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皮肤病,我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湿疹、痤疮、银屑病、手足癣等皮肤疾病,往往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困扰,甚至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该如何应对皮肤病?又怎么才能避免治疗上的误区呢?本期《民生开讲》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段行武教授,为您带来“小皮肤大健康”系列专题。精彩节目,敬请关注。
【本期开讲嘉宾】段行武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性学会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
====================================================================
湿疹一般属于多形性损害,有丘疹、小水泡和红斑等多种形式,而且往往是左右对称分布。再就是很容易复发。
湿疹一般分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初期皮肤发红、有水泡,炎症明显。亚急性期时皮肤转暗红,稍稍增厚。慢性期皮肤变得肥厚、粗糙,而且有时候皮肤呈苔藓状。
湿疹还是属于一种过敏现象,具体原因并不明确。激素对于消炎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具有相当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使用。
治疗湿疹时,应当根据皮损的不同类型,来选择不同剂型的外用药。如果是有流水现象皮损,就不能用药膏来涂抹,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应该用纱布蘸上硼酸水,以冷湿敷的办法治疗,水温也不宜过高。
中医治疗湿疹,是从整体入手,对于急性期湿疹,认为是一种肝胆湿热,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如果是慢性期湿疹,通常用治疗血虚风燥的方法,用当归饮子来治疗。
中医治疗湿疹的外用方也很有效,比如将马齿苋、生地榆、苦参、黄柏、紫草煎成水后放凉,敷于患处,就是个治疗湿疹渗水的常用经方。
黄柏、黄连、大黄组成的三黄洗剂,对于治疗急性皮肤病也有效果。
对于一些湿疹患者,如果身上有流水的症状,此时不要频繁清洗,否则会越来越重,而且清洗时一定不要使用浴液等用品。
如果患有湿疹,往往说明患者可能是敏感体质,所以生活上要比较细致,应该自己做个记录,以防治湿疹复发。
对于脚气,大家常常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它不算什么病、不会危及我们的健康。二是脚气不能治,要靠脚气泻火。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
脚气是一种真菌感染,当环境温暖湿热,又有较厚角质层为它提供食粮的时候,它就会孳生。而脚部正好符合它的生长要求。
放任脚气不治疗,真菌可能会慢慢发展造成灰趾甲,还能引起股癣,甚至影响到手部,造成鹅掌风、手癣等疾病。
脚气严重时,会引起足癣感染,皮肤破损后进入细菌,导致局部水肿、流水、红肿,甚至影响行走。更严重者会导致淋巴管炎,引起丹毒。
所谓脚气症状缓解就会导致其它疾病的说法,更是不准确。其实是因为人体得了其他疾病,导致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使脚部真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才会让脚气变轻。并不是因为脚气缓解了,才产生其它疾病的。
对于较轻的脚气,达克宁、联苯苄唑、环利软膏等西药就可以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外用药渗透效果不佳,也可以口服口服抗真菌的药物。
中医治疗脚气,可以用苦参、大风子、地肤子、蛇床子、百部、黄芩等药物。
脚气反复难愈,患者应当注意个人卫生。换下的袜子用开水煮三至五分钟,鞋子在阳光下暴晒,可以有效杀灭真菌。而且个人的鞋袜、洗脚布等用品要和其他人分开使用,不要感染他人。
手癣容易和湿疹混淆,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真菌感染手部以后,一般会逐渐扩大,而且边缘比较清楚。湿疹则是对称发作,边缘也不清晰。
有的人每年到一定季节,手部会发红、爆皮,这可能是汗疱性湿疹。可以用龙胆泻肝丸、除湿胃苓汤等除湿去热的中药预防。已经爆皮的患者,就要对症用润肤的方法滋润皮肤。
缠腰丹又叫缠腰龙、串腰龙、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它的学名叫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来的。也就是说,其实它和水痘是同一种病毒。
得了缠腰丹虽然很疼,但是不会致命。但若是犯了这种皮肤病,往往说明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是很差的。而疲劳、感冒受凉、心情不佳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我们免疫力下降。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沿神经生长,一般分布在单侧,发作区域皮肤出现红斑、水泡。发作时非常疼痛,有烧灼感,并伤及神经,而且会有后遗疼痛,所以可持续很长时间。而且不仅仅只长在腰上,肩部、背部、臀部,甚至头面部都可能发生。
带状疱疹的初期,有时只是疼痛,并不会表现在皮肤上,所以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患者一旦发现身体单侧出现不明原因的烧灼感、放射性疼痛或窜疼,应该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还是中西医结合疗效比较好。西药的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可以抗病毒。中医药对于身体恢复则有很好的疗效,比如使用龙胆泻肝汤等汤药。
使用西药抗病毒的时候,要注意时效性。因为带状疱疹的超过一定时间,比如已经产生后遗神经疼的时候,此时仍然使用抗病毒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民间所谓用香灰等物品涂抹在患处,可以治疗缠腰丹的说法并不准确,香灰最多只能在发病初期,皮肤产生皮疹的时候,起到一定的收敛作用,但对于疼痛是没有用处的。而且目前使用药物的功效,要远远超过香灰等物。
治疗带状疱疹,最好是到正规的中医院、大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不要轻信小诊所和游医,更不要盲目使用民间的偏方和治疗手段。
痤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粉刺、青春痘,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得过。它是跟整个人体的状况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有关的,尤其是雄激素的分泌水平。
根据严重程度,痤疮一般分为粉刺、丘疹、囊肿等几种,有的时候还会遗留疤痕。
有粉刺的时候,不用自己动手去挤,这样容易挤破毛囊壁,反而将粉渣挤到皮肤里面,形成结节囊肿或导致扩散,甚至留疤。而且在挤的时候,还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所以最好还是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人士处理。
对患者进行全身的调理,一直是中医的特色,治疗痤疮也不例外。中医认为痤疮的产生是由于肺胃有热,所以对常见的粉刺、丘疹等症状,会用枇杷清肺饮、茵陈蒿汤、二陈汤、海藻玉壶汤等治疗。
一些过了青春期仍然有痤疮的患者,可能是和肾阴亏虚有关。女性肝郁气结、冲任不调等,都可能引发痤疮。这时最好也采用中医药进行全面调养。
目前市面上的洗面奶、面膜等护肤品,面部有痤疮的患者一定要选对产品。应该用比较清爽的,而且要少用粉质产品。洗脸洁肤的时候,也最好用温水,以免毛孔收缩封闭。
痤疮还与饮食、起居、精神等各方面都有关系。比如在饮食方面,就要少食油腻油炸食品,甜食也不能多吃,因为糖会转化成油脂,加重出油现象。
所谓皮肤过敏,就是指身体对某种东西不耐受,而产生一些皮肤的反应。
对化妆品、金属饰品过敏,都属于接触性皮炎。
除了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甚至黏膜组织都会出现过敏。
由于现代社会,人类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很多,能接触很多不同的东西。而且环境也更加复杂,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导致现在皮肤过敏疾病多发。
目前对于过敏源的测试,比较准确的有斑贴试验和点刺试验两种,但也不是绝对准确的。
开瑞坦、西替利嗪等西药,对于抑制过敏会有一定的作用。严重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激素类药物。
有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不能随意服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医认为过敏是肝胆湿热、脾虚内湿等所致,通过长时间的调理,可以有所缓解。患者平时要少吃发物和刺激性食物,比如蘑菇、辣椒、海鲜等,浓茶和咖啡也要避免。
其实对于过敏患者,放松心态更加重要,精神因素与过敏很有关系。不要恐惧它,但也不能忽视平常的细节。
患者可以自己做记录,每次过敏的时候,把当时的饮食、周围环境情况等记下来,总结出规律。这样的话,更贴近自己的实际,就能够进行有效规避。
黄褐斑是很常见的现象,其实它属于色素性皮肤病,即皮肤上面的色素增加。产生原因有多方面,叫法也有不同,妊娠斑、肝斑等都属于此类。
雀斑也是色素增加性疾病,但与黄褐斑是两回事。
黄褐斑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激素水平失调,再就是日晒等其它因素。
中医调理黄褐斑,会从肝、脾、肾入手,因为这三个脏器关系紧密,有多种黄褐斑与它们有关。根据不同的病因,使用柴胡疏肝散、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每天服用10克白茯苓粉,可以健脾利湿、祛斑。
从饮食和精神上进行调理,也能对治疗黄褐斑有一定效果。患者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不要急于求成,平稳心态。
日晒对所有的色素性疾病都可以加重、加深,因此黄褐斑患者要尽量避光,有利于缓解病情。
雀斑、颧部褐青色斑等皮肤病,容易和黄褐斑混淆,其实它们都和遗传有一定关系,并不是黄褐斑。尤其要注意的是,前二者都可以通过激光技术治疗,但是黄褐斑的治疗就不能使用激光。
雀斑、黄褐斑等等,其实都是皮肤病的范畴,到医院就诊,比去美容院要更有效果,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我们日常护肤,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办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的特点都是不同的。
春夏季节,应该让皮肤开泄、顺应自然,吃一些有发散作用的食物。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活动,不要怕出汗。不过也要注意防晒和防粉尘过敏。
春天使用化妆品,应该选择一些清爽的乳剂,含油不能太多,或者使用儿童护肤品。
荷叶百合薏米粥:荷叶10克,百合10克,薏米100克,常食可以祛湿美容。
秋冬是收藏的季节,此时就不宜锻炼太多,应该固护津液,否则皮肤很容易干燥。
容易患皮肤瘙痒症的患者,秋冬季节要减少洗浴次数,以免破坏皮脂汗腺的保护膜,引起瘙痒。特别是不要用水烫,不要使用过多的碱性浴液。
秋冬季可以采用滋润保湿的护肤品,在洗完澡之后及时涂抹上,可以保住一定水分。
引起冻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潮湿的环境,二是血液循环不好。所以我们穿着衣物的时候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气血流通,保暖宽松即可,也要多做局部按摩。
秋冬季节皮肤防护食疗方:杏仁10克、银耳10-15克,木瓜一个,切块炖汤食用。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松皮癣,中医称之为白疕,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都可能会犯发,尤其是头部、四肢和躯干外侧。
银屑病的发病年龄跨度很大,小到几个月,大到七八十岁,都可能发病。一般来说,青壮年时期发病率较高。
银屑病确实很难治愈,但也并不会危及生命。目前有些虚假宣传,声称能根治银屑病,永不复发,这是不科学的。
西药治疗银屑病,常用甲氨蝶呤或维甲酸类药物,但会有副作用,请患者谨慎使用。相对来说,中医药的副作用就小得多,而且是全身调理,由内而外地治疗。
中医认为银屑病是血热引起的,所以应该少食辣椒、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一些油炸食物,而且要多吃富含维C的蔬菜和水果。
有很多银屑病患者忌口太过,也是不正确的。由于脱屑是个丢失蛋白的过程,所以适当的蛋白类食物还是应该摄入的。
银屑病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恼怒、忧愁等不良情绪,这也会对病情不利。其实不要太在意这种疾病,通过合理治疗,并不是不能康复。
银屑病没有传染性,所以社会大众完全不必对其产生恐惧。
银屑病外洗药剂:透骨草、生地榆为主方,加紫草、黄柏可凉血祛湿;加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可止痒,煎成药水后外洗。
脱发也是属于皮肤疾病,所以当我们出现此类问题的时候,应该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常见的脱发有两种:斑秃(俗称鬼剃头)和脂溢性脱发(俗称谢顶)。
斑秃是由于自身免疫出现问题,导致发根产生炎症,使头发脱落。中医称之为油风,认为与血虚受风、肝虚不足、气血不调等有关。
脂溢性脱发是因为体内湿热上注,影响毛发和皮肤,导致人体出油多,从而产生毛发的脱落。
肾主发,但不是所有脱发的人都要补肾,一掉头发就补肾是个误区。
治疗脱发,首先不能太过紧张,精神越紧张,油脂分泌得越多,头发掉得越快。
饮食上应当注意少吃油炸、油腻、甜食,这些都容易增加皮脂分泌。
平时洗发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能减少油脂的洗发产品,比如皮肤康洗剂,或者二硫化硒洗剂等。还有一些加硫磺的产品,也会有一定帮助。
染发、焗油,都可能对头皮毛囊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还可能引发过敏。所以我们如果要染发,一定要先把染发剂抹在耳后,观察至少48个小时,如果没有过敏反应,再进行染发。
秋冬季节,人体代谢并不旺盛,洗发也不必太勤。一些脂溢性脱发的人,可以适当地多洗。不过也不一定每次都要用洗发液,因为里面含碱性物质,多用的话对头发不好。
====================================================================
【皮肤病小常识】:皮肤病包括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虽然皮肤病大多比较轻,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皮肤病小常识】: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有银屑病、白癜风、疱疹、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疤痕、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秃、脱发、婴儿尿布疹、鸡眼、雀斑、汗疱疹、螨虫性皮炎、湿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脱毛、黄褐斑等。
【皮肤病小常识】:很多皮肤病是内脏疾病的外在表现,其根本原因是在内脏。例如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等等,就是与细胞分裂异常、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产生的毒素、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自由基毒素代谢障碍,甚至与精神、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皮肤病小常识】:皮肤病治疗使用最多的还是外用药。但如果外用药选择或使用不当,往往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
【皮肤病小常识】: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要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
【皮肤病小常识】: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目前是以牛皮癣复发型专用药为主,
【皮肤病小常识】:皮肤病患者在服药期间或在治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均应禁食带有剌激性的食物。否则,即使处于稳定期的皮肤病,也会重新发作。
【皮肤病小常识】:有些皮肤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湿疹、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发病与某些食物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期间或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及禽类食品和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皮肤病小常识】:一些皮肤病如疥疮、体癣、白癜风等,因与饮食无关不需忌口。
加载中,请稍候......