旁高大的杨树、槐树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树木,都是一副枯死模样,没有一丝生气,看来它们还在冬眠,春天还没有苏醒呢。
我又去河边,郊外,冬天好看的积雪不见了,更没有夏天、秋天清清的河水。偶见河底几丛枯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全无生命的迹象。河岸的柳树,柳丝细瘦又光滑,柳芽还没开始鼓苞呢。
好在,返回时,我在路边干硬的花坛里,看见了一丛嫩生生的春草,应该是鸢尾植物吧,因为用力过猛,长得歪歪扭扭的,我倍感惊喜,总算看见一丛新绿了!
第二天我们去大栅栏附近,居然看见了一树鼓着花苞的树,枝条、花苞都略带暗红色,有些低调的羞涩,心想,这一定是梅树(后来才知道是山桃),要不了几天就开了。我格外兴奋,拍了一张又一张图片,这不是北京的春讯吗?
第三天,我们去了永定门、南苑湿地公园,一路不仅看见几朵有些干瘦的迎春花,也看得见柳丝上的变化了,柳芽正奋力冲破冬的束缚,开始迎接新生了!
我认为北京春天很快就会来了,沉浸在一种喜悦的等待中……
第四五天,儿子一回家就报告说,路上看见山桃花开了,小区外的干道旁就有一株。我一点也不肯相信,哪有这么快?而且,我头脑里只有南方的桃树,我北上时,桃花要开都还早着呢。山桃,我似乎才第一次在意这个名称,山桃难道不是桃树?我必须亲自去看看,眼见为实!
第二天,我特意去看了山桃,确实开花了。以前路过经常见到这棵树,完全没注意,肉眼根本看不出是什么树。现在,它却以满树的花给人惊喜,报告春天的来临!
山桃花跟桃树确实不一样,开花时满树的浅粉色,花朵小,树上的枝枝丫丫很多,不像桃树更像灌木。
我查了,山桃是蔷薇科李属植物,抗旱耐寒。山桃花期早,木材坚硬而沉重,果实其外皮具有一层绒毛,故得名“毛桃”。开花早,果实成熟却比桃子晚很多。
“毛桃”,我们四川也有,我们认为就是没嫁接过的桃子。但我从没觉得它们会很早开花,这可能就是品种跟南北差异吧。
随后,我就时时看见路边、河边、公园里众多的山桃花了。它们开得越来越热烈,无论单株或成排、成片,都让你觉得眼前无限亮丽,满眼都是粉嫩嫩的花朵,格外抢眼。
我呢,走路拍,坐车拍,钻进桃林里拍,拍树、拍花、拍近景、拍远景、拍特写,还时不时把自己也拍进去。我实在没想到,被称为“毛桃”、“坡桃”的山桃树,居然能开遍京城,抢了迎春花的风头!
几乎是同时,玉兰花也开了,柳树也绿了!我不得不惊叹,北方追赶春天的脚步,简直快如闪电,似乎只三两天之间,就跟南方同步了!
接着,黄色的花儿也闪亮登场了。一瀑瀑的迎春花(藤本),满枝满枝的连翘(灌木),满树满树的山茱萸(小树),互相比赛似的,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白玉兰、紫玉兰,在蓝天映衬下,开得轰轰烈烈又娇嫩欲滴,公园里,寺庙里,大家都穿上了美丽的衣裙,想跟它们合影呢。遗憾京城的玉兰树又高又大,总是够不着,我只能对着蓝天拍,把它们美艳的色彩映在蓝天上,再挂上一角京城特色的建筑,尽可能留住它们的美!
……
虽然,才是初春,各种花儿还没有开齐,北京的春天就已经美到了极致,何况还有北京特有的蓝天加持,北京的春天确实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